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 “背德”内容与文学叙事 ——以《莎乐美》与《金阁寺》为例
    《莎乐美》与《金阁寺》为例“背德”作为一种服务于作品核心表达的手段和情节设置,主要被运用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下面笔者将以东西方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背德”作为叙事策略与作品表达关联性的两部作品——《莎乐美》与《金阁寺》为例,对“背德”情节设置与作品主旨表达之间的正向关系进行分析。(一)《莎乐美》的改编与爱欲的表现《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 年创作的戏剧作品。该作品以《马太福音》中的人物莎乐美为原型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但其故事架构和

    天中学刊 2023年5期2024-01-03

  •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主体建构的拉康式解读
    青内容摘要:《金阁寺》讲述了主人公沟口在混乱无序的战后现实中想要融入社会,却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的接连无望,最终火烧金阁的故事,沟口的一生是在他者身上构筑幻想,并因此毁灭的一生。本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与主体三界说为基础,探讨沟口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阐明沟口从无意识的实在界凭需要行事,至想象界在他者中建构主体,最终在象征界走向毁灭的主体建构失败的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其失败原因,沟口的经历不仅折射出战后普遍的存在焦虑,更反映出创作者三岛由纪夫的文学观念。关键词:三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从《金阁寺》看三岛由纪夫的审美观
    人生经历,对《金阁寺》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进行精心雕琢,尤其是塑造了像沟口等人物形象,并把《金阁寺》里面的小说人物与三岛由纪夫私人经历与私人空间里面的各种情绪进行交叠,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镜像世界,从而对美和丑陋之间的对立与和谐进行的思考与讨论,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学审美情趣。关键词:《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审美观念三岛由纪夫在创作《金阁寺》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了日本文学中的传统审美情趣,另一个方面,三岛由纪夫又带有其独特的风格,用其极为深刻的手法打造了小说人物的独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文学经典与改编电影的人物塑造差异探析 ——以日本经典文学《金阁寺》与电影《火烧金阁寺》为例
    0)电影《火烧金阁寺》改编自三岛由纪夫的著名作品《金阁寺》。小说《金阁寺》的原型取自于真实的人物——林养贤。当时他是大谷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也是京都鹿苑寺的僧徒,1950 年他放火烧掉了金阁寺。三岛由纪夫将纵火案主角林养贤进行艺术加工构建了自卑敏感的沟口。人物错综复杂的心路历程,寡言的外表下是仇恨与压抑的欲望。终于,金阁寺的美付之一炬。小说《金阁寺》中多用人物心理描写,展现沟口内心的自卑、焦虑、敏感等心境,复杂的人生观下是沟口屈身于世俗的渺小,是对于欲望的渴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2022-11-12

  • 石景山 燕都第一仙山
    寺碑文记载:“金阁寺自晋唐以来所藏经石碎而言断,岩穴鲜有存焉。”金阁寺是净土寺前身,当时曾刊刻了不少石经。通过这两通石碑,可以订正《帝京景物略》中“石景山,山故石耳,无景”的望文生义之说。说了半天石景山的基本情况,你知道石景山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位于永定河东岸的石景山,古称梁山,元代称石径山,明代多称石经山、石景山,后又有湿经山、石井山、骆驼山等名字。俗称骆驼山,是以此山形似骆驼。之所以被称为石井山,是因山上有一古井。石经山的说法,则源于山上有金阁寺石经台

    百科知识 2022年10期2022-05-29

  • 浅析《金阁寺》中无法解脱的“矛盾”困境
    56年出版的《金阁寺》,作为一代文豪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类哲学的论述,向读者描述一种独特的美学观。主人公沟口无法在“绝对的美”与“相对的生”之间找到平衡点,为了破除金阁寺对自己的阻碍,一把火烧毁金阁寺。小说第四章中,沟口望着翻滚的海水,心里却突然想到必须烧毁金阁。为什么沟口会在此时对金阁寺动了“杀心”?这正是小说“矛盾”主题的体现,升腾的火焰来自于冰冷、黑暗的海水,“金阁之死”始于舞鹤海边。此外,“性倒错”这一特殊的精神疾病,反映了彼时日本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2期2022-02-19

  •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之美初探
    吴欣颖《金阁寺》一直是作为三岛由纪夫最负盛名,也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三岛笔下的金阁,恍惚迷离,似真似幻,亦友亦敌。金阁之美,氤氲着微妙性、丰富性、多面性与主观性。金阁之如沟口,如星夜之如梵高,南瓜之如草间弥生。只有充分理解沟口,才能看到他眼中的风景。通过沟口的视角,可以激发我们拓展对美的认知,使美可以是扭曲的,破败的,遗憾的,甚至可以是丑陋的。作为三岛由纪夫”美学的集大成“,金阁寺里这种极度的主观被刻画到极致,三岛美的世界就成功地铺展开来了。本文试图结合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2021-11-10

