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探寻“可能”,借思维助推生长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教学片段与思考

2020-01-01 08:07
清风 2020年24期
关键词:摸球黑桃黄球

《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该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验以及对数据的统计、比较分析中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思考

第一,教与学的意义在哪里?教学前学生对确定、不确定事件的感受有困难吗?教师问学生:“在装有1个红球1 个黄球的袋里摸球,结果会怎样?”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摸出的球可能是红、可能是黄,是不确定的。接着,教师问学生:“在都是红球的袋里摸球,结果会怎样?”学生知道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是确定的。

那么,教与学的意义在哪里?学生学习概率的重要目标是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逐步纠正原有的错误想法,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本课的教学意义一是让学生在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中发展随机意识,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二是在统计、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了解可能性有大小,并能判断可能性的大小,知道可能性的大小不仅与个体的数量有关,还与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有关;三是利用对可能性的理解进行科学的决策,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第二,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对于简单的随机现象,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件的发生与否能进行简单的判断,但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的感知,并未上升到数学层面,尤其是对可能性大小的感知比较模糊。因此,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的数据进行收集、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简单随机现象的教学,逐步建构学生统计与概率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

创设随机实验,引出数据分析

受认知经验和年龄的限制,学生常根据自己的直觉判断事情发生与否,常以为“很有可能发生就是一定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就是不可能发生”。教师可以在创设的随机实验活动中,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对收集实验数据的兴趣。

片段一: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第1 次,出示装有1 个红球、1 个黄球的口袋。

师:口袋里,放入2 个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球。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生: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不确定摸到哪一个。)

师:如果摸10 次,猜一猜红球摸到几次?黄球呢?(学生猜测。)我们来动手验证吧。每组都有这样一个口袋,以小组为单位摸一摸。摸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生:晃一晃口袋,不能偷看。)对,就是要确保随机,这样才公平。(出示规则,开始小组活动。)

师:这是每组的统计结果(见图1)。我先来采访一位同学,再摸一次你能知道摸出什么颜色吗?(生:不能,不确定。)竖着来观察,每组第1次的结果是怎样的?(生:黄的多。)那每组第5 次呢?(生:红的多。)

师:再横着来观察,每组摸出两种球的次数一样吗?(生: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看来每组摸到几次红球、几次黄球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如果每组再多摸10 次,你们摸出的结果和上面统计出的结果会一样吗?(生:可能一样,可能不一样,不确定。)

图1 每组摸球统计结果

第2 次,出示装有2 个红球的口袋。

师:从这个口袋里摸球,情况会怎样?(生:摸到的一定是红球,是确定的。)可能像刚才一样摸到黄球吗?(生:不可能,也是确定的。)

师:有什么是不确定的吗?看,把这些球标上序号1 和2。(生:可能摸到1 号红球,也可能摸到2 号红球,这是不确定的。)看来确定中也隐藏着不确定。

第3 次,出示装有2 个黄球的口袋。

师:从这个口袋里摸球,结果会怎样?(生:一定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红球;可能摸到这个黄球,也可能摸到那个黄球。)

思考:本环节的三次摸球活动中,从第1 次1 红1 黄2 个球,先让学生猜测,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在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比较、分析中,了解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摸到2种球的次数也是不确定的。再到第2次都是红球,第3 次都是黄球,让学生了解确定事件,并再追问“有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激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确定”中也隐藏着“不确定”。

深化数学实验,掌握分析方法

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大小有模糊的认识,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可能性大,出现的次数一定多;可能性小,出现的次数就少”。通过对随机事件的深入实验后,学生掌握对大数据的分析方法,纠正原有错误经验,深化对可能性的认识。

片段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第1 次,出示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共4 张牌。

师:这4 张牌,除点数不同外,其他都完全一样。反扣,打乱次序,任意摸一张,可能摸出哪一张?(生:可能摸出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有4 种可能。)这是不确定的,那有什么是确定的?(生:一定是红桃。)看来不确定中也隐藏着确定。

第2 次,出示3 张红桃、1 张黑桃。

师:现在还一定能摸到红桃吗?(生:不一定,可能是红桃,可能是黑桃。)摸到红桃有几种可能?黑桃呢?(生:摸到红桃有3 种可能,摸到黑桃有1 种可能。)如果摸30 次,猜猜看,红桃出现几次?黑桃呢?(学生猜测。)

