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天妃宫与本地民俗探究

2019-12-27 13:51马丽梅
文化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天后宫妈祖丽水

马丽梅

一、传承与信仰

(一)天妃封号

天妃——是中华大地本土生长的一种精神文化,它跨越千年,信众2亿,庙宇5000座,超越地域和国家,自宋代建隆年间妈祖诞生以来就延续千年,至今妈祖文化在内陆沿海,福建、台湾、澳门,以及东南亚等都非常被重视。妈祖原名“林默”,自宋诞生于民间到元、明、清历经几十次朝廷褒奖,“据粗略统计,历代王朝先后30多次给妈祖叠奖褒封,封号从2个字加到64个字,爵位由‘夫人’‘天妃’到‘天后’‘天上圣母’,朝廷累累封赐,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1)衢州新闻网—文化礼堂巫少飞。衢州文化新地标5三衢天后宫与“海上女神”,2015年4月。。康熙二十三年(1684),妈祖从“天妃”再升一格,被封为“天后”,地位至高无上,庙宇遍天下。根据妈祖建庙年代和当时封号不同,对妈祖称谓也不一样。浙西南一带“妈祖庙”称谓并不流行,坊间更多以天妃宫、天后宫命名,衢州称谓是“天妃宫”,丽水为“天后宫”。

(二)天妃与儒、道、佛的关系

天妃成长与国内其他宗教不一样,她成长于民间,与佛、道之间有密切联系,又独立存在。《天妃娘妈传》[1]《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2]的记载都表明天妃是道教玉女下凡救助苍生的。《三教源搜身大全》[3]记天妃母亲陈氏梦观音显身,梦吞“优钵花”而孕,被视为观音转世。纵观历史传说,妈祖“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化草救商”“钱塘助提”“托梦除奸”“救郑和”等都是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奉祀妈祖既是一种信仰行为,又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国历代航海海运、鱼耕捕捞或海上战事都祭祀妈祖,史上郑和几次下西洋与郑成功收复台湾都数次隆重奉祀妈祖,人们都认为妈祖能护佑平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海上保护神。

妈祖由福建到内陆路传播发展,得力于福建商帮——闽商[4]的发展壮大,把妈祖文化传至全国各地,国内但凡有水运的地方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妈祖庙,大连、天津等北方地区尤为重视妈祖文化,天津每年都进行隆重祭典,妈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脉这一特性。

二、妈祖民俗文化起源

(一)开渔节

“2004年国家批准成立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006年湄洲岛妈祖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山西黄陵县黄帝陵祭典、山东曲阜市祭孔大典并成为‘中华三大祭典’。”[5]浙江海岸线长,靠渔业和海运为生的人口众多,浙江沿海多地每年妈祖诞辰和开渔节都要隆重祭祀妈祖,宁波、舟山等地开渔节即是妈祖文化在当今民俗活动的延续。象山开渔节也称中国开渔节、石浦开渔节。象山石浦“开渔节”为9月14—16日,渔禁过后开始海洋捕捞,祭海仪式庄严隆重,海面千船竞发,人们敬海祀海,乞求丰收。

开渔节奉祀妈祖是一项重要内容,除了白天大规模祭祀妈祖,夜晚石浦渔港还有“妈祖巡安”,隆重热烈。晚上18:20时,渔乡群众通过妈祖巡安仪式来纪念渔民的“守护神——妈祖”,祈祷风调雨顺、出海平安、鱼虾满仓。巡安船队由9艘渔船组成,从东门渔村出发,按照指定的路线绕石浦港巡游,彩船水中行,人潮岸上涌,渔乡群众一起向妈祖祈福。象山自1998年第一次承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渐长,象山开渔节已成该县一道靓丽的名片,是全国著名节庆之一,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二)妈祖诞辰祭祀——遂昌王村口天妃宫

妈祖生日为农历3月23日,这一天也被称为“三月会”。每年时逢“三月会”这天,全国妈祖文化的地区及沿海港口等都要进行隆重的妈祖祭祀活动。浙西南地处内陆,妈祖文化传播主要通过内陆河港及通商口埠,浙西南地区妈祖民俗主要是由早期闽商传播下来,妈祖祭祀和民俗保存及延续最具传统性质的就属丽水王村口镇天后宫。田野调查采访,据王村口天妃宫文管所管理员黄关炳(2)田野调查,王村口文天妃宫省级文保员黄关炳(76岁)采访记录。口述,每年妈祖诞辰,被视为“圣日”,人们进香祭拜、演戏、游神以祈风调雨顺,平安兴旺,家家户户要备办供品,信女们一早就梳妆打扮,手挽花篮,携香烛糖粿果品前去“落宫”,全镇沿街摆长宴,镇里人口悉数上阵,准备妈祖诞辰祭典品项。4月19日清晨,姑娘们早早去到庙里给妈祖沐浴更衣,凤冠霞帔精心装扮,收拾妥当,八人抬着妈祖像开始“踩街”神游,踩街8点正式开始,需要数小时。王村口镇目前有三千人口,全镇周边加起来有八九千人,妈祖生日当天全镇集结万人以上,大部分是各地赶过来的妈祖信众,热闹非凡。王村口镇妈祖庙会在清代和民国期间,未曾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活动,直到2011年,王村口恢复妈祖庙会,群众广泛参与,现在已成为王村口古镇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宴。

瓯江穿王村口镇而过,据新版《遂昌县志》记载,王村口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它面朝西依江而立,江面流域宽广。黄关炳和徐建华两位老人回忆起儿时王村口镇当年渡口盛况傲骄的说,早前这个地方商贸特别繁忙,码头密布,货船林立,很多货物都是通过这个江水北上,南来北往特别热闹,一度素有“小上海”的美誉,王村口天后宫矗立在江边,护佑当地经济,保护来往的商船。