  • 作为话语的历史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在这篇饱受赞誉的小说中,三岛由纪夫精心搭造了一个“比世间所有的美景都更加美丽”的金阁寺。然而,在结巴的少年沟口眼中,金阁寺的倒影、模型甚至幻境都比现实中的金阁寺更加完美,它总是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出现,高大美丽而冷酷无情。相比之下,少年的身体显得瘦弱而笨拙。这是一个由成长、情欲和暴力组成的故事,带有奇异的、转瞬即逝的美感。莫言在《三岛由纪夫猜想》中提到,金阁或许就是三岛的情欲对象,或许不仅如此,金阁寺还包含梦想、希望等虚幻的美好事物。面

    青春 2021年6期2021-06-01

  • 冲破“日神”之“阁”的“酒神”之“火”
    纪夫的代表作《金阁寺》讲述了一个天生口吃,形容丑陋的少年从崇拜“金阁”到焚烧“金阁”的故事,文章改编自真实事件,却又因为融入了作家对美与存在,虚妄与真实,悲剧与毁灭的探讨,而使得金阁之火成为了某种饱含隐喻的哲学象征,于是在此,本文尝试以尼采的“酒神精神”来阐释沟口火烧金阁的行为。起初为“日神”所支配,崇拜着形式美的沟口,在内心与外界的雙重撕裂下,最终走向了“酒神”的指引,通过疯狂的毁灭实现了他心中的金阁之美。关键词:金阁寺;尼采;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中图分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小说《金阁寺》中所折射出的武士道精神
    始连载的小说《金阁寺》为蓝本,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生死观以及耻感意识这三个方面来探索书中所折射出的武士道精神。关键词:武士道;金阁寺;审美意识;无常;耻感文化一、武士道精神的产生与发展要论武士道精神,就离不开武士这一群体。那么,武士是如何产生的呢?学者们普遍认为是在平安时代,朝廷为了增加税收,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例如《三世一身法》、《垦田永世私财法》等,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为本人所得。然而,许多农民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田地却被强盗所夺走。无力保护自己土地的

    银幕内外 2020年3期2020-11-25

  • 爱是一门儿技术活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对沟口和尚纵火焚寺的行为难以理解。曾几何时,他是那么爱金阁寺。很多时候,他会久久地凝望着金阁寺,任双眼被仲夏的烈日灼伤。然而最终他却无法控制自己,在梦呓般的“金阁啊!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的喃喃声中,将金阁寺付之一炬。现在看来,沟口和尚的爱是极端的、偏执的,已经完全突破了理性的界限。他的孤僻自卑的性格扭曲了他的情感,使他对金阁寺的爱带有偏执、狂热和畸形的特征,他只要想起金阁寺,就觉

    做人与处世 2020年18期2020-11-06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金阁寺》汉译本的评析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及其著名译本为例,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翻译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功能对等;金阁寺;译本;文学翻译一、引言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得到了众多翻译家的高度评价。本论将以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及其著名译本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翻译方法,对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二、词汇的对等研究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求死板的文字对应,而达到一种语言间功能的对等。《金

    文存阅刊 2020年16期2020-11-03

  • Travel In Japan
    )、金碧辉煌的金阁寺( Kinkakuji Temple)、慵懶随性的鸭川(Kamogawa River),还有华灯初上的京都塔( Kyoto Tower)。京都用它古典、宁静的魅力征服了我。奈良(Nara) is my favorite city in Japan. The whole Nara is like anopen park.在这里,有1200多头小鹿和人和谐共处,它们被游人喂养得圆滚滚的,日子过得快活极了。The visitors like

