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元认知心理干预

2019-12-30 01:41杜英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考试焦虑

杜英萍

〔摘要〕本案例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患有考试焦虑的初三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利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TAT)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指标进行了评估。经过六次临床干预,来访者的考试焦虑情绪基本得以消除,TAT和SCL-90后测得分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本案例表明,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于解决学生考试焦虑问题有很好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初三学生;考试焦虑;条件性情绪反应;元认知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4-0054-03

考試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考试焦虑是初中生群体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考试焦虑的治疗一般通过认知、情绪、行为三种成分的改变,来达到降低焦虑水平和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

本案例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患有考试焦虑的初三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一、个案情况

(一)来访者情况

小青(化名),女,15岁,初三学生,家中排行老大。父母都是打工者,家境清贫,所以她比较自卑,性格偏内向,但人际关系总体上比较好。小青从小学到初一,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但自从增加了理化学科之后,她的成绩开始下降。她曾努力地学习理化学科,并到培训机构补习,但收效甚微,理化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慢慢地,她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理科的料。

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小青的理化竟然才考了30分。她失望至极,从此便害怕考试,考前一晚常常会紧张不安、无法入眠。考试的时候,她更是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不适、手心出汗等情况,严重的时候手抖到连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此外,小青在考场上还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以致对知识的回忆受阻,注意力无法集中。每当此时,听到旁边同学翻试卷的声音,她更是心急如焚,想提高答题的速度,可是越着急反而越慢。渐渐地,她变得越来越忧虑,内心压抑和情绪低落使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小青主动来找我咨询,自我描述目前的情况是“感觉压力大”“有点急躁”“有点难受”,偶尔伴有失眠现象。小青交谈时思维正常,情感协调。

(二)评估与分析

1.评估工具

(1)考试焦虑自评量表(TAT)

考试焦虑自评量表由郑日昌教授编制,将考试焦虑水平分为4级:0~24分为镇定,25~49分为轻度焦虑,50~74分为中度焦虑,75~99分为重度焦虑。该量表是目前我国应用较广的考试焦虑量表[2]。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975年,L. R. Derogatis编制了症状自评量表,用它测量人在某段时间(一般指一周)的症状程度。该量表可以很好地区分处于心理障碍边缘可能性的人群,一般用来调查哪些人可能患有心理障碍、是何种障碍以及严重程度。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是0.97,各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都大于0.69,重测信度在0.7以上。全量表总共有90个项目,每项都采用5级评分,所包含的精神症状学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感觉、情感、意识、思维、行为、睡眠、人际关系等方面,应用10个因子对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分布进行反映。SCL-90的总分对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给予了反映,各因子分则反映了症状的分布特点,得分大于划界标准,即表明患者在该因子所代表的方面“有症状”[3]。

2.辅导方法

本研究采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干预。

二、辅导过程

(一)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小青的问题表象是考试焦虑,实际是由偏科所引起的。因为理化成绩不好,努力也不见成效,加之本身比较自卑,小青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理科的料,于是与理化学科建立了一种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上课时,由于对理化的负性情绪,小青学习的兴奋度降低,遇到听不懂的就不再继续听,容易发呆走神,致使不会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做作业时,她也总是最后做理化题,疲劳加上消极的情绪反应,使她对于一些本来不太难的题,也没有动力去思考,轻易放弃,这样一来理化自然学得越来越差。考试时,由于没有底气,加之怕考不好父母会失望,这种过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她无法集中注意力,心慌意乱,提取知识出现困难。特别是那次期末考试理化考了30分的经历,使小青对理化产生了恐惧,将负性情绪推向了高点,于是就出现了考试焦虑。

(二)认知调整

我对小青做了如下两方面的认知调整。

第一,打消对自己智力的怀疑,了解消极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由于不管怎么努力理化成绩都上不去,小青开始怀疑自己笨,脑子不灵活。对于这一点,我通过瑞文推理测验得出小青的智力水平正常,这样帮她认识到,不是自己智商不够,而是因为学习情绪、学习方法和策略有问题。我又进一步带着小青了解了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由于怎么也学不好理化,渐渐地对理化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反应,一见到理化(S)就自动化地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E),在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下,脑细胞的灵活度下降,思维速度变慢,对知识的吸收水平也下降,从而使得学习效率低下(R)。反之,如果是积极的情绪状态,见到理化就兴奋,则大脑变得灵活,思维流畅清晰,并且常会体验到顿悟的感觉,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则推动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4]。

