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形象塑造看《三国演义》对《水浒传》的影响

2020-01-02 17:07郑晓涵
新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晁盖张飞关羽

文/ 郑晓涵

雷横、朱仝是一对广为人知的莫逆之交,在《水浒传》中,他们慷慨仗义,情同手足,营造了许多精彩的对手戏。然而,雷、朱二人其实并非是水浒完全原创的人物。众所周知,《水浒传》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本文即从形貌、品行、行动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雷横、朱仝与《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的联系,探讨《三国演义》对于《水浒传》的影响。

从雷横、朱仝的外部形貌特征看《三国演义》对《水浒传》的影响

白话小说《水浒传》中,雷横早在第13 回《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便已登场。原书对于他的外貌着墨不多:那步兵都头姓雷名横,身长七尺五寸,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胡须。而对朱仝的描写则与他构成了呼应:那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另外,原书还着重描写了一番朱仝的气度。

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专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仪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面如重枣色通属红。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

不难发现,两人的形貌气质上与另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张飞极其相似。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翼德“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云长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由此可见,在外貌形体上,雷横与朱仝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作者看重关张二人的意气神韵,继承创新,使之重现于水浒之中。

从雷横、朱仝的人格品行看《水浒传》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德目,《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被称为“义绝”,一生恪守桃园之义。他不仅对刘张二人肝胆相照,面对敌人,也不改行侠好义之本色,以至于奸佞之臣曹操都称其为“天下义士”,可见其义重如山的品格。关羽的义,空前绝后,无可非议,但其实“三结义”中的张飞,在义的品格上并不逊色于他。这一点,从张飞义释严颜与为兄复仇两件事上,可见一斑。诚然,张飞由于心气过急导致了自己身首异处,但他也同样通过此事诠释了何为义无反顾。

《水浒传》里的雷横、朱仝亦是如此,雷朱二人先后义释晁盖、宋江,彰显忠义之气。尤其是美髯公朱仝,面如关公,义气也如关公,于雷横一案,义释好友,奉养雷母,并甘愿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刺配沧州牢,断二十脊杖,却毫无怨言,可谓义薄云天。

而雷横较于朱仝则更为复杂一些。在《水浒传》宋江、晁盖等一众人等的逻辑里,“仗义”与“疏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仗义”必然“疏财”,“疏财”必然“仗义”,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不疏财”的“仗义”。这种逻辑在许多好汉如柴进、鲁智深的身上均得以呈现。而雷横为人却颇为小气,书上说他为官时便经常放赌赚钱,喜欢敛财。在义释晁盖一事中,也着笔提到过他未经推辞便欢喜收下了晁盖的十两银子并不愿退还之事,可见雷横爱惜钱财的性格。但这也并非是对雷横仗义的否定,按照《水浒传》里的标准,雷横确实是仗义的,比如他因为义气放走了晁盖一事,着实是仗义的,只是这义气因为朱仝的搅和与十两银子的缘故没有被读者看到并领情。他还因为义气放过了宋江,却也因为被朱仝处处防范没有得以明显地表达。

