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对策探析

2019-12-27 09:36张林诚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闽西山歌普通话

张林诚

(中共宁化县委党校 办公室, 福建 三明 365400)

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加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对于文化及其传承又有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重要报告中提到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软实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提升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地域文化丰富多样。语言作为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一个文化兴起与繁荣的最重要标志,因此,保护方言文化实际上就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保护传承方言文化。闽西客家方言是战乱中的中原文化和南方当地的土著文化交汇后的产物,基本上还保留了古代汉族的许多传统和习俗,其语言也同样带有古代汉语的基因。因此,闽西客家方言是研究古代中原地区语言文化和闽西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价值。[2]过去,由于我们工作的重心专注于经济建设,同时在文化领域主要追求一致性,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所忽视。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对于地方文化,特别是地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也显得日益迫切。

一、闽西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闽西客家方言通常是指福建省西部地区的客家方言,闽西古时候由汀州府管辖,现在分属龙岩和三明两个地级市,包括长汀、宁化、清流、明溪、上杭、永定、连城、武平等八个县域的闽客方言群,也是这汀州府八县县域中的交流语言。[3]闽西客家方言是在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中,由于战乱,闽西客家先民躲避硝烟寻求安宁栖息地,南迁后和当地文明互动的演变中产生的,是闽西地区各种文化习俗和文明的综合产物,更是闽西客家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创造的来源。闽西客家方言造就了闽西客家人的客家性格、客家精神和客家文化,它不仅反映了闽西客家人民的价值观念,体现客家祖地和客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也使闽西客家人民更加具有凝聚力。从闽西宁化每一年举行的客家祖地祭祖活动及海内外大量客家人寻根问祖的活动,可以看出闽西客家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闽西客家方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闽西客家方言保护和传承了古代中原文化的精髓。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战争多发的国家,战火毁灭了太多宝贵的东西,但客家人在迁徙中却保留了不少汉文化的“软件”,成为古代汉文化研究的重要线索。由于闽西客家地域相对的偏僻,长期以来的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开疆拓土。这从另一个角度讲也给闽西客家文化提供了保护,推动了闽西客家方言和文化的发展。[4]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战乱频发,导致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多民族国家来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因此,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已经成为抢救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逐渐找回我们早已经缺失的文化自信,在缝合我们已经断层的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学者已经对闽西客家方言开展了一些研究,如林清书从旧志、传刊或歌谣、谚语等资料中,对客家方言的历史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5],也有学者从山歌等方面阐述了闽西客家方言与客家民间文化的血缘关系[6],并就客家方言民俗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7]。这些研究对大众了解闽西客家方言,繁荣客家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学者对闽西客家方言在新时代下的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研究缺乏关注。作为闽西客家文化载体的闽西客家方言,在普通话全面普及的新时代,闽西客家方言已经成为小众化行为,客家方言有日渐式微、面临日益衰亡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重要讲话,我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一些方言等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也进行了申遗保护。因此,为了继承和弘扬传统闽西客家文化,提升新时代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开展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闽西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存在问题

今天,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大张旗鼓地鼓励传统文化的抢修与拯救,另一方面,却在现代化的旗帜下,眼睁睁地看着传统优秀文化“无可奈何花落去”[8]。这当然与我们过去对传统文化长期的忽视有关,与我们处于强势的普通话推广有关。目前看来,闽西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闽西客家方言在新生代交流中出现断层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闽西客家方言讲授,学生可能有不伦不类的感觉,甚至有抵触心理。他们基本上已经听不懂闽西客家方言了。在一些学校开设闽西客家山歌课,学生中出现听不懂、学不来的困惑,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宁化城东中学曾经举办过客家山歌文艺汇演,结果台下的学生都觉得没有意思,因为他们听不懂。把视频传到微信群中,很多外地工作的闽西客家子弟也纷纷表示听不懂,欣赏不了客家方言和客家山歌。甚至由此感叹:“我是不是一个假的闽西客家人?”这些都表明闽西客家方言在新生代交流中出现了断层。

(二)闽西客家方言日常交流的淡化

当前的城镇化建设,让不少大山深处的人们也到城里买房子,很多乡村都被搬迁,甚至荒芜了。过去那种乡村安宁的生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伴随着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密切交流,即便是大山深处的人们也开始讲普通话。这样,闽西客家方言就逐步淡出了日常生活的交流。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普通话沟通与交流,对于闽西客家方言最初的目的已经渐渐模糊,很多时候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不再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而更加被人们所淡忘。闽西客家方言原来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它所代表的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已经开始被现代较为流行的语言类型特别是普通话所取代。[9]