    阅读(快乐英语中年级) 2020年6期2020-08-18

  • 金阁寺》阅读札记
    作为文化遗产的金阁寺观光。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三层宗庙建筑固然雄伟壮观,但更能让人沉迷的还是三岛由纪夫亲手塑造的那座极致美丽的虚幻的金阁寺。三岛由纪夫作为著名的日本作家,于我而言并不陌生。我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作品是在高中校园的图书馆,当时的我只觉得他运用着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字来叙述离奇扭曲的故事这一过程十分动人,后来才从批评家们口中得知他那独特的倒错美学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金阁寺》由于取材自真实事件并且以二战前后为历史背景,更是引发了人们将其与战争社会现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金阁寺》沟口内心世界的冲突与重塑
    丽【摘 要】《金阁寺》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根据日本真实历史事件林养贤火烧金阁寺改编,然而,《金阁寺》并非是对林养贤的行为进行批判和抨击,而是注重探索他的心路历程,并从美学角度来解释火烧金阁寺的动机。三岛对《金阁寺》主人公沟口的心理做了极为细致的描写,从渴望美,到被美所折磨,与美对抗,到“杀”美,沟口通过一步步推翻美,而得到“重生”。本文将探索各个时期沟口内心的冲突变化,直到对美的彻底毁灭,而使自己达到重生的心路历程。【关键词】《金阁寺

    戏剧之家 2020年6期2020-03-23

  • 金阁寺》与《麦田里的守望者》比较美学解析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两部作品均属于二战后青少年苦闷与彷徨的写照,刻画了他们在不健全灵魂下对美的所思所想。主人公及其美学的深刻内涵对东西方的美学比较研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力图通过精神分析法对两部文学作品加以对照分析,运用平行研究方法来探究二者的异同,并由此把握东西方美学在二战后期特质上的相通与不同。關键词:比较美学;《金阁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

    今传媒 2020年2期2020-03-17

  • 迷茫的远方
    等候区神游了《金阁寺》。上一次读这本小说,年代久远了……我大一那一年。在图书馆借的书,非常老旧,老得像是民国遗物,却是精装,也许那厚壳是图书馆自己加上去的。至今对那模糊略粗的印刷字犹有印象。那一年,我在东海图书馆里胡乱借来不少这种书页泛黄的“老书”,《金阁寺》《罗生门》《雪国》《半下流社会》《向日葵》……有些书后来自己买了新版本重读了,比如川端的书,我四处收集,《金阁寺》却一直没有。今日在医院里,进入这二次大战结束前后的京都,穿着医院病人服的中老年人不时从

    南方周末 2019-12-052019-12-05

  • 金阁寺》中“斩猫”与“纵火”的内在关联探寻
    胡金越《金阁寺》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于1956年连载于文艺杂志《新潮》的一至十期上,并于同年由新潮社推出单行本。它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防火烧毁金阁寺的真实事件,肇事者称纵火动机为嫉妒金阁寺的美。在《金阁寺》中,三岛由纪夫重塑了肇事者与金阁寺的形象,将以纵火者为原型的沟口塑造成一名口吃、腿部残疾、性无能却渴望与美接触的学生。而沟口脑海中的金阁寺在父亲的赞美和自身的幻想下,愈发完美无瑕,化身为美的象征。每当沟口试图与现实的世界相接触时

    文学教育 2019年19期2019-11-26

  • 错置的人生 ——读《金阁寺》有感
    475000《金阁寺》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深刻地体现了日本美学中的“毁灭之美”,讲述了口吃的青年沟口在金阁寺出家后,因沉迷于金阁之美,与现实隔绝,最终将金阁付之一炬。金阁寺作为线索贯穿始终,以沟口对其的认识为全书的开端,而将它的毁灭作为最终的结局,它深融于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而主人公对其情感态度的转变,也正映射着社会人生的变化,毁灭与反抗。在书中,金阁无疑客观的美的客观存在,主人公沟口从小便在它的影响下长大,在他参观完金阁后,几经回想, “仿

    新生代 2019年8期2019-11-13

  • 错置的人生
    刘俏含《金阁寺》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深刻地体现了日本美学中的“毁灭之美”,讲述了口吃的青年沟口在金阁寺出家后,因沉迷于金阁之美,与现实隔绝,最终将金阁付之一炬。金阁寺作为线索贯穿始终,以沟口对其的认识为全书的开端,而将它的毁灭作为最终的结局,它深融于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而主人公对其情感态度的转变,也正映射着社会人生的变化,毁灭与反抗。在书中,金阁无疑客观的美的客观存在,主人公沟口从小便在它的影响下长大,在他参观完金阁后,几经回想, “仿佛梦幻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10-20

  •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后,我才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美的一切。从小父亲向沟口描绘的金阁寺就是他意识里美的象征。他自知貌丑,于是极端迫切地需要美来横贯生命。金阁寺的美便被他不断理想化,直到美成极端。长大后,他去到金阁寺,他困惑,他觉得金阁寺的美不应如此,只得在虚无的夜里,寻找精神里曾对金阁之美的阐述。大学里,沟口遇到了柏木和鹤川。在柏木的影响下,他逐渐感受到了世界的无力与颓丧,而鹤川则作为美的化身,通透地照亮了沟口的一切。鹤川突然逝去,沟口对美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碎。

