把握时代脉搏 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以青州古城为例

2019-12-26 21:3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州市青州古城

郑 海 怡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3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蕴含着五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持科学的眼光,也要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充分发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我们要拿起历史的望远镜去审视历史的脉络,从而让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纸空谈,而是要落到实处。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紧跟中办、国办的政策意见,省委办公厅发布《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在齐鲁文化大地之上,一场新时代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而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资源丰厚程度不言而喻,把握好青州古城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动因,以及认识到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可以更好地挖掘青州古城的文化资源,传承青州古城优秀传统文化。

一、弘扬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理论逻辑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强调“四个自信”,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可以总结出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源所在,是安居广厦千万间亿万万炎黄子孙的魂魄所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凸显中国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过岁月变迁、战火淬炼、时代交融所不断形成,具有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所以要根据其时代的特点,在纵横双向梳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加以把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孕育而出的,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基因。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是深远的,它植根于中国土地的深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而一座城市的影响力源自于它自身独有的文化魅力,其文化发展更离不开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身处在历史文化悠久的齐鲁大地、孔孟之乡所孕育出的青州古城,具有其自身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在当今时代的影响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势在必行。

弘扬和传承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是从国家层面出发,更是要植根于每个公民的内心深处。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良好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家风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影响每个人的未来发展和行为规范,更会影响每个公民内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会带动一个区域的良好文化氛围形成,以其为基础更会起到一种润物无声般的文化影响力,推动地方人文传统特色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让地方性传统文化与地方发展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共融共进,以契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时代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青州古城作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保留地之一,更要担当起其时代使命,做好地方文化传承的功课,讲好青州故事,将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诵读给人民大众倾听,赋予其生动的时代特色,打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文化。

二、追溯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古城青州素有“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之称。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青州就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大禹治水时划九州,青州被列为九州之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西南距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毋庸讳言,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成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拥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印记,存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遗留了颇多的历史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址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探寻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历史痕迹,要依据史实考究,深度发掘本地传统文化特色,立足于真实的历史文化。另外,青州古城历史文化人文色彩也十分浓厚,除历史上保留的史实以外,其历史名人众多,先后孕育出了800名进士和12名状元,三贤祠、归来堂等留刻着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李清照等众多历史名人与青州古城的历史记忆;青州古城是国内外罕见,至今存留完好的明清古城,大量衙署建筑遗存、遍布古街的牌坊、明清传统民居,蔚为大观。由此史实为据,也使得现如今的青州古城历史文化色彩更加浓厚,许多旧址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构造。

三、发掘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现实动因

青州古城旅游区总揽青州古城、云驼风景区、青州市博物馆三大板块,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合一的文化风景旅游区。2013年11月18日,青州市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25日,青州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随着国家5A级景区称号的评定,青州古城旅游景区游览的游客纷至沓来,这对于发掘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提升发起了更大的挑战。所以,基于现实动因进一步挖掘青州古城传统文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待开发程度较高

青州有着12年国都、1065年省会、1606年府衙、2216年县治的历史。而今,青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范围约计11.8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南阳城区域内的南阳河观光带、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青州市境内所涵盖的文化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资源的优势是支撑青州市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青州古城旅游业向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就目前开发古城传统文化资源来看,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而开发的许多景区并未将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展现完全,许多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浮于表面,古城主景区内部表现为商业化蔓延的趋向,人文景观弱化的走向。

(二)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人民宜居生活的保障

青州市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县、全国经济百强县,以古城文化旅游业作为依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是当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重中之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州市培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将文化资源优势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同时完善其配套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其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宜居生活的品质保障。

2014年青州市在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和城市建设发展中,提出要建设“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2]。而在2018年,青州市立足新时期发展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优化青州人居空间格局;彰显古城风貌,突出文化、花卉品牌;发展全域旅游。以古城青州为核心,以城景共建为理念,建设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三大产品体系。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提升传统书画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一系列政府举措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培植,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青州古城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

(三) 古城民俗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青州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好、保护好这些历史上遗留的璀璨的结晶则是当下一项紧迫的任务。

青州古城历史脉络清晰,城建格局完整,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原貌。汉、回、满等多个民族、2万多原住民完整延续着古青州地区的传统文脉。真教寺为全国仅存的三大元代真教寺之一,始建于宋代的万年桥,历经千年,至今仍保存完好。北魏贾思勰在此著成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齐民要术》;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奎星楼、三官庙等上百处古建筑凸显了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共融共生的古城文化。

面对当前形势,传承和保护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传统民俗文化创新性继承和发展既可以增添古城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又可以厚植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做到民俗文化与时代特色的“推陈出新,和而不同”。同时,青州古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容小觑,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传承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路径措施

文化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坚定“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去进行传播和继承,不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并与时代特征“融会贯通”。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由于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上孕育出了众多的文化瑰宝,地方传统文化是区域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传承青州古城传统文化更需要深入思考其路径措施。

(一)凸显古城文化魅力,增强社会文化感染力

青州古城的传统文化包含着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而纵观整个青州古城居民生活住宅区,其独有的建筑风格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已经与市井大众烟火气息的生活融为一体。青州市众多文化旅游景点作为宣传古城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了青州古城浓厚的文化色彩,同时增添了一抹浓郁的韵味,这不仅是对游客的一种文化吸引力,更是从本质上为本地生活的居民培植了一种文化土壤。所以,立足青州古城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应扩大其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不断增强古城文化的社会感染力,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省内外游客熟知青州古城的传统文化,并由宣传部门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打破传统的传播模式,讲好青州故事。不仅让外来游客领略到古城文化的魅力所在,也要让城市的本土居民感受到古城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文化感染力。

(二)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放与保护并举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使得城镇古建筑、古遗址、近现代历史古建筑更加得以重视和加强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工作也在各省市地区不断推行。

青州古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区,在吸引大量外来游客的同时,也对文化资源的开放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青州古城的知名度正日渐提升,这就需要对于古城文化的内涵不断深入挖掘,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营构出一种古今交融的时代传统文化。首先,对于文化史实的考究工作应不断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人文历史并与现实相结合,并形成古城独有的文化氛围,演绎给人民大众鉴赏。其次,在不断规划开发古城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应减少商业化的侵占,多植入人文景观的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不断深入开发古城文化景区的同时,注重保护古建筑群、古文化遗址,把原汁原味的古城传统文化保留给人民大众。

(三)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

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不仅要靠政府推动规划设计城市古建筑群,还要通过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做到“软”“硬”相互结合,打出一套“长”和“久”的组合拳,真正做到文化输出、文化培植、文化供给。

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青州古城景区内部已经形成一系列文化产业的雏形设计,包括民宿、青旅等一系列人文风情街。但从具体上看,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升级才能真正为古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譬如青州市有部分满、回等少数民族,拥有众多民俗特色饮食文化,基于此打造一个民俗文化风情区,让外来游客体验民族文化特色。其次,在古城创意文化产品上并未引起重视。文化产品可以利用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吸引年轻大学生回乡自主创业,以古城传统文化特色为基础,如以故宫文创产品设计为雏形,打造属于青州古城独特的文创产品并加以宣传。打造类似“青州·印象”系列大型舞台剧,将古城文化的前世今生演绎给世人鉴赏,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传播古城文化魅力。

总之,依托青州古城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出一条具有青州古城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促进青州古城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加强地区文化发展的联动性,促进整个古城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共融共进,是推动青州古城文化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青州市青州古城
通海古城缀记
山东省青州市通联站展示
凝眸古城淮安
良渚古城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青州市园林绿化可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
稳扎稳打,做精强势品牌——访青州市众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生
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的降水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