(三)闽西客家方言遭受歧视

目前,随着教育水平和人们对语言认识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现代社会各种语言组织对普通话等语言类型的广泛传播,人们渐渐地对于小语种或者说地方方言开始抵制。有人甚至会认为说闽西客家方言显得老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闽西客家方言这样通俗的但是不是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语言文化已不流行,甚至闽西客家方言会被家长认为耽误孩子的语言学习进程。遭受歧视的闽西客家方言,已经在人们潜意识中被抛弃。人们宁愿学习外语,甚至用外语交谈,也不愿意用方言沟通。

(四)闽西客家方言凝聚力的散失

闽西客家方言,随着时光长河的流淌,渐渐地被冲刷得失去了当初的辉煌,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它曾经被无数人所追求,如今人们却已经不再关注它,走向另一个文明时期。随着我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各种文化潮流的出现,使得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不得不让位。闽西客家方言原始的意义已经渐渐消失,人们对于闽西客家方言的依赖也渐渐没有那么强烈。其原来的家国情怀已经慢慢被淡化。[10]

三、闽西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种语言的存在与发展是和一定的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其繁荣与消亡也是有深刻的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因此,剖析闽西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其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保护和传承好闽西客家方言。

(一)本土文化自信缺失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对于闽西客家方言是持否定态度。如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讲普通话。在公共场合,我们也要求大家用普通话交流。这样,无形之中,闽西客家方言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土里土气”的,无法登上台面的语言。这样的教育,让本土文化遭到摧残的同时,也让闽西客家人对本土文化缺乏文化自信。为了体现自己的“高大上”和“洋气”,就不再用闽西客家方言交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说,就是强势的普通话导致闽西客家人本土文化自信的缺失。

(二)闽西客家方言后继乏人

如前所述,年轻人不再说闽西客家方言,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后继无人。对于新时代的新生代来说,闽西客家方言成为人们不会说、不想说、不愿说、听不懂的好奇怪的“东西”。这样,就是我们想重新对其发扬光大,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教育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弥补过程,才能使闽西客家方言重新找回往日的光环,才能重新温暖客家人的精神情怀、重塑其从前的家国情怀。

(三)普通话的限制作用

我国有位著名的社会学教授曾经说过,如今社会的语言是由普通话主导的,人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当中,最通用的语言就是普通话。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甚至世界各地都开始开设普通话的教学班,如风行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掀起了中文热,由此可见普通话受欢迎的程度。因此,普通话的推行,客观上使闽西客家方言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作用,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地被缩小。

我国各大主流媒体都采用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对闽西客家方言根本不予以重视和保护。当今社会的各种文学艺术都成为了普通话的载体,甚至在某些学校或者其它重要的场所开始严禁再用闽西客家方言来交流。因为他们觉得闽西客家方言作为地方小语种是不规范的,是不利于人们学习和交流的语言。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们都不再有机会接受到闽西家乡的客家方言的学习。因此,闽西客家方言在这样的情形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就是客家祖地周边的学生,他们都习惯了说普通话,不会说客家话。有的学生听到客家话还会觉得别扭。所以说,普通话对客家方言的限制作用是非常大的。

(四)人口的流动性也是其衰退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我国出现大量人口流动的现象。很多外省外地的民工流入闽西地区,如客家祖地就有大量的外来建设者。他们为闽西及客家祖地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只是外地人的大量涌入,他们带来的语言也在逐渐改变当地的闽西客家方言。当地的客家人也大量涌出,分散到世界各地,他们也将很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渐渐也就淡忘了客家方言。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闽西客家方言的地域特色不再有以往那么明显,它的传播途径逐渐减少。作为闽西客家方言的使用者,随着他们的分散,闽西客家方言也不再能够有着之前的凝聚力,随着人口的分散,它逐渐迎来了衰落。[11]

人口的流动是双向的,外地的人到本地来,而本地的人去外地发展。为了适应对方的语言,能够让双方更好地交流,就必须使用双方都听得懂的普通话。因此,闽西客家方言的使用不再那么普遍,大家都开始使用更为普遍的普通话来进行生活和工作。久而久之,闽西客家方言也就开始被人们遗忘。这些年来的大量人口流动无疑成为了限制闽西客家方言发展的一大因素。

四、闽西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2]。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保护和传承好闽西客家方言呢?适应新形势,增加闽西客家方言的开放性,不失为一条好的策略。