    速读·下旬 2019年11期2019-09-10

  • 京都寺院
    他居住的寺庙,金阁寺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生前的官邸,而南禅寺则是一休所属禅宗临济派的总部。金阁寺金阁寺在京都西北方,需要乘坐公共汽车才可以抵达公园的南门,然后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在京都辨别方向找寻公共交通工具,对我来说是件得心应手的差事,因为这里和北京~样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道,而公共汽车站上又有大写的繁体字站名,就算是一个完全不懂日文的人(例如我)都可以在京都游刃有余地旅行而不会迷路。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门票是一张金阁寺的符,这样的设计相当有趣而且方便了

    散文诗世界 2019年12期2019-09-10

  • 我与京都与书
    的极致之美”的金阁寺,便随着性子改了计划,非得去看看这金阁寺到底有多美。后来发现,不过是一个三层楼的建筑铺满了纯金打造的金箔。此时身边来了个中国旅游团,那导游用中文大声说:“这其实不是真正的金阁寺,早在1950 年,金阁寺就被一场大火焚毁了。是寺中和尚故意纵火,理由是他受不了金阁寺的美。”我听得云里雾里,立刻再次打量金阁寺。美吗?好像还真是的。金阁寺度过了众多的夜晚这样的航行无穷无尽而且  白昼里这只奇异的航船停泊下来供俗众任意浏览夜间借助周围的黑暗鼓起屋

    看世界 2019年17期2019-08-26

  • 金阁寺》中“斩猫”与“纵火”的内在关联探寻
    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中,讲述了一个生来口吃的青年沟口在父亲的影响下,向往金阁寺的美轮美奂,在独占金阁寺的欲望驱使下,试图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的故事。在“纵火”事件发生前,文中曾多次提到“南泉斩猫”这一经典的参禅课题,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分析“斩猫”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进而阐明沟口“纵火”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所在。关键词:《金阁寺》 三岛由纪夫 “南泉斩猫” “纵火”《金阁寺》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之一,于1956年连载于文艺杂志《新潮》的一至十期上,并于同年

    文学教育 2019年7期2019-08-13

  • 实践毁灭以求美 ——论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的“物哀”美
    的作家。他的《金阁寺》是以1950年放火烧掉日本著名的古建筑金阁寺的犯罪事件为素材而写成的,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便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奥野健男称:“这是三岛文学的最高水平,三岛美学的集大成。”一向贬低三岛文学的中村光夫也高度评价说:“《金阁寺》即使放在我国现代小说佳作系列里也是可以当之无愧的。”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都是从暴力美学角度来阐释该作品,笔者认为,《金阁寺》实际上是三岛对中世“物哀”美学的继承。一、三岛对中世美学的憧憬三岛由纪夫经川端康成推荐进

    名作欣赏 2019年36期2019-07-13

  • 三个损毁与重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悲观
    史。浴火重生的金阁寺去过日本京都的人,一定不会错过金阁寺金阁寺原名鹿苑寺。1950年7月2日凌晨,京都市消防队收到火警,称鹿苑寺起火。等消防队赶到的时候,熊熊大火已经让消防队员无法靠近了。这起纵火事件并没有导致人员伤亡,但是舍利殿被全部烧毁,创建者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木像、观音菩萨像和如来佛祖像以及众多古本佛经被焚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金阁寺,是1955年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而它以金碧辉煌的面目示人则是在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2期2019-07-08

  • 爱是一门技术活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对沟口和尚纵火焚寺的行为难以理解。曾几何时,他是那么爱金阁寺。很多时候,他会久久地凝望着金阁寺,任双眼被仲夏的烈日灼伤。然而最终,他却无法控制自己,在梦呓般的“金阁啊!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的喃喃声中,将金阁寺付之一炬。现在看来,沟口和尚的爱是极端的、偏执的,已经完全突破了理性的界限。他孤僻自卑的性格扭曲了他的情感,使他对金阁寺的爱偏执、狂热,甚至畸形,他只要想起金阁寺,就觉得眼前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18期2019-07-01

