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机遇与挑战

2020-01-01 18:07朱承敏任朝阳李荣峰陈志伟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云南校长战略

朱承敏,任朝阳,李荣峰,陈志伟

(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毋庸置疑,云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已置身于这一战略环境,并迎来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这一强大政策利好。本文结合学校体育学理论、乡村振兴理论和对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的深入解读,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机遇

1.1 战略规划目标带来了发展驱动力

农村学生全面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是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阶段的规划目标之一,也为云南农村义务教育事业设定了发展目标。驱动着云南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实践主体必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义务教育质量不能抛开素质教育而谈,而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手段,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本身就有着有质量的学校体育之内在要求,有质量的学校体育可被认为是学生全面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这一战略规划目标的子目标。所以说,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有着强劲的发展驱动力[1-2]。

1.2 宏观环境提供助动力

首先,从政策上看,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农村教育事业的战略支撑地位,要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而体育为“五育”之一,在云南乡村振兴中处于战略支撑和优先发展地位的农村教育舞台上自然少不了体育的舞姿。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提供越来越坚实的经济基础[3]。再次,从社会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社会现代化水平提升将为农村中小学体育现代化水平提供越来越强大的助动力,而农村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促进全民体育教育意识观念的提升,这有利于农村中小学体育获取越来越多的家长、社会人士等外部力量支持[4]。从文化来看,云南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为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体育文化环境[5]。

1.3 学校体育发展的农村独立性和特殊性思考得到引发

长期存在的城市优先发展政策导向使得学校体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带有明显的“城市偏向”,在教育系统的链式管理体制下,云南农村中小学在依照教育职能部门下发的学校体育政策制度文件去进行体育条件建设和开展体育工作的实践中普遍遇到了资金上的捉襟见肘、执行上的不切实际、效果上的“不过如此”以及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利用上的闲置问题,于是出现了敷衍性执行、象征性执行等不良现象,这皆因学校的宏观决策制定缺乏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农村独立性和特殊性思考,以至其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乡村振兴战略下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是一种发展上的平等关系,农村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充分尊重,云南农村社会各领域要做一篇与城市决然不同的发展“文章”,而中小学体育事业身在其中,这必然要求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基于其所管辖区域内农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思考农村中小学体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思路[6],在此基础上作出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发展决策。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挑战

2.1 校长的体育质量意识需要提升

校长是中小学一切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和责任人,学校体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来自校长的积极权力性影响[7],突出表现为校长对体育质量的重视使体育质量提升,从学校决策层开始就获取强大动力,而校长对体育质量提升的积极权力性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校长体育质量意识的强弱。通过对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校长们对体育工作普遍只要求“体育课上起来,大课间动起来,课外体育活动锻炼起来”,而对学生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方面的培养成效鲜有过问,这说明当前云南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体育质量的关注还不够,而低体育质量意识的校长能给学校体育质量提升带来的积极权力性影响非常有限。

2.2 体育资源质量需要提高

学校体育资源由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教师资源等构成[8]。有质量的体育教育必须依靠与之相匹配的有质量的体育资源。调查走访发现,云南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积极浓厚的体育价值观念氛围、受教师认可的可执行性强的体育管理制度、有体育文化感染力的体育场所、有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意识和能力的体育教师,这表明当前云南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资源质量普遍较低,而低质量的体育资源无法为有质量的体育教育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

2.3 体育活动质量需要提高

学校体育质量最终体现在体育释放的效能上。而体育释放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培养实效上。体育效能的释放是通过开展具体的体育活动实现的。当前云南农村中小学中,“半放羊”的体育课、体育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安全至上、意识下的低“风险”项目选择、低运动负荷安排、低难度技术传授、“放羊式”的课外体育活动、“蜻蜓点水式”的健康促进知识传授普遍存在,且大多数学校的大课间没有脱离“阳光体育”前传统的集体操形式,如此低质量的体育活动是不可能释放出高效能的[9]。

3 应对策略

3.1 组织实施对特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精准扶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针对现阶段农村教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的农村短板而言的。云南省共有129 个县级行政区,其中85 个在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区,占65.8%,特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之短对云南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之短具有决定性,但在应试教育理念和社会传统教育观念等影响下,体育又是特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短中之短,而造成体育这一短板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自身的短板,教育职能部门有必要在云南省实施针对特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在物、人、事等各方面存在的短板组织实施精准扶持。

3.2 通过“量体裁衣”制定靶向明确的地方学校体育制度

基于农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应组织对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的全面调查,深入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地域内学校体育发展要素资源优势,并确立确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在现行相关政策文件的宏观指导下为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制定靶向明确的地方学校体育制度[10]。

3.3 实施农村中小学体育质量提升工程

学生接受有质量的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实现的内在要求。鉴于此,相关教育职能部门非常有必要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体育质量提升工程。这项工程应有校长体育工作领导能力和体育质量意识培养、体育教师在体育学科中培养学生之核心素养的能力提升、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开展、体育示范和特色学校建设、优质体育资源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应紧紧围绕上述目标的完成精准实施相关项目,且应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实施机制作保障。

3.4 将体育业绩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硬性内容

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的学校体育链式管理体制下,校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11],而校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必然受到体育业绩的影响,通常重要程度越高,校长的重视程度就越高,所以云南省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将体育业绩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硬性内容,让体育成为左右校长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校长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考量,就不得不重视体育,而在云南省率先将体育中考成绩上调至100 分的情况下,这一举措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校长的体育业绩考核可以以体育融入办学理念、领导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质量、支持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为考核依据。

4 结语

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亦面临着发展挑战,应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云南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的相关实践主体应以学校体育发展要素为依据,做好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决策,“量身”制定地方学校体育制度,应充分利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导向,加快补齐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资源短板,完善优质体育资源配置,做好发展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质量,让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培养。

猜你喜欢
云南校长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