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

2019-12-27 06:28朱佳佳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儿科4617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24期
关键词:家属肺炎护理人员

朱佳佳 河南省襄城县人民医院儿科 461700

小儿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和冬季属多发季,该疾病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突发性等特点,极易影响其他机体脏器[1]。近几年国内小儿肺炎病发率不断提升,致死率也随之增长。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著,每年5岁以下患儿病发肺炎后死亡人数在3万人左右,居于儿科疾病死亡首位,是临床关注度较高和待解决问题[2]。据相关临床实验证实,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提升治疗疗效。因此,除了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需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本次针对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展开了相关分析,并将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122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小儿肺炎患儿122例,按照治疗时间均分成研究组(n=61)和常规组(n=61),以上患者经临床检全部确诊为肺炎,均存在喘息、呼吸急促、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并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排除。其中研究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46±1.21)岁,病程2~6d,平均病程(4.1±0.78)d;常规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4.89±1.14)岁,病程2~7d,平均病程(4.3±0.8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普通护理干预,指导患儿家属办理入院手续,之后为患儿进行一系列检查,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对症治疗等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患儿入院后护士长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根据患儿详细情况进行病情评估,之后和相关文献、工作经验结合,创建临床护理路径,并开始实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 入院第1天护理干预:患儿第1天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为其安排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并针对其环境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根据具体天气和气温对病房适当的通风,每天2次,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不宜过高或过低,定期应用紫外线对患儿病房消毒[3]。和患儿家属沟通,尽量减少陪床家属,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叮嘱患儿家属每次和患儿接触前需清洗双手。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力较差,极易产生不稳定情绪,出现哭闹等情况,护士长从小组成员中选择沟通能力和亲和较强的护理人员与患儿和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既往病史和药敏情况,并安抚患儿和家属焦躁的情绪[4]。在沟通的过程中为患儿家长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主要以病发机制、诱发因素、病情发展、治疗方案、具体检查步骤以及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主,以提升患儿和家属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提升患儿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

1.2.2 治疗阶段临床症状护理:完成各项临床指标检查后,需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护理干预。第一,发热症状护理。患儿治疗阶段体温上下浮动频率较多,体温极不稳定,此时护理人员就需密切监测患儿心率、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若患儿体温不超过38.5℃,一般情况下不进行降温操作,当体温超出38.6℃后要予以有效的物理降温,若退热效果欠佳则需应用退烧类药物。予以患儿退热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在旁陪同,并为患儿擦拭汗液,保证干爽,避免出现虚脱受凉等情况。第二,咳嗽症状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如何正确咳嗽,将气管中分泌物质排出体外。对于一些咳嗽无力的患儿可由上而下、由外向内轻叩患儿背部,协助患儿家长为其更换最佳体位,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若患儿咳嗽情况较严重,可遵医嘱予以适当的止咳药物;若患儿不能有效地将黏稠痰液咳出,需对其进行雾化、吸氧、吸痰等治疗[4]。第三,神经症状护理。患儿若出现抽搐症状,需予以牙垫避免咬舌,并告知患儿家属不能强制性按压躯体和四肢,以避免出现骨折症状,若症状严重可给予镇静药[5]。

1.2.3 病情稳定期护理干预:定时为患儿清理口腔分泌物质,以确保患儿呼吸道顺畅,可有效避免分泌物影响患儿正常呼吸;根据患儿病情发展情况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予以富含丰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告知患儿家属多予以新鲜水果,保证每日规定水分摄入量;告知患儿家属指导患儿进行适当运动,提升肠胃功能,增加食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

1.2.4 疾病恢复期:护理人员定时查房,密切关注患儿有无病情反复症状,为其测量体温,并进行血常规、X线片以及肝肾功等复查。待2~3d观察期过后患儿未出现炎性症状则可指导其办理出院手续。

1.2.5 出院指导:告知患儿家长一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叮嘱其远离诱发因素,保持饮食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好保暖措施;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指导,必须遵医嘱剂量、频率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若发现患儿有任何异常症状要立刻入院检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长对相关疾病知晓率。对患儿家长发放本院自制护理满度调查问卷,指导其对此次护理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共四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整理,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P=0.027<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和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比 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及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和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对比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病原体和致病因素所诱发的肺部疾病,患儿病发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极易引起患儿死亡[7]。病发因素主要是患儿和病毒、病菌接触,所以除了针对临床开展有效治疗以外,护理干预工作也至关重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按照患者疾病的相关信息制定一系列护理模式,主要是规范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总护理满意度及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以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总之,小儿肺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改善患儿病情,使患儿尽快康复。

猜你喜欢
家属肺炎护理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