  • 罪恶的神秘
    他文坛地位的《金阁寺》与《假面自白》等作品相比鲜少被提及,同其他作品一样文章语言晦涩,作为神秘意象的令人战栗魂牵梦绕的海、变化莫测的憧憬、栖身于灵魂的祖先等意象贯穿全文。《鲜花盛时的森林》与其巅峰作《金阁寺》中的神秘意象金阁寺在文学道路上的传承,揭示三岛由纪夫对神秘之物看法的改变:蒙着神秘面纱的事物令人憧憬,如痴如醉;但当祈求进入神秘未知的世界而不被接纳之时,憧憬便将化为罪恶。关键词:神秘意象;三岛由纪夫;罪恶;金阁寺;鲜花盛时的森林[中图分类号]:I10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从《金阁寺》看三岛由纪夫畸形的精神状态
    50202)《金阁寺》这部小说的创作素材是真实的社会事件。1950年7月2日,拥有500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金阁寺被烧毁。犯人是大谷大学的学生林养贤,犯罪动机是由于对金阁寺的喜爱,对金阁寺美产生了嫉妒之心。三岛由纪夫对于金阁寺被烧毁感到非常惋惜,对这起非人性、反社会犯罪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对纵火犯和金阁寺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由此开始了创作。1956年,小说一问世就荣获日本当年读卖文学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之后,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蜚声海外,成为日本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2019-02-21

  • 日本古建照明设计艺术浅析 ——评内原智史的照明艺术哲思
    一、内原智史对金阁寺的照明哲思日本京都的金阁寺始建于北山文化时期,三层楼阁木质建筑紧邻镜湖池边,其中的一楼按照平安时代的贵族样式建造,是将军的作息寝殿。殿中朴素的天然木柱和石膏墙体与建筑檐下的金箔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的二楼供奉观音菩萨和四大天王,布置成镰仓时期日本武士家的风格,外壁用金箔装饰,窗户都按中古贵族住宅的形式建造,使用了带方格子的板窗;而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属于禅宗佛殿式样建筑,中央镶有唐式建筑的板门,左右镶有花卉形的窗,里外都镀了

    大众文艺 2018年18期2018-10-08

  • 沟口的毁灭心理
    摘 要:《金阁寺》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沟口”的少年的成长经历,围绕着他烧毁金阁寺这一行为,探究了关于美的存在。本文从沟口的成长历程中去挖掘他的毁灭心理,从这种心理的产生到他的毁灭心理膨胀直到真正烧毁金阁寺,沟口终以把美毁灭掉的方式来证明了美的存在,正视个体的存在与现实的人生。关键词:金阁寺;沟口;毁灭;美《金阁寺》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沟口”的少年,因为口吃的毛病而成长得性格内向、懦弱,他从小就因为父亲的缘故对金阁寺抱有美好的幻想,沟口在金阁寺上面寄予了自己对于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关西之美 余味不绝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1950年,21岁的见习僧人林养贤放火烧寺,金阁寺的舍利殿与众多佛教文物付之一炬。被问及动机,他的答案竞是:“嫉妒金阁寺的美。”一场因“美”而引发的涂炭、病态与决绝背后却隐藏着矛盾与割裂的成全。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便取材于此真实事件。【关于金阁寺金阁寺本名“鹿苑寺”,最初为镰仓时代西园寺家所拥有的宅邸,后为动画《聪明的一休》中足利将军原型(足利义满)的宅郾。足利义满死后,他的儿子遵其遗愿,将北山殿由宅邸改为禅寺,以义满的法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5期2018-06-15

  • 日本金阁寺 大和国度的古刹净土
    金阁寺可谓天下奇刹。说它“奇”,主要是因为舍利阁上的金箔非同一般。金阁本为木质,但20万张金箔遍贴阁体,显得天衣无缝。金阁寺上的金箔厚度为普通金箔的5倍,并且当时为了贴牢这5倍厚的金箔,工匠们特地研发出了用多层日本生漆作胎的技术。金阁寺乃一日本古刹,坐落在京都市郊西北一隅。它虽不算大,却非常有名。由于地处风水宝地,坐北朝南,两面依山,南面视野开阔无阻,加上四周的古松怪石和一汪仙池,金阁寺自古被视为大和国度的净土,甚至得到过一休禅师的生父后小松天皇的厚爱。古

    城市地理 2018年3期2018-05-17

  • 浅析《金阁寺》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在《金阁寺》的中文译本中有很好的体现,其发展的必然意义以及方向可以从中窥探一二。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金阁寺;汉译本;翻译翻译是不仅仅是由一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语言文字的过程,更是加入了译者无限心血的文章再造过程。一部文学作品的译本成功与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起源于哲学的主体理论,经历了从边缘到蓬勃发展、从幕后到台前的过程,目前该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译者在翻译研究中

