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对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启示

2020-01-01 18:52尹军琪
物流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仓库订单

尹军琪

(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1 引言

随着冠状病毒引起的重大疫情的不断加剧,湖北红十字会前期对捐赠物资的处理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武汉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成功承接红十字会捐赠物资的管理成为热议的新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物流问题也给我国的应急物流建设,尤其是应急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重大启示。

应急物流的特点:一是急、二是乱。“急”好理解,在重大疫情爆发期间,时间就是生命,耽误一天,甚至耽误一个小时,都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物流是在与疫情抢时间,与病毒抢时间,与生命抢时间,因此,能快则快,甚至是不惜成本,不惜代价。“乱”也好理解,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地点没法预设,方向没法预设,规模没法预设,环境(如道路、车辆、场地)不能预设;其二是物资乱,品类(SKU)不能预设,数量不能预设,储存环境不能预设,需求不能预设。这给应急物流的建设、运营、管理均带来了很大困难。以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中红十字会接受物资为例,均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本次疫情对应急物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可以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说明。

2 业务层面的需求

从业务层面讲,首先是信息系统非常重要。物资接收部门(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或其它慈善机构)要有收集和发布物资需求的平台,第一时间收集到灾区对物资的需求,包括品规、数量、需求单位、需求时间、消耗量、库存量等,使得捐赠单位和个人有一个准确的方向,避免盲目。当前这个平台可能是不存在的,至少是不完善的,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未来建议设立国家应急信息处理平台(据了解,目前多个部委应该已经有类似的应急平台在运作,可以作为参考),接受灾区的各种需求信息,快速整理分析,形成统一需求,这是应对灾难的第一步,也是完成物流的关键一步。

各种信息经过权威媒体发布后,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数据需求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信息,大多非常紧急,比如急需大量口罩,但至于是谁急需,数量是多少,规格是怎样的,日消耗量是多少,却没有人知道,至少是没有统一的信息发布,这是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不到位的地方。

此后就是组织实施,如何采购、如何收集货物信息、如何从四面八方送达物流配送中心,一般情况下,应是位于不同区域的多个物流配送中心。这与我们熟知的物流过程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从国家层面讲,除了捐赠物资外,还有一部分属于应急储备物资和紧急定向采购物资,这类物资如何统计、如何分配、如何送达灾区,也是应急物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货物为什么要首先送到物流配送中心,有的同志不能理解,认为会耽误时间,其实是不对的。以本次疫情为例,总体上讲,物资是有限的,并且到达的时间并不一致,而医院和群众的需求是紧急的,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且紧急的需求?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分配,盲目的分配只会造成天下大乱,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当然,对于有计划的大宗物资,战略储备物资等,也可以采用定点配送的原则(即直配模式),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即使是定点配送,也要纳入到统一的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之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处理能力,完全可以做到数小时响应,从物流系统运作本身而言,不怕量大,就怕乱。因此,统一配送是必须采用的策略。

货物被送达物流配送中心后,首先是清理、登记、组盘、入库。根据物资的不同,有多种业务流程,有的会通过直配(CROSS DOCKING)直接送到需求部门(如医院),有的会有一定的储存时间,然后再根据需求进行分拣和配送,其过程与普通的物流分拣配送是一致的。

仓库的形式应是多样的。有普通的平面仓库,当然也会有立体库,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全自动的仓库系统会在应急物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终用户(如医院)对物资的需求会形成订单,系统要有判断订单合理性的能力,因此引入大数据和AI 技术是必要的,应防止过度需求对正常需求产生的影响,物资分配要建立分配模型,而模型的建立需要有人工的干预。要知道,在灾难面前,物资永远是紧缺的,因此,逐步满足订单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分配原则,普通物流配送中心也经常应用这一原则。

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订单常被修改,并且杂乱无章,因为订单的发出并不会遵从严格的规则,因此,对于订单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订单的处理会占用大量的资源,AI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是与普通物流中心最大的区别之一。

订单的执行几乎是标准的。它会经过拣选、包装、分拣、集货,然后配送到用户。配送过程也很复杂,有自提,也有统一配送,还有不可预测的社会资源,车辆的规则也不可预知,这对有效配送提出了挑战。而加强配送管理,防止货物丢失则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平台要对每一订单的配送实施跟踪管理,并与最终用户完成交接和确认,这一点,现在从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

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前面说过的信息平台是如此,库存管理系统(WMS)也是如此,后期的配送信息系统(TMS)更是如此。数据的透明,决定了决策的科学透明,这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次武汉红十字会在处理捐赠物资时一开始非常被动,与缺乏科学的管理是分不开的。这一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3 管理和执行层面的需求

应急物流的特点是平时不急,战时紧急,这给物流管理带来很大挑战。笔者在《关于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新思考》(2016)[1]一文中曾对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出过具体建议,在讲到管理层面的需求时,指出存在很多尴尬的情形,比如出现“平时不用,急时又不能用”的情形就是一个典型,尤其对于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平时的维护保养非常重要,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也是用好系统的关键因素,如果平时不用,系统得不到有效维护,人员得不到有效锻炼,人员配置又不合理,真正到了要用时,根本无法解决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中央军委提出的“平战结合”的物流建设理念,采用军民融合共建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建立经常性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组建一支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维护、管理、应用的国家队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危急时刻的应急处理,减少重大灾害(如地震、洪水、重大疫情等)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不仅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其经济效益也非常高。这一工作应该已经展开,但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可以采用目前常用的云平台技术,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发布、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应急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库存调度、配送管理、路线优化、订单跟踪、结果分析等基本功能模块,还要与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有标准的接口。