师:通过刚才的猜测,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哪种花色数量多,摸到次数就多。但这只是猜想,我们来实验验证。摸的时候需注意什么?(生:随机、公平。)(出示完整规则,开始小组活动。)

师:我们猜测摸到红桃的次数多。观察每组的结果,和我们的猜想完全一样吗?(生:第八组不一样,红桃少。)那竖着观察全班的统计结果,红桃一共摸到多少次?黑桃呢?你发现什么?(生:红桃一共摸到218 次,黑桃一共摸到82 次,红桃次数多、黑桃次数少。)总体的统计结果能说明,的确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如果再多摸几次,结果会怎样?(生:还是红桃的可能性大。)

师:看,这是四年级所有同学的摸牌结果,观察统计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摸到红桃次数比黑桃次数多得多。)刚才观察每组的数据、全班的数据以及整个年级的数据,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我们的结果更有说服力了。

第3 次,出示2 张红桃、2 张黑桃:

师:现在摸到2 种牌的可能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可能性一样了,因为张数一样。)你是从数量上发现的。那来回顾这个口袋(片段一中的1 个红球、1 个黄球的口袋),任意摸一个,摸到他们的可能性?(生:可能性一样大)那为什么这一组红球摸到3 次,黄球却摸到7 次呢?(生:可能性一样,但摸到的次数不一定一样。)

师:对,理论上可能性是相等的,但具体到每一次摸,仍然是不确定的。

第4 次,出示1 张红桃、3 张黑桃。

师:现在的可能性呢?(生:黑桃可能性大,红桃可能性小,因为黑桃的数量多了。)

师:回顾刚才3 次换牌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小组间说一说。(生:随着数量变化,可能性也在变。)是的,可能性跟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有大有小,有时还会相等。

思考:本环节通过4 次摸牌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第1 次有4张红桃,学生感受到摸出哪张是不确定的,但在追问“有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时,感受到不确定中也隐藏着确定,初步建立起不确定事件与确定事件之间的联系。第2 次3 张红桃、1 张黑桃,学生先猜测,再实验验证,从小数据到大数据深入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红桃的数量多,故摸到的可能性大,但是可能性大,不代表摸到次数一定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实验的结果才更有说服力。”第3 次2 张红桃、2 张黑桃,揭示“等可能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与片段一中的1 个红球、1 个黄球对比,学生理解“可能性一样,摸到的次数不一定一样,只有实验次数足够多,才能更接近理想的结果”,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直觉,在加深对大数据的领悟的同时,掌握对数据的一般分析方法。

经历数学分析,构建思维联系

学生已能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判断出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尚未打通确定与不确定、可能性大与小之间的联系。本环节通过对“放”球结果的整理、分析,构建起整体知识结构的联系。

片段三:沟通不可能、可能、一定之间的联系。

师:刚才摸球、摸牌,现在来按要求放球。这里有一个袋子,红球黄球各5 个,挑5 个球放入袋子。第一个要求是,任意摸出一个,不可能是红球。(生:放5 个黄球,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出红球。)

师:对,这是确定的。第二个要求是,可能是红球。(生:1 个红球、4个黄球,2 个红球、3个黄球,3个红球、2 个黄球,4 个红球、1 个黄球。)

师:第三个要求是,一定是红球。(生:全放红球。)

按照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图片(见图2)。

图2 满足教师要求的口袋

师:从左往右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红球数量越来越多,摸到红球可能性在变大。)

师:总数不变,从左往右看,红球的数量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越大,一直到全是红球,摸到的就一定是红球。从右往左看,红球的数量越少,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越小,一直到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到红球。这就是不可能、可能、一定之间的关系。

思考:在“摸”的2 个环节中对大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比较、得出结论后,设计“放”的环节,让学生根据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进行放球。并在对所有情况的观察比较中,勾连起“不可能”“可能”“一定”之间的联系。

猜你喜欢
摸球黑桃黄球
可爱的黄球
牌友黑桃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游戏中的概率问题研究
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
开心养鼠记
谁不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黑桃VS红桃
乒乓球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