    魅力中国 2018年37期2018-03-22

  • 金阁寺
    看不在计划内的金阁寺了。人生来被种种偏见牵扯,大抵入世愈深,趣味也愈难以改变。南方人日常打扮最怕突兀,金银配饰尤其要少。园林山水也多绿树清流、粉墙黛瓦,大片金色是过去全然不可想象的存在。而金阁寺偏偏如此出名,在许多名胜照片上出现过,每一相逢都觉得愕然。如果没有自行车,住得也远,那是一定不会去的。结果倒很好,在克服偏见的旅程中,经过了许多町家小路。是在最遥远的外面,悄悄探看他们的生活:不晾衣服,多种花,门户深关。路遇一座“称念寺”,注明别称为“猫寺”。非常好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8年12期2018-02-13

  • 阅读的大麻时刻
    著唐月梅译的《金阁寺》。故事很简单,也很莫名,一位年轻的僧人,口吃、孱弱而貌不惊人,少年丧父,青年失友、以及对方丈的尊敬,然后,某日一把火,烧了一直是自己心灵支柱的金阁寺。据说这是一件真实的新闻事件,三岛由纪夫亲自前往采访了肇事者,纵火的缘由是“因为金阁寺太美了,美得让人嫉妒,所以要一起与之毁灭”。这事要发生在如今,社交媒体的各种人肉、深挖、附会,疯狂的流量必定早就把事情的本身啃得干干净净了。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三岛,用自己深邃的内向观照、纤细的神经末梢“还

    读读书 2017年4期2018-02-08

  • 从小说叙事来看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
    摘 要:《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三岛文学的金字塔,也是日本文学上不可多得的杰作。这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引起轰动,在海外也引起很大的反响。本文旨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来解读《金阁寺》,并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关键词:《金阁寺》;叙事的角度;人物关系作者简介:贾娟(1994.2-),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2018-01-31

  • 浅析唐月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岛由纪夫作品《金阁寺》的中译本,分析唐月梅译本中的“得”与“失”。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大家研究唐月梅翻译风格提供一定的帮助,强化翻译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关键词:唐月梅 翻译风格 忠实原文 《金阁寺》一、唐月梅介绍(一)唐月梅的翻译风格唐月梅一生有很多译作,其翻译风格偏向直译。对于作品中出现的日本专有词汇,唐月梅会认真对待这些词汇,搞清楚这些词的文化背景和内在含义,再通过加脚注的方式展现日本特有的文化。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认为翻译者不应该抹杀原文中的文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2-06

  • 浅评《金阁寺》对审美视域的拓宽
    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脱胎于鹿苑寺和尚林养贤纵火而自杀的真实故事,完成于日本二战后的一九五六年。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外貌奇丑、天生口吃的僧人沟口,因天性自卑和性格畸形,想要寻找到“美”以洗脱他的自卑,却被世俗之“美”折磨得痛不欲生,于是,他决定打破这种“美”的捆绑,以获得生命延续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三岛由纪夫与沟口达成了一致,当世俗建立的“美学大厦”在沟口心中轰然倒塌,同时一座以丑陋邪恶、淫欲私念为地基的海市蜃楼却悄然矗立,三岛由纪夫也建立了一种“美丑倒错”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4期2017-11-14

  • 《柠檬》与《金阁寺》的美学对比
    有的美学观。《金阁寺》是通过真实的金阁放火事件创造的作品。生来口吃且极度内向的沟口,被父亲送到了金阁寺修行。沟口自幼意识到了金阁寺的美。但因为最好的朋友的死亡、权威的横行以及女人内心的丑陋的影响,他最终走上了毁灭金阁寺的道路。这两篇小说都是通过身体不健全的主人公,书写了他们对美的所思所想。笔者通过分析主人公,来得出这两篇小说所体现的“美”的异同。关键词:柠檬;金阁寺;美学一、《柠檬》的“我”与《金阁寺》的沟口《柠檬》的“我”原文是这样描写的:“有团难以名状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2017-09-14

  • 浅析小说《金阁寺》出场人物鹤川的形象
    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描写了生来为口吃苦恼的主人公青年沟口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阁寺出家以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化为泡影,绝望之余,他毅然将金阁付诸一炬的故事。而在小说中,另外两个男性出场人物鹤川和柏木也对主人公沟口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鹤川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探寻他对主人公沟口的影响。关键词:形象;影响;联系;光明作者简介:王琦(1993.5-),男,山西大同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6级日本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2017-08-22