第二,理解考试焦虑的形成机制。

帮助小青理解考试焦虑形成的心理机制,学会并掌握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使其能够解释自己遇到的问题。如果学生一到考试情境下就焦虑,就担心自己会考不好,那么情绪反应就会越来越严重。长期如此,循环增强,就会最终形成条件反射,导致一考试就紧张不安。而错误消极的认知评价又导致症状不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手抖、大脑空白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焦虑引起的,只要焦虑程度下降,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了解了这些情况,明白了自己问题的心理机制,小青就能对自己的问题豁然开朗,从而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我通过进一步的举例分析,使其理解并认同干预的关键在于控制对每一个刺激(S)所产生的条件性情绪(E)(见图1)。

(三)暗示训练

在认知调整的基础上,通过放松训练重塑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暗示训练之前,我先给小青讲清楚暗示训练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与其商定情感组织者为大海,接着确定三个主要的刺激点,即上课、自习和考试,然后在轻柔、舒缓的音乐背景下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使她进入一种轻松、宁静的积极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给小青输入自习时的正确行为和思维反应程序,如“你现在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了巩固知识而做作业,所以你做每道题都会先思考清楚,这道题到底考的哪个知识点,通过做题将自己的知识不断熟练化。遇到难题,你会想起心理教师的话,你的智商挺好的,你只要静心思考,大部分题目都是能做出来的,所以你敢于挑战它,用心思考,渐渐地,你发现只要自己静下心来,有些题目也变得不怎么难了……”,以此建立一种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并且通过多次训练实现用积极的条件性反应替代消极的条件性反应的目的。

小青第二次来咨询的时候就反映,“昨天做了一套物理题试卷,90分钟的试卷只用1小时就完成了,我发现难题不再像原来那么可怕了,而且也发现简单的题变多了”。可见,程序已经发挥作用。我鼓励小青:“‘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只要你保持这种对物理的学习状态,慢慢弥补知识的漏洞,你就会发现有些难题也是能战胜的。”

接着我又设计了上课和考试的程序,每次针对一个刺激点设计程序,对于有抵触的程序会进行第二次设计,直到小青感觉合适为止。我总共利用六次咨询完成了所有刺激点。

(四)效果巩固

在咨詢过程中,我要求小青主动检测自己的S-E-R,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遇到问题能用原理解释,知道是焦虑情绪所引起的,及时用小程序放松,将恶性循环打破,并且通过每天坚持做放松训练,让积极的新程序熟练化,逐步达到自动运行的程度,使干预效果得以巩固。

三、辅导结果

(一)考试焦虑自评量表测试得分

干预前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TAT)对小青进行测试,得分为68,属于中度焦虑,干预后得分为18,考试镇定。

(二)自评量表得分

由表1可以看出,干预前小青的各项指标是高于划界标准的,干预后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可见,元认知干预技术有效地处理了小青的考试焦虑。

(三)学习成绩变化

经过干预之后,小青的理化成绩实现了稳步提高。干预前年级排名为65,干预后初三毕业考年级排名58。小青表示,现在对理化学习越来越有信心了,也越来越愿意挑战一些较难的题目了。小青后续考试成绩也都非常好,区模拟考年级排名第38,最后的中考成绩为432.8,年级排名第9,比年级第5名仅低2分,实现了超常发挥。

四、讨论与结论

经过六次放松训练后,小青的考试焦虑症状均已消除,能正常地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成绩也稳步提升。本案例能取得明显辅导效果,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来访者是一位非常积极上进的学生,对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她都能保质保量地认真完成,让高效学习状态实现常态化。此外,她还能坚持做放松训练,让积极正确的程序自动化,这是她能快速高效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关键。第二,来访者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负性标签“笨”,二是条件性情绪反应。我先通过瑞文推理测验结果让她解除心理魔咒,重建学好理化的自信;然后通过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让她明确自己问题的本质是条件性情绪反应循环放大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增强循环,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心跳加速、手抖、大脑空白的症状。来访者在清晰地了解自己问题的心理机制、干预原理和应对方法后,就能通过小程序放松将焦虑情绪的恶性循环打破,让情绪恢复平静。经过六次辅导,来访者的考试焦虑逐步缓解,最终达到了治愈。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 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郑日昌. 中学生心理诊断[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郭念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金洪源,王云峰,魏晓旭.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深圳,518172)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考试焦虑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在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因考试焦虑引发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研究
害怕英语考试的女孩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一例考试焦虑所致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报告
积极心理学引领,仁爱品质护航
提升心理素质,逃避高考的学生考上了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