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立交的不同层次专业教育衔接培养—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20-01-01 18:52刘新全耿雪丽
物流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务物流中职

刘新全,游 明,耿雪丽

(南宁师范大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1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17年,李克强总理指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不仅仅是实现职业教育基础部分的改革,更多的应该是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对传统的职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对建设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在国家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不同层次教育的多元立交有效衔接,从而更好的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对高质量职业人才。

当然,不同层次如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的衔接,其核心不仅仅是学历对接或取得更高的学历文凭,而是要通过整个的职业教育系统顺利实现培养对象的职业成长,这一衔接的突出特点是职业成长课程衔接而非职业胜任课程衔接[1]。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很多不同层次的院校在专业衔接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升衔接的效果和力度,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的衔接培养为例,对基于多元立交的不同层次专业衔接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2 不同层次专业衔接现状研究

当前文献对不同层次专业衔接问题已经开展了一定量的研究,本文对近一年来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大部分学者结合本专业对不同专业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理论层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苏兰君[1]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职、高职和本科阶段的衔接进行了研究,认为要做好不同教育层次的衔接,需要遵循从职业人才成长与培养规律和职业成长课程模式两个方面的衔接,研究对指导其它专业衔接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王根虎等[2]在分析不同层次教育有效衔接运行机制的现实意义基础上,深入的研究了阻碍衔接运行机制构建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衔接运行机制的路径进行了论述;郑广成等[3]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进行分析,指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中高本现代教育课程体系贯通思路和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具体的给出了模式建设与改革途径,对现代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甄国红等[4]认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要实现不同层次教育的贯通,也就是人才培养通道的贯通,构建了“模块+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对该体系进行了阐述;钱吉奎等[5]分析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分段培养的衔接策略与路径进行了研究;刘刚等[6]对国内外高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合具体的专业论述了高职本科贯通分段培养目标定位,并具体的构建了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现有文献对不同层次教育衔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人才培养机制的衔接、课程的衔接、培养模式的衔接以及体系的衔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也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专业衔接往往会因为不同的专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研究专业特点,确定恰当的衔接培养模式和对策。

3 不同层次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

不同层次专业衔接目前在很多专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不同的专业间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其特有的问题,本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具体研究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

3.1 生源不同,影响专业衔接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各层次的专业招生模式不同,中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较弱。高职学校专业学生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从中职学校升入大专的学生,该部分生源往往是中职学校学习较好、具有较强学习动力的学生;另外一部分是来自于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在高考中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由于受过高中阶段的强化学习训练,在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方面相对于初中毕业生要强,因此大专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本科院校的生源模式与大专有类似之处,大部分是来自于高考成绩较好的学生;另外一部分来自于大专院校的专升本学生,这部分学生对继续深造具有强烈的愿望。由于生源的不同,在专业衔接过程中会影响到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等方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培养主要以操作能力为主,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因此在高层次阶段很难掌握来自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给不同层次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3.2 体制不同,影响专业衔接

不同层次教育体制不同,中职学校受限于生源问题,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定位上与其它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更加体现了培养适应基层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等方面更加明显的定位于职业教育。高职和本科院校在专业教育体制方面与中职有显著的区别,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向本科院校学习,为进一步升入本科院校奠定基础,造成在培养模式上与本科区分程度不大,但是在培养特色和培养质量上又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职与本科专业衔接方面会存在重叠现象。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随着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不同层次的物流专业大量出现,在中职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一些最基本的物流操作技能,通过大量的实训掌握设施设备的操作,培养目标明确。高职阶段在培养过程中同样注重技能的培养,然而在管理体制方面更加靠近本科教育,学生物流技能方面会与中职阶段有重合,而在理论方面又很难与本科相衔接;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大部分本科学校属于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实践教学部分会有所侧重,但是这往往又与大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出现了重叠,因此,在不同层次物流专业衔接方面出现资源浪费、培养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3.3 教学不同,影响专业衔接

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各层次的课程体系建设都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原则上都是不同。然而,在实际课程设置上却存在严重的重复。为了更好地分析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广西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调研,相关信息如下:广西民族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财务成本管理、国际物流等。南宁师范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组织学。广西师范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物流管理基础、运营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管理运筹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成长。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集装箱管理实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港口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训,物流管理软件实训,ERP实训、智能化冷链物流实训等。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物流学概论、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作业管理、配送管理实务、商品采购、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市场开发、国际物流实务、快递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等理论课程以及相关软件的模拟实习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物流服务标准、物流市场调研、物流市场开发、物流客户服务、仓储业务实务、商品保管与养护、运输管理、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国际业务代理、报检、报关。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现代物流基础、货物学、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运输与配送实务、仓储作业实务等。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仓储作业、配送作业、企业生产物流流程、集装箱货运、客户服务、国际货运代理、物流采购、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企业管理、海尔备件中心实训、物流综合实训等。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仓储与配送实务、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设施设备、运输实务、现代物流基础、计算机操作等。

通过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层次的学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会有一定差别,然而在专业衔接过程中,名称的相似容易给学生造成课程内容重复的印象,影响学习兴趣[7]。物流管理专业在专升本教育过程中,部分学生反映课程名称大部分与大专阶段相同,因此对本科阶段真正要学的内容认识不清,虽然学校在专业教育阶段会强调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以及明确培养目标,然而,由于在不同层次教育中专业课程上衔接不畅,造成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影响了专业教学。

4 基于多元立交不同层次专业衔接对策

基于多元立交的不同层次专业衔接就是要在专业培养系统中为学生铺设立交桥,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找到适合的职业发展规划,实现设定的教育目标。为了更好地实施不同层次专业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体制进一步完善

改变现有不同层次专业教育体制不衔接的状况,应积极实现中职、高职与本科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接的畅通。目前本科学校在专业教学管理和学制衔接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8],通过“3+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衔接,即通过3年的大专学习和2年的本科学期,实现分段培养,这个过程应该给学生从体制上创造更多的多元学习的机会,通过专业学分互认不仅可以使专业培养过程重复设置课程等现象降低,还可以充分利用高层次教育资源提高培养效率。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可以允许和鼓励高职院校大专学生通过选修部分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在获取更好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专业课程学分,这种学分在将来的本科教育阶段是可以得到认定的,这将大大提高培养效率;因此,不同层次的院校应该通过沟通,在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使职业教育培养系统更加完善和高效。

4.2 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机衔接

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课程体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要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衔接,首先要做好课程体系的衔接。中职课程注重技能应用,高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因此,在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衔接过程中,要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本科专业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具备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因此在高职与本科专业衔接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此外,由于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师资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衔接,可以尝试师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不同层次院校师资优势,实现师资互补,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实务物流中职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