  • 金阁寺”压抑下孤寂人生的浴火重生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取材真实事件,以意识流的创作笔法,将一个因口吃而孤独自卑的主人公沟口在虚幻的溢美之物“金阁寺”压抑下,渴望自由而将其烧毁的心路历程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压抑是青春的悸动,这种毁灭是青春的叛逆。关键词:溢美;青春;毁灭作者简介:项梅(198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日本语言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2日本著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8期2017-07-10

  • 唐韵和风京都访古
    了三处:岚山、金阁寺、清水寺。岚山,看层林浸染之美岚山位于京都近郊,乘坐JR近铁,沿途也都是枫叶。岚山脚下,缓缓流淌的是大堰川,横跨其上的是“渡月桥”,因其形似弯月而得名。上次来时,曾于渡月桥上偶遇一队僧人,那情那景很难和眼前的游人如织画上等号。岚山当属山中的秀丽之品,绝对算不上高大,但是山脚的大堰川、山腰的红枫、山顶的绿松,再加上山间飘起的天然露天温泉带来的蒸气,倒也雅致。想像着在寒冷的日子里,隐身于一片红枫之中,泡个天然热汤,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与上次看

    中华建设 2017年5期2017-06-01

  • 浅析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对父亲的认识
    摘 要:《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的著名作品之一。该作品是三岛以发生在京都的鹿苑寺的僧人林养贤因嫉妒金阁寺的美而放火烧毁金阁寺的事件为灵感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中火烧金阁寺的画面,作为最经典的一幕而被人熟知。因而以最后的炎上为中心,分析作品的研究很多。但是除此之外,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其中主人公沟口与父亲,虽然作者并未花很大工夫去描写父子之间的关系,但从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其实沟口与父亲的关系还是比较微妙的。作品以父亲作为第一出场人物的方法展开,首先为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2017-04-26

  • 小说《金阁寺》里出现的死亡情节微探
    204)小说《金阁寺》里出现的死亡情节微探王 琦(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出现了几处登场人物死亡的情节,而且每个登场人物的死亡,都给主人公沟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登场人物的死亡,探寻这些情节如何对主人公沟口产生影响。死亡;形象;影响;联系一、第一个女性登场人物有为子的去世有为子是这部小说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虽然对她的描写很少,但她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她是一名舞鹤海军医院的护士,由于她长得漂亮,所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2017-04-15

  • 暴烈与美
    由纪夫的这本《金阁寺》,封面素朴,金阁寺几个墨绿的字镇住了我的眼睛和心灵。我对日本文学一无所知,只读过川端康成的几个短篇,那还是高中时代。三岛由纪夫这个名字当然是如雷贯耳,倒不是因为我读过他的小说,而是他的自杀曾经被很多人渲染得非常美,有点像中国的诗人海子,是一次用肉身来践行自己美学主张的人。我断断续续读了《金阁寺》一半,便完全陷入到三岛由纪夫的寺庙里,那个与现实保持着距离的美的象征。它既是实物存在于日本的战后,也成为了一种梦幻理想的象征。我是一个从小结巴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2017-03-30

  • 京都的寺院建筑
    三间堂,城西有金阁寺、龙安寺,城北有庐山寺、贺茂神社等。尽管这些建筑经历了多次修缮、改建或者重建,但还是保留了一千多年历史留下的文化。清水寺为栋梁结构式寺院,其名称来源于寺内音羽瀑布清冽的泉水。寺内最著名的是清水大舞台,其飞檐翘角的大殿前为悬空的舞台,巍峨地耸立在陡峭的悬崖上,被139根柱子支撑,柱子最高15米,最粗的直径2.3米,建筑气势非常宏伟。清水寺建于奈良时代末期,最初是祭祀观音的草庵,后来由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建立佛堂,并将一尊十一面的千手观音

    上海房地 2017年1期2017-02-19

  • 世界遗产—京都
    条城、清水寺和金阁寺三处最受游客青睐。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建于公元1603年,是日本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殿内金碧辉煌,到处都是金色粉底的壁画,华丽难得一见。清水寺的现存建筑建于1633年,主殿本堂是日本国宝,大殿悬空而建,下面由139根巨木支撑,是日本建筑史上的名作。金阁寺是日本的象征性建筑,以特别精美闻名于世,现存的金阁是1955年依照原样重建的,但周围的园林还保留着14世纪的古典风貌,所以作为古代园林的杰出代表也列入了世界遗产。