再说忠诚,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忠有很多个解读,笔者这里主要从奉君竭力这个维度分析关张与雷朱四人的忠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无视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尽忠尽力。长坂坡大败,张飞为了让刘备平安脱逃,仅带十余人负责断后阻挡敌军。如此种种,足以见得关张二人不事二主的人生信条。而《水浒传》中的朱仝更是继承发扬了关张奉君竭力的精神,他放走晁盖、宋江、雷横,是他的义气,但是他在被逼上绝路之前宁愿到沧州去服刑,在知府门下做个门仆,也坚决不上梁山不做强盗,并为此痛骂劝他入伙的雷横要“置他于不忠不义之地”,在招安问题上,朱仝也是坚决站在宋江招安派的一边,如此种种都可以体现了朱仝对君主的忠心不二。而先他入伙雷横似乎在忠的品格上略有欠缺,但作者却用另一个重要的传统德目——孝,来为其解围。雷横对入伙之事既不热心,也不像朱仝那般激愤排斥,而是牵挂家中老母而不肯上山。书中也反复强调了雷横是一个“大孝的人”。笔者认为,这也是作者在雷朱二人身上对关张的一个发展,关张二人作为武将,名垂青史,为人传颂,靠的并不仅是武艺高强,更多的是他们的忠义品格,作者洞悉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用雷朱重现关张二人的时候,侧重的也是他们出色的人格魅力。但作者又摒弃了单纯的复制手法,而选择在雷横的身上加以改造与升华,将他塑造为一个大孝子,从而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外,在人物局部缺点上,雷横与张飞也密不可分,他们都有一个近似的缺点即粗疏大意,不拘小节。这也是导致二人命途多舛的重要因素。他们二人都在他们认为的小事情上疏忽放任,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能在八蒙山下临危不乱,冷静的找出张郃的失策之处,也可在马超对刘备大不敬的情况下冷静分析,巧出妙计,但却对刘备叮嘱他的爱护下属一事毫不在意,所以最终命丧下属张达之手。而《水浒传》中的雷横更是如此,归其不幸,不过是因为听戏时没有带银两这件小事。看似无心,但笔者认为这实则是雷横一贯粗疏作风的恶果。雷横这一方来听曲,在原文有详细交代,其实并不是十分仓促,完全有时间回家去拿钱,那么拿不出钱的原因,其实在前文就已见端倪。当初,他带领人马在灵官殿绑了刘唐,去晁盖家,白吃白喝,还收了晁盖十两银子,毫无愧色,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雷横爱财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暗示着雷横这样自认为有身份的公人,已然粗疏成习,对占点便宜这种小事根本不以为意。所以,他很有常常凭自己的身份看戏不拿钱的嫌疑,认为带不带钱无所谓,只是没想到这次却遇到了认不出自己身份且有知县背景的娼妓,最终给自己招致了一连串的麻烦。

由此可见,《水浒传》在塑造雷横、朱仝两个人物性格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人物端正品行的继承上,更体现在他们神韵的复现与创新上。

从雷横、朱仝的人物行动中看《三国演义》的残影

《水浒传》的雷横、朱仝与《三国演义》的张飞、关羽在小说的多个情节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通过比较这些相似的情节,我们可以直接发现两书之间的联系。

一是义释。义释来自英雄对英雄的赏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有着大量的义释情节,如宋江义释双鞭将、锦毛虎义释宋公明等。关羽在三国中最著名的一次义释便是华容道义释曹孟德,这次义释充分体现出了关羽超越敌友之间的大义,并为他赢得了“义绝”的美名。另外张飞义释严颜也是三国著名的情节之一。而《水浒传》更是将这种义释情怀发扬光大,108 名好汉中,义释与被义释之人均不计其数,雷横与朱仝则是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他们先后两次分别义释了梁山两位头领晁盖、宋江,而朱仝更是不顾发配沧州的风险,又义释了雷横,发配沧州。如此之多的义释情节,笔者认为不可谓不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

二是周全家眷。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保护刘备的甘、糜二夫人,勇不可当,最终回到了刘备身边继续尽忠 。而在《水浒传》中也有着相似情节,在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朱仝知道雷横是个大孝的人,义释雷横之时,为了让好友不再有任何后顾之忧,主动担下了奉养雷母的重任。

通过比较雷横、朱仝与关羽、张飞四人的形貌、性格与行动,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三国演义》对《水浒传》的巨大影响。另外,民国《兴化县续志》中曾记载,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门人”即门下徒弟,据此说法,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在《水浒传》创作过程中,为施耐庵校对文字。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同在其帐下做过幕僚。以上种种证据皆可表明,罗贯中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如此看来,《三国演义》影响《水浒传》便更是不足为奇了。

猜你喜欢
晁盖张飞关羽
“关羽”去世
华容道
《水浒传》中晁盖之死新探
谦虚的铅笔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晁盖:误闯梁山的孩童
关羽大意失荆州
张飞因酒丧命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
天王晁盖为何一定要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