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12-31 02:36周玉燕秦国正包淑云王国栋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执业药师药学

周玉燕,李 萍,秦国正,包淑云,王国栋

(皖南医学院 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截至2019年2月底,我国已有47.5万药学人注册为执业药师[1],但遗憾的是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在岗比例低,许多药店实际未配备执业药师。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计划》要求[2],2012 年起,所有新开零售药店需配执业药师。这一规定使得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参考人数空前高涨,但考试通过率却不容乐观,近10年平均通过率仅为15.74%[3]。2015 年1月,新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开始实施,宗旨是提高药学人才的综合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保健服务。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的报名资格审核更为严苛[4],报考学历从中专上升到大专,部分省份还在在资格审查时增加了社保的要求。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通过率最低的科目,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上不断采取新型教学手段,基于微信等载体的扩充教学模式等已经成为了当前教学的潮流方向[5-8]。将现代化教学新理念引入《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课堂中来,从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互动、增加实践操作等关键因素等出发,和学生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过程。此课程改革对提升我校本科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增强处理工作中遇到各种实际、复杂的药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 方法

1.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 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衍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贯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将课程学习分为3个部分。①课前:在课前1周,教师首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手机微课件,同时发布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明白教学目标和课前应该掌握的内容。此外,在辅助学习资料上增加与系统疾病息息相关的解剖生理学知识,扩充学生的医学知识背景。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为学生搭建基础医学的框架,提高学生对疾病及用药的理解。以此为导向,通过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准备,利用智能手机完成明确课堂学习任务的目的,并在课前通过微信平台与老师、同学交流解惑。②课堂:教师辅助学生开展相应教学任务的学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指引、答疑解惑;由于课前已经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准备,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让位给学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则主要是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讨论、展示、回答问题等,实现知识的内化。③课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课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则通过该生课前、课堂的反馈予以点评学习成果,通过微信平台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自己知识点的薄弱处,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

1.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改革的研究方法 以皖南医学院2016级药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区分为研究组(28人)与对照组(28人),男女生比例随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研究组则改变学习模式,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方式。以2018~2019年第一学期为实验学期,在此教学周期中记录每一章节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师生互动、实训能力等情况,对每一项考核项目进行书面细化,建立考核标准,根据考核标准逐项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见表1)。此部分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形成性评价部分,占整个课程考核比重的30%,期末考试书面成绩占70%构成总体成绩。最后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体成绩进行统计比较,观察有无显著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得出相应结论。

表1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十章:循环系统常用药物形成性评价表

评价内容分值得分知识应用能力(40分)①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10分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案10分③高脂血症的治疗药物10分④心力衰竭治疗的注意事项10分专业实践能力(40分)①模拟药房情景,降压药的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10分②模拟药房情景,冠心病的用药选择及注意事项10分③模拟药房情景,高脂血症的用药选择及注意事项10分④模拟药房情景,心力衰竭的用药选择及注意事项10分课堂纪律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遵守课堂纪律10分作业情况作业按时、按量完成,并取得较好成绩10分

1.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 以重点章节第十章《循环系统》为例,首先,在课程准备里增加循环系统解剖生理学的图片、动画、相关参考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循环系统结构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属于课程学时中无法顾及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利用微信课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打破了课程围墙,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激励者和启发者。由于本章所需的基础知识在课前涉猎,所以课堂本身有充分的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用药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对医院和药房的了解十分匮乏,也不清楚用药的实际情况。而多媒体教学仍然停留在课件的制作方面,以学生处理实际药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未体现,导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不能将所学药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模式研究中,增加模拟药房小程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人机对话方式模拟药店的药品信息系统,构建客户端可视化界面,掌握药品相关信息。数据库中还可调出与该疾病相关的习题,加深学生对药品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分析。数据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形成性评价结果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经过2018~2019年第一学期的平行教学后,以形成性评价得分结合期末考试成绩来全面评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研改革效果。以第十章循环系统为例,从形成性评价表的得分情况来分析,如表2所示,研究组在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课堂纪律和作业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从整体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班级的平均分提高12.93分[(74.96±11.65)分vs. (87.89±7.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6,P=0.000)。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形成性评价结果比较 分

组别n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课堂纪律作业情况研究组286.94±1.325.64±1.387.11±0.967.57±1.64对照组285.54±1.504.18±1.476.07±1.544.79±1.17t3.7083.8323.0337.302P0.0000.0000.0040.000

3讨论

基于互联网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课堂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使学生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主动融入到教学模式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课堂成为研究式、讨论式的学习场所。目前,为了顺应最新执业药师考试改革的要求,《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学时,在课堂上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扩充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效率和成果。在考核方面,同步改革考核模式,适应新版执业药师考试的改革,切实培养出能提供药学保健服务为主的新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执业药师药学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首次合作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中注协会员人数超过27万人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