    探索科学 2016年11期2017-01-17

  •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与三毛的《倾城》幽玄之美比较分析
    同之处。小说《金阁寺》是以真实故事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故事是发生在1950年7月在日本京都都鹿苑发生的一起纵火案,在这场纵火案当中国宝金阁寺被烧毁。而三毛的《倾城》也是自己年轻时在欧洲求学时的生活写照,有人说三毛不是一个作家,而是自己生活的记录者。一、变异美和素然美在日本传统文化当中有个特点:在日本的真善美的排序中,美是摆在第一位的,善是第二位,而真是排在最后的,求真就是要迈过善恶这道坎;真和善如果没有美的样式,会显得非常粗糙,非常“感官”。当时被日本人民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1期2016-05-30

  • 金阁寺
    风景巧妙融合的金阁寺。它是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义满作为别墅而修建的,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金阁寺原名鹿苑寺,因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所一也叫金阁寺。在踏入金阁寺的那一刻,你首先拿到的是一张用毛笔写的祈福的纸条,这就是门票,书法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历史与古典的气息,设计者满满的新意首先就让你感受到多年来出门旅游一直没有过的体验。走在金阁寺中,写满心愿的绘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会让你感受到满满的虔诚之心。若在这四月之际碰上春雨,不要抱怨,不要叹息,因为这也许是

    BOSS臻品 2015年4期2015-09-10

  • 金阁寺》中“火”意象的精神分析
    才华的作家,《金阁寺》不仅在三岛文学中,在日本文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法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巴什拉的物质想象理论,主要以火元素为例,详细阐释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中关于“火”意象的精神分析,希望对《金阁寺》的解读有一个推进。关键词:《金阁寺》; “火”意象; 精神分析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学界的怪异鬼才,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执着,对生存的困惑和对美的病态追求。《金阁寺》 是三岛文学中的最高水平,讲述了口吃青年沟口纵火烧毁名胜古迹金阁寺,以获得自由人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日本剪影
    在古城京都的“金阁寺”,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佛教的独特韵致。金阁寺始建于1397年,初取法名“鹿苑寺”,后因殿堂的二层与三层贴满了金箔,故称为“金阁寺”。金阁寺的造型典雅别致。寺顶形成宝塔式的伞形尖顶,伞形顶端鹤立着镀金的凤凰,殿顶的“究意顶”是根据禅宗的原理装饰,庭园则是按净土宗的要求设计,金阁寺的建筑处处隐含着净土宗、禅宗的理念。贴满了金箔的金阁寺屹立在莲花池畔,从平滑如镜的湖水中倒映出的金阁,金光闪耀,水中的金阁随风微微晃动,地上的金阁耸然屹立,

    贵阳文史 2015年2期2015-04-03

  • 论《金阁寺》汉译本中的注释问题
    由纪夫的作品《金阁寺》至今已出版了多种汉译本。本文以唐月梅 (1999)、林少华(2009)、陈德文(2013)翻译的版本作为材料,通过对其中注释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各译者的注释策略和得失,及文学作品注释的发展变化。一、《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对比注释可以以方式、目的和内容为标准来进行不同的分类。从方式来看,《金阁寺》的各汉译本基本采用直译加注、脚注的形式。从目的来看,《金阁寺》各汉译本注释的目的大多在于释典、释义。从内容来看,《金阁寺》汉译本的注释可分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7期2014-08-01

  • 论《金阁寺》的美学思想
    ■潘利锋论《金阁寺》的美学思想■潘利锋三岛由纪夫作为日本当代文坛知名的作家,其长篇小说《金阁寺》是他的代表之作。1956年,小说一问世就荣获日本当年度读卖文学奖。之后,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蜚声海外,成为日本当代文坛的经典之作。众所周知,小说取材于1950年7月震惊日本的京都鹿苑寺纵火案。作者虽以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为创作素材,但小说绝非现实事件的简单复述。因为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世界,在美与恶的辩证关系中,真实再现了二战期间及其战后近十年日本社会的生存状态。据

    文艺论坛 2011年3期2011-11-24

  • 从美的逆反到美的创造
    在他的代表作《金阁寺》中,他借助主人公之口阐发了自己的美学观,小说本身也完成了一次美的创造。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金阁寺》 美 恶 逆反 均衡在日本现当代文坛上,三岛由纪夫是一位特异的作家。他以“文化防卫”、“文化概念的天皇观”、“反革命”、“武士道”等种种右倾的言论、切腹自尽的寻死方式,更以极端的、绮丽的文字构建的文学世界展现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被日本评论家佐伯彰一称为“现代日本作家中最难评论的一个”[1]。三岛由纪夫在作品中体现的独特的美学观尤其让人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20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