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网校“同步课堂”与“专递课堂”比较分析
——以湖北省保康县和崇阳县为例

2019-12-27 09:15吕依驰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保康县网校中心校

吕依驰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教学点9.84万个,其中乡村教学点有8.68万个,占教学点总数的88.21%[1]。农村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办学条件落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人才引进难、留不住,音、体、美教师匮乏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湖北省地貌类型多样,部分县市位于山地区域,如若没有教学点存在,许多山区学生的上学问题难以解决。教学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问题,但难以解决“上好学”的根本问题。湖北省教育厅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自2016年9月开始,在19个县市的200个教学点进行了教学点网校试点工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进行了大胆尝试。

1 在农村教学点设立网校的必要性

雷万鹏(2014)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师资源十分匮乏,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的“截留”;第二,外来教师强烈的流动意愿[2]。农村教学点优质师资供给不足,无法实现质量上的教育公平,无法满足教学点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此,国家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湖北省农村教学点网校也应运而生。

农村教学点网校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农村教学点整合为一所虚拟学校,通过统一安排课程和师资、统一组织教学和教研、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等措施,促进教学点开齐开好课程、提高教学质量[3]。

为什么要在农村教学点设立网校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课程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开齐、开好各类课程是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的首要前提,是在校青少年学生依法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由于农村教学点地处偏远,学生人数较少,所需教师数量有限,在教学点能实现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优质教学已属难得,艺术类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的现象十分普遍。通过设立网校,将城镇中心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教学点课堂上,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第三,具有艺术类专业知识的教师由于前期高额的人力资本投入,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会首先选择在学生数量较多、工资水平较高的学校从教,到乡村从教的艺术类教师凤毛麟角。所以,绝大多数教学点教师年纪偏长,且常年以教授语文、数学课程为主,不具备专业音乐、美术教学能力,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教学点音乐、美术课程一般采取放映PPT或者自习形式进行,学生所能学到的音乐、美术知识十分匮乏。所以,通过网校,学生们能听到城镇中心校音乐、美术教师的优质课程,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开拓自身视野,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 “同步课堂”与“专递课堂”的比较

2.1 实施形式比较

首先,中心校需准备专门的录播教室,即主讲教室。就“同步课堂”而言,中心校主讲教室能容纳一个班级的学生量,显示教学点学生情况的设备屏幕悬挂在讲台右上方,教师只有在讲台附近才能看清教学点学生情况,课堂较嘈杂。就“专递课堂”而言,中心校主讲教室为无生教室,面积较小,仅主讲教师一人,设备屏幕在讲台正前方,较容易看清教学点学生情况,课堂安静。其次,每个农村教学点网校都设有一个专门的网课教室,即听课教室。最后,主讲教室和听课教室互联网接入要求为独享宽带,单个教室网速建议为10M及以上。

2.1.1 保康县“同步课堂”

选取保康县铺湾和台口两个教学点作为案例,因为这两个教学点同时接受同一个中心校的网络课程,覆盖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美术和音乐,且均以“同步课堂”形式为主,避免了其他外部因素干扰。保康县的“同步课堂”利用网络实现城乡互联,使中心校主讲教师所在的“本地课堂”与教学点辅助教师所在的“直播课堂”之间实施全程同步课堂教学实况输送[4]。在“同步课堂”形式下,中心校主讲教师需同时兼顾“本地课堂”,即实体课堂和网络课堂1~3个教学点的教学。

保康县实施“同步课堂”的主要原因在于未给予主讲教师合理激励。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为铺湾和台口两个教学点提供网课的寺坪小学主讲教师均采用“同步课堂”进行网课教学。中心校主讲教师既要完成本校教学任务,又要兼职为教学点学生提供网课,且网课不计入实际课时,面对自身教学工作压力,他们没有多余精力为教学点学生提供专门的课程,只能选择“同步课堂”形式,给本校学生上课的同时,兼带把教学点学生相关课程上完。

2.1.2 崇阳县“专递课堂”

选取崇阳县东关和梅花两个教学点作为案例,因为这两个教学点同时接受同一个中心学校的网络课程,课程覆盖小学一至三年级美术和音乐,均以“专递课堂”形式为主,避免了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专递课堂”与“同步课堂”的区别在于“专”,即中心校主讲教师仅为教学点学生提供网课教学,没有本校实体课堂。在“专递课堂”形式下,中心校主讲教师仅需为1~3个教学点学生提供网络课程。

崇阳县实施“专递课堂”的主要原因在于崇阳县实验小学设有专门的联校网教协同中心(管理机构)和聘请了专职音乐、美术网课教师(实施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中心校聘期了16名专职主讲教师为崇阳县47个教学点提供音乐和美术“专递课堂”形式的网络课程。

2.2 教师教学实施比较

2.2.1 主讲教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讲教师面对有本地学生的“同步课堂”和仅有教学点学生的“专递课堂”会遇到不同的难题。

(1)教学难度加大。通过访谈了解到,参与网课教学的主讲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传统教师,没有接触过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接受了简单培训后,他们需自行摸索录播机器的操作,解决课堂上由于网络或机器原因出现的突发状况。面对虚拟屏幕上的学生,怎样的讲授方式更高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怎样得到有效的学生反馈?这些问题都需主讲教师认真思考,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实施难度。

