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充满灵动性与创造性的思想品德生态课堂

2019-12-30 09:38吴敏
知识文库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道德微课

吴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摒弃生硬的知识灌输,追求教学活动的灵动性与创造性,打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态课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思维、情感体验及思想困惑,增强学生道德实践,从而超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层次目标,实现更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引领。

1 关注学生创造思维,在动态生成与互动中促进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并非一成不变地按照预设的路子向前推进,它是充满变数的,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知识硬性注入到学生头脑中,而应珍视课堂动态的生成资源,促进知识的生长与建构。生成,有的属于预料之中,有的则属于意料之外。不论何种情况,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与培养。而创造思维的培养则要依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与有效运用课堂动态的生成资源来实现。这种互动与生成资源运用的具体内容包括谈话、讨论、交流、质疑、反思、调查、分析等。这样的教学活动有着鲜明的生成性、互动性、实践性与体验性的特征。教师将由唱“独角戏”的角色而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同行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与伙伴。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行为与后果》,课堂上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6、77两页的材料并展开讨论,给材料中的人物海因茨提出更好的建议。这一问题情境的预设导致了生成的出现。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到讨论活动中,他们给出的建议也各不相同,有的中肯、正确,有的荒唐、错误,笔者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将这些现场生成的答案进行梳理、分类之后再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去有根有据地去思考、评价、交流、争辩,做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期最终形成共识。在学生争论与反驳的过程中,笔者用心倾听、适时点评、点拨、引导、总结,以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拨云见日。

事实证明,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能够畅所欲言并做到心悦诚服、相互接纳,不仅掌握了知识,明辨了是非,而且学会了合作与交往,懂得了如何说服对方与尊重对方。

2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道德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言在强调实践对于促进知识掌握与应用的重要性,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实践属于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思想品德教学倘若缺失了道德实践,那么学生就获取不了真实而生动的情感体验,智慧也不会得以激发与创生。此时,思想品德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纸上谈兵”的层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道德学习方式有两种,一是情感体验,二是道德实践。因此,在实践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情境意识,借助有效的教育情境引领学生去经历,促进学生去感悟,以获取情感体验,深化思想认识。

为优化道德学习方式,达成思想品德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于生动、鲜活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之中,从向学校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这“三个延伸”做起,走出教室与课本,实现课内外结合,通过道德实践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沟通是跨越代溝的最好方式》,教师围绕“道歉”这个话题在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建议在设立“家庭道歉日”(每月17日)并在班级内征集道歉日标志图,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家庭道歉日”里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各自的真诚的道歉行动。这种道歉行动可以促进交流走向融洽与和谐,实现了思想品德教学向家庭的延伸。再如,教学九年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成立班级代表会议并通过选举确定班长、副班长,再由班长提名各委员交班级代表大会通过组成“班委会”,负责班级各项事务管理工作。当然,还可以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来监督班委工作的开展及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给予恰当的处理。这一实践活动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向班级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延伸,学生的民主意识被唤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初步内化。

3 关注学生思想困惑,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学生质疑与释疑能力的提升

思想品德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正确思想,锻铸学生的优良品德。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思想困惑,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并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来解疑答惑,促进学生质疑与释疑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做诚信的人》一课,一位学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困惑:某次,因为实话实说地评价一位同学的长相而引发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导致一些同学给自己戴上了“说话不能把握分寸,不尊重他人”的帽子,而让自己感到很委屈。“说实话难道有错吗”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针对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执教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争相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该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大家的观点,思想困惑得以解除。接下来,又有学生结合家庭中发生的事提出“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否有矛盾”这一问题,执教者相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共识:诚信的核心是“善”,善意的谎言跟诚信的道德要求是不违背的。上述教学活动中,执教者能够关注学生的困惑,鼓励学生质疑,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出新的具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针对问题教师又组织学生辩论,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了表达的欲望。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形成了共识,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从关注创造思维、关注情感体验、关注思想困惑这“三个关注”做起,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中微练习任务完成情况予以查看,进而保证学生学习进度监督效果,如果学生任务完成存在问题,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喜好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如部分学生喜欢面对面答疑,教师就可以当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如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在线答疑方法,保证微课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质量。

2.2.3 微课内容辅导——弥补学生学习差距

因特网微课资源在课后辅导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得以内化吸收,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弥补学生学习差距是主要目标。在微课内容选择中,主要内容应是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利用微课作业布置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进而让学习目标得以高效完成。与此同时,因微视频特点,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暂停、循环播放等方法复习课堂学习内容,进而弥补学生学习差

(下转第58页)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道德微课
选择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跟踪导练(五)(2)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道德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