(三)丽水天妃宫地区人口迁徙

丽水天妃宫都是明清时期闽商到此集资兴建,福建商人数量众多,多以水路运输和当地开设铺面,经营福建及南北物产,他们是祭祀妈祖的主要群体。据王村口镇村民说,当地很多祖上都是福建人。丽水明清时期移民比较多,至今汀州府(3)汀州府——属福建,明清为汀州府治,统领八县“长汀 宁化 清流 归化 连城 上杭 平武 永定”详见《汀州与新罗、杂罗、长汀三县考》人后裔在丽水有数十万之众,这点在《丽水妈祖庙与妈祖文化》中详细提到。随着福建与浙江商贸的频繁交往,移民到浙江的一部分福建人在浙西南主要从事种靛,烧炭、造纸等营生。衢州樟潭镇调查采访,祖上归属福建的也不少,特别是林姓和傅姓祖上皆是来自福建(4)田野调查,樟潭古镇天妃宫88岁李姓老人夫妇,家族史上从福建迁入。。樟潭天后宫建于嘉庆八年(1803),由福建人所建,位于乌溪江和衢江交汇处,自古樟潭渡就是衢江沿岸重要的木材集散地,因此有闽商大量居住于此。

(四)王村口天妃宫经费来源

王村口天妃宫经济收支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年平均收到信众捐资几十万,按月、按季度都有详细的记录,仅2018年妈祖诞辰祭典活动几天各种费用花销下来10万有余,还有几十万的基金结余,这些数字足见妈祖信众基础之庞大。除了妈祖正常节日开销,余下款项用以修缮和维护天后宫及妈祖各种活动之需。政府每年也有修缮维护款项投入,早期天妃宫面积占地比较大,有自己的田产供养自己的收支平衡,后来田产充公,现在收支各方面主要靠社会捐助。

三、现当代浙西南天妃宫社会影响

(一)交通方式的变化对浙西南天妃宫的影响

浙江多丘陵,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水运是浙西南地区主要的客运和货运形式。水运、闽商、天妃宫之间有直接密切联系,浙西南天妃宫成为省际边贸繁荣的标志性建筑。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陆水路运输衰退而陆路兴起,大批闽商陆续外迁,福建文化的典型天妃宫也逐渐冷清,浙西南历史上和现存为数不多的天妃宫是历史变迁与传统文化重要的实物佐证,很多地方天妃宫现今仅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空荡荡立于一处,有的损毁殆尽,有的已经更改其使用功能,相比沿海海运繁荣地方的妈祖文化确实逊色太多。

(二)现存浙西南天妃宫社会功用

丽水仓前卢堂街天妃宫史上曾是祈雨的重要场所,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座天妃宫,原占地面积1 766平方米,由前庭、两廓、拜亭、正殿、后寝组成,现仅存后寝部分,其他的部分和原来的塑像、匾额等均在“文革”期间被拆除,现在几经改造,变成丽水文化部门功能性场所,丽水美协、摄影家协会、电影协会、舞蹈家协会、作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等都入住里面。

衢州水亭门天妃宫除了妈祖重大节日有简单奉祀外,现在主要是市井文娱及衢州各市、县经常在此演出活动的场所,时逢周、五、六、日天妃宫文娱活动排得满满的,一年下来活动不断。衢州天妃宫戏台古朴典雅,天妃宫内亭宽敞,两边廊亭包围,亭上亭下皆可坐人,是各单位和社区活动的良好去处。衢州樟潭下埠头天后宫占地面积633.02平方米,是由福建人于清嘉庆八年(1803)所建,地处乌溪江和衢江汇合处,曾是衢江边最负盛名的木材集散地,时过境迁,樟潭天后宫现在保存完好,但是功用消失,只是作为省级文保矗立在江边。

1935年,遂昌王村口天后宫曾是粟裕、刘英领导红军挺进“示威扩红”的誓师大会现场,后来该天后宫遗址作为红色革命纪念馆,系统展示各时期革命文物和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遂昌县人民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5月解放的30年革命斗争历史,事易时移,随着社会重心的转向,直到2011年才恢复民国中断的妈祖庙会,因为群众广泛参与,现在已成为王村口古镇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变成王村口古镇的名片,也是浙西南地区古建利用和保护以及妈祖习俗保存延续最好的地方。

四、结语

妈祖是一种历史现象,社会意识形态。妈祖文化几百年渊源流传,影响积极。妈祖有有形和无形两种文化。有形妈祖文化,包括庙宇、造像,祭奉祀典、信众以及与妈祖相关的史籍和文学作品;无形妈祖文化,是指流传民间的妈祖文化传说,民间乞求航海平安、去灾赐福的精神期盼;妈祖文化精神内涵,即诚信知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见义勇为、敦化人类,建设和谐社会。妈祖对历史和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其中,在经济方面,妈祖的护佑大大促进了浙南地区明清时期经贸往来以及航运的发展。在精神文化、民间信仰层面,人们的祈福、乞神行为满足了自身的精神诉求,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寻根归属。

今天,浙西南的妈祖文化虽不如百年前兴盛,但这些遗存天妃宫始终作为历史见证矗立于浙西大地,是寻找地域灵魂和精神归属不可缺少的载体,对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极为重要。对此,相关工作者应加大保护与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浙西南地区重要的名片。

猜你喜欢
天后宫妈祖丽水
丽水发现新物种
妈祖祭典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丽水古堰画乡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天后宫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