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反思

2019-12-28 01:49张婕刘召霞杨解玲温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结果表明研究者心理健康

张婕,刘召霞,杨解玲,温馨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云南昆明 650500)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和理论构建始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后,高校尤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沈德立等教授的倡导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末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繁荣阶段,其更多关注大学生的积极正向品质。以“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题词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核心期刊来源,获取1 716条文献。剔除无关文献,可发现约74%的文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讨,26%的文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可见,国内学者更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也逐步兴起。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理论探讨

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探索大多在思考和建议的层面,但鲜见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质性研究或量化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探讨。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方面,众多研究者认为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并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认证体系方面,国内研究者更多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但对建立完整的认证体系关注较少。研究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上达成一致,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再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方面,研究者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以及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标准化引起学者关注,在统一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多样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众多学者的探索推动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但亟待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提出

2.1 基于思辨性的教育对策提出

国内鲜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实证研究和实征研究(experience research),众多研究者在思辨层面上提出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在教学方法上,吴禹等[1]提出体验式教学法,牛媛媛等[2]分析了慕课化教学可行性;在教学内容上,李巧巧[3]探讨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2.2 基于相关研究的教育对策提出

国内相关研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成因,同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主要集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刘玲等[4]选用SCL-90对1 360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可以借助校报、校刊等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新生入学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等。卫茹静等[5]采用UPI和 16PF调查两级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学业等问题是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健全由校院心理健康小组、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工作网络,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魏青松[6]对1 826名新生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SCL-90的总均分、阳性项目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1),研究者提出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健全心理教育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基于相关研究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更加深入和具体,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未来可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国内涌现出对心理健康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构成的调查研究。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方面的调查表明,大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归类到学生工作部门结构内。哈丽娜等[7]研究表明约75%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属于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方面的调查,研究者主要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俞国良等[8]对国内14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1/3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教师专业素质不足。再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刘海燕等[9]对14所高校的2 6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哈丽娜等[7]调查表明,11所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的有53%,作为必修课的有47%,其余4所高校没有开设此类课程。最后,在教师队伍专业性方面的调查整体表明,国内心理健康教师缺乏专业背景,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俞国良[10]通过对专兼职教师的调查发现,具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占29%,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49.6%。国内现状调查较好的描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同时在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上、在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提升。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国内不少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开展深入研究,展现出方法多样性、内容深入性的特点。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横向研究

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展开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对被试进行研究的方法[11]。董铭洺[12]调查结果表明84%的大学生喜欢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式;舒曼等[13]SCL-90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作用不同。陈嵘的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14]。还有研究者[15]采用对照研究法,验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纵向研究

与横向研究相比,国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纵向研究相对薄弱。整体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持久性。龙卿志[16]选取藏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以15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且三个月后的延时后测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景国勋等[17]对449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心理讲座。

5 反思与展望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但在体系建立、特色课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研究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教学效果;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研究结果大多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效果良好。未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可更深入,对教师群体、大学生群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更广泛,包括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两者结合;在研究工具上可更多样,可逐步发展针对性更强的标准化问卷,制定有效的观察提纲访谈提纲等,在研究取向上可以兼顾解决问题和积极视角。

猜你喜欢
结果表明研究者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