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魔鬼细节渲染文字肌理?(上)

2019-12-31 09:11午歌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金阁寺湖心亭栀子花

午歌

西方有个很有震撼力的俗语叫:“魔鬼藏在细节里。”大意可以理解为:细节才是真正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

作家池莉在论述文学创作时,曾说过类似的观点:“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我们夸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常常会说“他的文字很有质感”。那么这个质感究竟是什么呢?

这里的质感,说的是文字呈现出独特肌理。肌理本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使得事物有了不同的触感。

不同的肌理文字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灵触感,比如村上春树的文字是轻盈、优雅的;爱丽丝·门罗是冷峻、坚定的;麦克·尤恩是黑郁、吊诡的……除了故事本身給,人的精神冲击外,绝大部分的心灵触感,源自作家特有的细节书写,可以说是魔鬼细节决定了文字肌理。

“那鼻子之大,衬得全身都小了。据说实在是大得出奇,鼻梁是拱起的,鼻上全是疙瘩,颜色青紫,像茄子那样,鼻尖盖过嘴巴两三指宽。这样一个颜色青紫、疙疙瘩瘩的拱梁大鼻,使他那张脸奇丑不堪。”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紧紧抓住人物的鼻子特点,详细描写鼻子之大,以凸显脸庞的奇丑不堪,这个生动的细节,让人过目不忘。

良好的细节描写可以提升文章的质感、艺术性和思想性。那么,提升细节描写能力,应该从那几方面入手呢?

第一,要善于运用细致的观察,捕捉事物真实而最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精准表达。

“我站在镜湖池一侧,金阁在池水对岸,西斜的夕阳照射着金阁的正面。漱清亭在对岸左侧半隐半现。金阁精致的影子,投落在稀疏地漂浮着藻类和水草的池面上。看上去,这投影更加完整。在各层房檐里,摇曳着夕照在池水上的反射。比起四周的明亮来,这房檐里侧的反射更鲜明耀眼,金阁恍如一幅运用了夸张透视画法的绘画,盛气凌人地给人一种,亟待仰视的感觉。

“在夕阳的映照下,地面恍如生了锈的古铜镜,金阁的影子垂直地投落在镜面上。水草和藻类的最下方,映现出傍晚的天空。这傍晚的天空,与我们头上的天空不同。那是浪明的,充满寂光,从下方,从内倒把这个地上的世界完全吞噬,金阁就像黑油油的锈透了的巨大的纯金锚,沉落在其中。”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

《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在小说中“金阁寺”正式亮相前,小说男主角已经对金阁寺之美有过多次绚烂的想象。因此,这两段金阁寺的首秀文字就显得尤为关键。三岛由纪夫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明知读者对金阁之美期待已久,偏偏在它出场时刻,没有用大量笔墨实写金阁,而是紧紧抓住金阁与夕阳、天空与湖影这两个经典细节,巧妙地勾描出光影交错的画面。以金阁光影之美,统摄出金阁之美,令人生出惊鸿一瞥、美轮美奂的遐想。

“妈妈给我讲过我们全家看最后一个日落的情景,太阳落得很慢,仿佛在地平线上停住了,用了三天三夜才落下去。当然,以后没有‘天也没有‘夜了,东半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处于永.远的黄昏中,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下并没落深,还在半边天上映出它的光芒。就在那次漫长的日落中,我出生了。

——刘慈欣《流浪地球》

把科幻的、想象出来的世界,描写得真实而具体,令人感同身受,是科幻小说作家的必备武功。刘慈欣在《流浪地球》的开篇,展现出极高的文学素养。针对“地球停转”这一宏大命题,集中火力书写人类最后一次落日的细节场景,用具体数字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用“永远的黄昏”侧写“缓慢的落8”,最后让画面定格在我的出生上。整个叙述开局宏大、细节扎实、收口稳健,显得浩荡雄浑、撼人心魄,很有几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二、提升细节描写能力,要善于利用独特的视角,剪辑经典细节。

这里特意用了“视角”和“剪辑”,就是希望写作者能够像电影导演切换镜头那样展开自己的观察和书写,文字细节的呈现也可以做到从特写镜头切换到全景镜头,从正常播出转换为慢镜回放。

“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散文集张岱先生的名篇,这段雪景描写不过60个字,却通过不断的视角变换,让叙述变得自然鲜活,给人留下无限况味。作者首先用“近景”+“中景”展示画面:“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炉火,向湖心亭驶去。紧接着给出“远景”画面:天、云、山、水融为白茫茫的一片。忽然间,镜头由“远景”切换成“全景”,似乎摄像机越来越高,画面越来越开阔:长堤变成一道细痕,湖心亭化作一个斑点,木舟与游人犹如草芥、微尘。这段话,每一句描写都在转换视角,读者脑中的画面自然富于变化。每每读到“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时,我都禁不住怀疑,张岱的心中,一定装着一架航拍摄像机吧。

“卡拉瞥见了一只裸到肩部的晒成棕褐色的胳膊,比先前颜色更淡一些的头发一白的多了一些而不是以前的那种银褐色了,还有那副表情,很决断和下了狠劲的样子,却又为自己这么认真而暗自好笑一贾米森太太在跟这样的路况死磕的时候表情总是这样的。在她扭过头来的时候脸上似乎有一瞬间闪了一下亮一是在询问,也是在希望一这使卡拉的身子不禁往后缩了缩。”

——艾丽丝·门罗《逃离》

我相信,这段文字描写的不过是一段2秒钟左右的画面,就算你有一部摄像机式的眼睛,这么短的时间,也难有如此精细的观察和思考吧一除非你的存储设备拥有“慢镜回放”的功能。

艾丽丝·门罗在这里,无疑赋予了女主角这项“特异功能”。这段慢镜头式的描写,让女主角在.汽车驶过的刹那,清晰地观察到贾米森太太的局部肤色、头发变化和表情波动,作者用独特的视角串联画面,展示出女主角精微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心思,也让这样一部书写庸常俗事的小说,充满了灵动感。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笛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曾祺《夏天》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恬淡、隽永,趣味盎然,他常常在工笔细描式的书写中,忽然转换视角或荡开一笔,遐思巧妙。上文写栀子花香,意外在叙述中插入了栀子花的内心独白,带着几分调侃和戏谑的口吻,令人忍俊不禁。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汪曾祺《葡萄月令》

这段雨后葡萄园的细节描写,末句同样有荡开一笔,忽来意趣的幽默。可见,适当地变换叙述角度,放大、放慢或切换行文视角,能够瞬间令细节描写平添几分迷人的气息。

猜你喜欢
金阁寺湖心亭栀子花
栀子花
栀子花开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栀子花开
暴烈与美
金阁寺
湖心亭看雪
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