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2019-12-27 06:28吴新淼王维兴朱发军臧红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骨科2238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4期
关键词:皮球成形术椎体

吴新淼 张 屹 胡 东 王维兴 朱发军 臧红春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骨科 2238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多发于老年患者,该病同时也是一种脊柱性疾病,多表现为腰背疼痛、后凸畸形等症状[1]。骨质疏松的发生多是因为骨组织显微结构损伤,影响了骨基质和骨矿成分,使其出现进行性的等比例降低,进而减少骨小梁数目,造成机体内的骨代谢性异常[2]。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及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再加上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经常会选用常规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3]。但是,经过长期实践论证,该类方法不但治疗周期长,预后效果差,而且发生感染、压疮等不良事件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影像学检查及骨密度检测,上述患者均符合临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判定。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抽取患者时,已排除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陈旧性骨折病变等相关病史。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25±1.83)岁;实验组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84±1.7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医护人员需要督促患者卧床静养,同时要佩戴支具,服用能够促进骨吸收、骨形成的相关药物。治疗期间,还要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情况,并将这些临床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制定或调整患者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4-5]。

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所示:在全麻或局麻状态下,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俯卧位,然后在C臂机X线的指导下开始实施穿刺。通过骨性通道置入Kyphon 球囊后,缓慢添加造影剂,用于扩张椎体高度。待造影剂即将接近上下终板时,拔出球囊,借助穿刺针加压推注骨水泥。当骨水泥弥散至椎体边缘时,立即停止注射。骨水泥固化以后,拔出穿刺针。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要求患者以平卧位休息静养6h以上,不得随意更换体位。此外,为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1.3 观察指标 (1)通过VAS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数。(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正侧位拍摄的X线片,分别测量椎体高度丢失量和后凸畸形改变程度,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3)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AS得分和Cobb角度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得分及Cobb角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VAS得分及Cobb角度数明显变小(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得分、Cobb角度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量和后凸畸形改变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量、后凸畸形改变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量及后凸畸形改变程度明显减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量、后凸畸形改变程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观察,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81%,实验组为6.45%。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更少(χ2=4.292,P=0.038<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概率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机体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结构的损伤,增加了骨脆性,容易诱发骨折和全身性骨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6]。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保守常规治疗也不再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方法。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VAS得分及Cobb角度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丢失量及后凸畸形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说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纠正椎体高度丢失量及后凸畸形改变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规保守治疗法的应用,由于药物起效慢,无法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而长期卧床静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此外,常规保守治疗法的实施还要求患者服用大量的止痛药物,维持治疗容易使患者产生抗药性,还会造成机体功能不全等病症。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诊疗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椎体强化作用,安全性较高[8]。在X光机的监视下,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造影剂填充扩张椎体,待其恢复一定高度后,利用穿刺针将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损伤部位,能够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避免塌陷,同时还能减少骨折细微处对神经的刺激作用,纠正后凸畸形。但是,在操作时需要注意骨水泥的黏稠度,因其流动性和弥散性较大,容易向其他邻近组织渗漏,为避免肺部栓塞等危急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在骨水泥弥散至椎体边缘时,立即停止注射,降低渗漏风险,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丢失量和后凸畸形改变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质量,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皮球成形术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拍皮球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拍皮球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我错了(二)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