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的标准起草设想

2019-12-26 05:48
实用老年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医养江苏省养老

《江苏省2017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我国前列。截至2017年年底,江苏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56.21万,占户籍人口的22.51%,比全国(17.3%)高5.21%,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三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老年服务需求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50%以上,失能、失智老人占老年人口的3%左右,他们对医疗、照料、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给医疗、养老等相关社会服务带来巨大挑战。

医养结合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已经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近年来,江苏省以健康江苏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在创新医养结合方面做了颇多探索。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养结合专业机构发展迅速,服务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截至2017年,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85家,床位6.2万张;其中护理院135家,入住老人20 699人;康复医院99家,床位11 313张,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和慢病管理深度融合,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年人从中普遍受益。

1 必要性

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具有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由于其职能不同、定位不同,其中的医疗服务内涵也不同于一般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三个功能:一是预防保健。通过给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定期巡诊、护理查房等预防干预,做到保健保养、疾病防控、管理慢性病。二是院中诊疗。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服务,但诊疗科目以老年科、康复科等为主,病区以脑血管康复、神经康复、安宁疗护等为特色。三是双向转诊。对于突发急重症老人,及时进行转诊救治,对于大病恢复期、手术康复期、癌症终末期等老人能收住兜底。

基于以上特点,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服务管理无法完全参照综合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和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出台,大部分机构参考《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护理院基本标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等规范执行,在服务的质量、规范、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随意性。 因此亟需一个医疗服务标准来指导医疗养老结合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2 任务来源、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任务来源及原则 2018年12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公开征集2019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联合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共同申报“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项目,经江苏省卫健委审核推荐,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被列入2019年度第一批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见苏市监标[2019]89号)。据查,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以提高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为原则编制。

2.2 主要内容 起草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中有关内容,主要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了国外有关情况。内容涵盖了资质、机构环境、科室设置、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几方面。具体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体例见表1。

表1 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规范体例

3 讨论

目前,我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迅速,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在参与省卫健委牵头的“江苏省示范型医养结合机构”的评审以及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和相应行业标准的缺乏,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少规范。为了使全省医养结合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急需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标准。

3.1 体现规范性、标准化 我国“医养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期望也不同,需要制定专业、科学的服务标准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与实际需求。在起草过程中,对于机构的资质、规模、硬件设施、科室设置、人员要求、管理规范、服务质量、效果评价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要求。

3.2 体现合理性 目前,此标准仅限于同时具有医疗、养老资质的医养一体化的机构,对于其他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尤其大型养老机构、民办医疗机构等并未列入其中。因此,结合目前医养结合国情和政策,及一些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硬件设施不足、服务水平偏低等现状,需对部分指标进行合理化制定,以鼓励和促进机构良性发展。

3.3 目标明确可操作 在规范中,对于医疗相关服务实施全过程和内容标准化,从根本上提高医养服务质量,减少无效供给。对于医疗质量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均有明确,让规范可操作、可衡量、可评估。

3.4 体现专业性 医疗服务是医养结合的重要保障。机构中的医疗服务内容更突出医务人员的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如医疗制度方面需建立查房、会诊、交接班、死亡病例讨论、查对、危急值报告等核心制度;建立急救流程,急重症病人转诊绿色通道;对老年人评估、使用安全用具应有告知制度;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有健全的感染管理组织等。一方面让医养结合结构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对于上级部门监管和考核,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具有参考价值。

我国医养结合已发展了多种模式,通过实践,医养结合机构的“医”是全新的颠覆传统概念的医疗模式,不仅是规模、资质,而且是功能和职责的转换。医养结合的标准化建立离不开政策支持,通过标准化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细则落实,进一步引导机构发展,促进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监督,提高我省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医养江苏省养老
医养当兴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养老生活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