(一)增加闽西客家方言表达的形式

我们认为,作为联系世界客家人的纽带,闽西客家方言文化是万万不能丢失的。我们可以通过官方的途径将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各地表演,为各地的人们带来艺术欣赏的同时,让各地的人们对闽西客家方言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政府也应当增强对闽西客家方言文化建设的投资,将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将闽西客家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通过使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与现代语言文化结合,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通过拍摄纪录片或者电影的形式让闽西客家方言文化重新走上荧屏,给人们认识闽西客家方言的更多途径。这样一来,电影公司既有了好的拍摄题材,也可以帮助闽西客家方言实现其更好的传播力。同时政府应该给闽西客家方言的发展制定一系列的计划,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闽西客家方言。还可以将闽西客家方言文化引入到当前学生的教材中,让中小学学生更好地了解闽西客家方言文化,并通过青少年学生这个庞大的团体传递给更多人。在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建议引入闽西客家方言播报,在汽车站,公交车上运用普通话和闽西客家话两种语言播报。这些都有利于增加闽西客家方言表达形式的运用。[13]

(二)明确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政策

人们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无可厚非,但同时也不能刻意限制闽西客家方言的发展和传承。我们应该在这个新时代提倡多种语言并存,实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这也更有利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矛盾,相反,两者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很多闽西客家方言表达与古代汉语是一致的,通过闽西客家方言可以更好的理解古代文言文,也可以更好地研究古代社会文化。[14]通过政府调整有关语言方面的政策,闽西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二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都实现“双赢”。我国语言协会的高层曾经说过,在中国推广普通话,不是要限制相关客家方言的发展和传承,而是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实现多种语言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所以说,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积极地推动闽西客家方言的保护政策,为闽西客家方言的传承提供良好的保障措施。

(三)举办闽西客家山歌培训,让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更接地气

在闽西客家方言日益淡出现代生活领域的今天,保护与传承客家方言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必须切实行动起来,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让人们感受闽西客家方言的魅力,重温我们先人留下的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艺术感染力。如2017年,宁化在世界客属文化中心举办了客家山歌培训视唱练习,由熟悉闽西客家山歌的主持人带领全县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内的学员学唱闽西客家山歌。很多80后、90后对于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已经很陌生了。因此,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使客家方言和客家山歌如星星之火,在客家的土地上重新燎原起来。这次山歌培训,主持人一首首山歌,一段段民谣带读、带唱,如“映山红花,蚂蚁过家,爹爹烧火,妈妈煎茶,茶油滚来,擂钵打掉”;《答答且》:答答且,带老弟;老弟乖,摘豆角;豆角没开花,老弟掉到田旷下(老弟转来屋下);《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入学堂;……[15]一首《窜窜子》“窜窜子,哭微微,有爹有母盖棉被,无爹无母盖蓑衣”,让我们想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时移世易,但这种情感却是亘古不变的。因而,这样的培训能够引发学唱者的共鸣。希望今后这样的培训能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带动下开展得更好。[16]

近几年,闽西山歌在一些学校也传唱起来了,一些地区还举办了客家山歌晚会。虽然,很多年轻人表示听不懂,但这种氛围起来了,就会让越来越多的客家人重新找回客家之魂。现在,央视也把闽西客家山歌搬上荧屏,使原本的下里巴人的客家山歌一下子高大上起来了。客家山歌目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尽快整理和抢救,还指定了宁化城东中学的教师洪丽琳作为客家山歌的传人。这样的一些活动和举措,让客家方言保护与传承更加接地气。

(四)采用各种作品来实现闽西客家方言的传承

每一种语言都不是杂乱无章,都是有章可循,因此我们想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闽西客家方言,可以通过将其融入到各类作品当中这一方法来进行。融入到作品当中,能够让闽西客家方言更好地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与接受,这不仅有助于闽西客家方言的发展和传承,更是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接触更多类型的语言文化,提升自身的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将其编纂成一本词典的方式,让人们能够有一个学习闽西客家方言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闽西客家方言的分类和整理,也加深了人们对闽西客家方言的印象,对闽西客家方言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闽西客家山歌的传唱和碟片发行,通过歌曲的形式让人们学习和应用闽西客家方言。[17]闽西客家方言在传播过程中,也会结合别的语种产生新的语言特色,对此,我们也要注意在传承中的创新与接纳意识,使其更好地结合新时代新的特征。[18]

“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清末诗人黄遵宪《己亥杂诗》)闽西客家方言作为地域语言文化的载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基因,值得我们每个客家人去了解。闽西客家方言象征的是远古闽西人民对美好生活,对好运的一种向往与追求。闽西客家方言不论是交流、记录和表达等,它都体现了闽西先人们对语言认知的一种改变,对现状的一种觉醒。闽西客家方言也是一种流动和变化性很强的语言,它是古代先人们为了适应新的地域环境进行的一种尝试与挑战。这样的挑战和现在人们对于知识的挑战是一样的,就是这一次次挑战,才有了我们的现代文明,也正是人们敢于探索,敢于改变的勇气,使得我们的社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因此,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传承与发展闽西客家方言文化,丰富和完善闽西客家方言的内涵。

猜你喜欢
闽西山歌普通话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苗山歌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17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探索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