至于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因为不确定性太大,无法建设一个固定的或统一的物流中心以资应用,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应该是最佳的策略。本次武汉红十字会征用九州通物流中心应该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还远远不够。

物流中心的管理,第一是信息系统问题,第二是场地和设备问题,第三则是人力资源的问题,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难的是人力资源,由于需要培训和熟悉业务的缘故,很难在仓促间组建一支高效的队伍,必须依赖平时的组织和培训,以及反复的磨合,才能达到要求。这是应急物流系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采用军民融合方式的巨大优势是,可以有效的完成人力资源的整合。在平时,这支队伍可以执行企业日常的业务,但一旦转化为应急工况,所有的操作和管理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

具体操作上,以省、直辖市为单位(甚至包括到重要的地级市一级),采用军民融合的模式,由国家出资建设物流中心,平时租用给签约单位使用,一旦出现紧急需求,则可以转为应急使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照实际要求进行,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并处于第一线的工作状态。比较难以处理的是,一个物流中心在转换用途时,如何终止日常业务,将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应急物流系统的管理有其独特之处。无论采用自动化立体库系统还是传统的平面库,物流配送中心必须要有严格的货位管理功能。我们看到这次武汉出现的问题中,由于货物太多,堆放杂乱,一方面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物资,有多少,更为糟糕的是即使知道有这个物资,也不知道在哪里。货位管理本来是物流管理中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可是由于没有配套的系统作为支撑,结果导致一片混乱。

4 技术层面的需求

应急物流配送中心技术层面的内容涵盖很多,这里不准备逐一进行论述。只谈一下比较重要的技术问题,包括系统的适应性、仓库的适应性,以及自动化系统问题。

物流的精髓在于货物能够有序的收进来和及时的发出去,对应急物流更是如此。若在平时,时间因素还不是如此紧迫,非常时期,时间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如何做到准时又准确,这就是技术层面要解决的问题。

4.1 系统的适应性

系统的概念很宽泛,有前面讲的信息系统,也包括整个供应链系统,当然还包括物流配送中心本身。物流系统的适应性讲的是当业务从日常模式切换到紧急模式时,系统是支持的,甚至是平滑过渡的。我们知道,紧急模式所面对的情况和日常情况有许多不同。比如订单信息的来源不同,订单的准确性不同,你不能因为送货出现差异而拒收,或者订单不能满足而放弃,这些在日常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应作相应的改变。此外,到达的货物完全不一样,品类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规范性也千差万别,如何存储,采用什么样的储存方式,可能要求收货部门要立即做出决断,而系统亦应支持。除了系统要有一定的柔性外,对人的要求也是如此。对于拣选、发货与配送环节,要考虑到多种作业模式的支持。有时,人的干预一定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要求。非常时期,系统可能是24 小时的工作制,如何维护系统就是一道难题。特别的一点,无论情况如何复杂,要保障货物及时发出,就要求系统的稳定性很高,备份手段要求安全而且有效,这对于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2 仓库设备与设施的适应性

一个仓库的设计,总会有一定的目标,完全通用的仓库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仓库是否能够适应紧急状态下业务的要求。关于这一点,从目前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标准化和模块化。标准化的概念具体体现在仓库设计的几个方面,包括站台、停车场、建筑模数以及各种设备,如托盘、货架、提升机(电梯)、堆垛机、输送机、AGV等。最基础的是托盘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意义在于,虽然我们对未来发生的情况是未知的,但大家都遵从统一的标准,无论是信息系统,还是物流装备以及运输工具等。这样就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

(2)柔性化。柔性化对于应急物流是必要的,柔性化的内容很多,读者可以参考有关资料。对仓库来说,柔性化就是仓库适应外部业务变化的能力,它与刚性是对立的。从这一点看,仓库设计时就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应对不时之需。从设备选型上看,选择适应性强的设备会具有更高的柔性,移动设备被认为是柔性更高的设备,如AGV、KIVA等,就是一种柔性很高的设备。应急物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业务量的突增,此时柔性设备的快速部署能力就会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3)自动化和无人化问题。最后谈一下自动化、无人化对于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应该是低自动化的,因为自动化不安全、适应性差等。诚然,这一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即任何自动化系统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安全。但我认为,自动化在提高响应时间、提高作业和存储效率、提高作业的准确性方面,都是人力所无法比拟的,而系统的故障几率可以通过备份等多种手段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物流的未来是属于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自缚手脚。传统的作业方式尽管非常安全,但效率低是其致命弱点,使其与应急物流的根本目标背道而驰。当然,作为一种备份和辅助手段,传统手工作业是必要的—因为,的确不是每一项工作都适合于自动化作业。

应该看到,在很多恶劣环境下,必须采用自动化和无人化作业,如311 大地震时福岛核事故救援,如汶川大地震时道路阻断,如何将货物与救援人员送达灾区,无人机、机器人将发挥巨大作用。本次疫情的情况也是如此,无人配送对于隔离病毒会起到人力无法起到的作用。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仓库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地铁+电商”模式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填满仓库的方法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优化策略分析
小猫看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