在“同步课堂”下,主讲教师需在教授本校学生的前提下,兼顾教学点学生的学习进度,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协调基础不同的中心校与教学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何合理分配课堂互动次数?都需要主讲教师仔细揣摩。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保康县“同步课堂”的主讲教师无论是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以中心校学生为主,教学点学生更像是中心校的“旁听生”,存在感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专递课堂”下,主讲教师仅需教授教学点学生,较“同步课堂”而言更加容易,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适合教学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长期面对虚拟的学生进行教学,缺乏真实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如何得到学生最真实的学习反馈?需要教师认真探究。

(2)教学强度增大。在“同步课堂”下,主讲教师需“一课多上”,同时保障2~4个水平不同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当于成倍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想上好一节网课,需提前备下多个课堂的教学内容,花费更多精力去协调课堂,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作业,教师教学强度大幅度增加。保康县实施的“同步课堂”,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中心校学生,教学点学生得不到同等关注,学习效果不佳。

在“专递课堂”下,主讲教师仅需针对1~3个教学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强度较“同步课堂”要小,但完全的虚拟课堂,对教师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不小挑战。

2.2.2 教学点教师

网校的设立,一方面减轻了教学点教师的工作量,开拓了其教学视野;另一方面,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教学能力需不断提高。这种新型的直播课堂,对教学点教师具有一定替代性。当学生更加直观接触到城镇优秀教师,听取优质课程,无形中会与教学点教师作对比,会对其提出更高要求。教学点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不被淘汰。

(2)协作能力需日臻完善。在网络课堂下,教学点教师不仅要协调本校学生的课堂,还要与屏幕上的主讲教师进行协作,帮助主讲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使其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工作。具体到课堂协作中来,教学点教师要帮助主讲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在学生有需要时及时与主讲教师沟通,主动配合主讲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度,成为主讲教师的好帮手。

但实际情况却堪忧,通过实地调研,保康县“同步课堂”实施效果不佳,原因在于主讲教师不重视,教学点教师不协作。教学点教师上网课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在中心校的显示屏幕上,会按要求在一旁书写听课笔记,记录课堂流程,必要时维持纪律。“同步课堂”下,主讲教师对教学点学生的关注度本就有限,教学点教师不积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不主动与主讲教师交流协作,如何能提高对教学点学生的关注度?

崇阳县“专递课堂”实施效果因教学点教师配合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地调研中,东关教学点教师在网络课堂上,积极配合主讲教师进行教学,主动维持纪律,检查学生学习进度,汇报学生学习情况,使整堂课节奏紧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而梅花教学点教师却不参与网络课堂,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律性本就不强,网络课堂纪律堪忧,学生遇到问题无法寻求教师帮助,学习效果不佳。

2.3 学生学习体验比较分析

在“同步课堂”下,教学点学生可以与中心校学生共享教育资源,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开阔自身视野,了解与城镇学生的差距,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但就学习体验而言,由于主讲教师的教学对象、内容和方法都是以中心校学生为主,不太适用于教学点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学生往往感到吃力,跟不上学习进度,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专递课堂”下,教学点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艺术类知识,与网络课堂教师互动加强,在获得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多关注,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学习体验感更佳。

3 结论与建议

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农村教学点网校是一个既可行又有效的方式,它的存在使农村学生得到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改变命运。通过上述背景分析、必要性分析和实际案例对比,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崇阳县“专递课堂”较保康县“同步课堂”更适合教学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原因如下:第一,“专递课堂”主要针对教学点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中心校的“旁听生”。第二,“专递课堂”下,主讲教师会为教学点学生量身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运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主讲教师对教学点学生高的关注度和互动率,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基于此,对农村教学点网校建设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第一,在形式的选取上,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实施“专递课堂”为主,“同步课堂”为辅的农村教学点网校。“专递课堂”能有效改善“同步课堂”的诸多劣势,实现对教学点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其获得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专属”优质网络课程,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第二,对主讲教师而言,在“同步课堂”下,要合理分配自身精力和关注度,将教学点学生放到与中心校学生同等地位,在教学对象、内容和方法上,对教学点学生有一定倾斜,使其得到足够关注。同时真正发挥农村教学点网校的作用,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在“专递课堂”下,要更加深入钻研适合教学点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时与教学点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

第三,对教学点教师而言,在“同步课堂”下,要引导学生积极表现自己,与主讲教师沟通,提出学生的困难,帮助主讲教师维持课堂秩序,使网络课堂高效有序进行。在“专递课堂”下,师生互动更频繁,教学点教师需成为主讲教师和教学点学生的有效桥梁,积极与主讲教师进行协作,帮助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积极沟通,配合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度,使学生得到更加因地制宜的教育。

农村教学点网校的设立让农村教学点学生体验到了从无到有的量变和从一般到优质的质变。通过网络,农村教学点学生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听到丰富多样的艺术类课程,改善教学点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保康县网校中心校
智救小鸭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华为应用市场全面接入沪江网校产品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困难与对策初探
“留守儿童”基础教育探索与挑战
海拔高度对‘香玲’核桃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
保康县核桃林下套种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