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营养干预策略和技术探讨

2020-01-02 18:31蔡正杰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营养社区

蔡正杰,赵 勇

·营养健康促进·

慢性病营养干预策略和技术探讨

蔡正杰,赵 勇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400016。

目前,我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营养干预手段是慢性病综合防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慢性病的营养干预策略和技术,以期为慢性病防控提供有效、全面的营养干预策略和技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有待跨界融合,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探索。

慢性病;营养干预;策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疾病谱的转变,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膳食结构、行为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1]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5,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可见我国慢性病现况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表明,慢性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其中膳食是慢性病的最主要可控行为因素之一[2]。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营养干预已成为心血管疾病[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6]、糖尿病[7-8]等慢性病防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降低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降低整体医疗费用和提高疾病综合治疗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慢性病营养干预策略和技术的探讨,旨在为慢性病的防控提供一个有效、全面的干预手段,进而倡导、重视营养干预,同时加大营养干预对慢性病的防控力度。

1 慢性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9],明确提出要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10],为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对未来几年慢性病的防控提出了相应的策略。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1],将合理膳食行动纳入了重大行动。虽然国家不断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但仍面临着众多挑战。从政府角度来看,主要的干预实施机构,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面广,能力建设有待提高;对于管理慢性病的社会企业,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内涵,难以吸引大众;而对于公众自身,主动参与意识淡薄,重医疗,轻预防,营养素养有待提高。

2 慢性病的营养干预

营养干预是针对人群与营养有关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善。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最重要的是要认识营养与慢性病的联系,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慢性病有关营养状况指标的定期检测、分析和评价,掌握其动态变化趋势,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选择营养干预的途径,建立营养干预计划,实施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慢性病防治的目的。

对于一般人群,主要通过营养科普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尤其要关注儿童这一群体。目前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2]。有证据表明,肥胖在儿童时期形成后很难逆转并会维持肥胖状态到成年[13]。儿童生命早期的营养健康状况与其发展为慢性病的长期后果存在一定联系[14]。因此,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对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降低其在成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对于身体虚弱、疾病反复、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居家病人,高营养风险的出院病人,应该在社区得到规范化营养管理的慢性病病人以及具有高营养风险的居家和机构老年病人,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以社区为单位,确定重点干预对象,实现慢性病的精准营养干预,并且以治带防,营造整体营养干预气氛,同时建立起慢性病管理和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切实解决慢性病病人以及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实际问题。

3 慢性病营养干预策略探讨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

慢性病的防治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鼓励多部门、多学科交叉合作。①将现代营养与传统医学相结合,基于循证依据科学结合,发挥中西医特色。②将公共营养的群体性与临床营养的个体化有机结合,实施慢性病相关的营养教育、营养咨询指导以及动态营养监测与膳食指导、基本膳食调理、必要营养补充、合理营养支持和营养治疗相融合,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技术。③将医院和社区慢性病营养干预相结合,首先可以通过医院临床营养科的营养医师或营养师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营养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慢性病营养干预技能素养,使他们用更有效的专业技术对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另外,医院的专科医生、营养师、护士与社区全科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者组成慢性病管理服务队,实现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慢性病管理综合干预模式[15],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管理和控制。④将营养学与全科医学两个学科交叉融合,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的第一线,与患者最早接触,并且与社区患者有着良好的医患关系,他们最擅长也最方便在社区中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服务。对社区全科医生开展慢性病相关的营养知识与技能培训,实现实践、传播、倡导和推动营养健康理念,提高居民的营养健康素养,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⑤基层医疗机构是慢性病营养教育的重要基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仅能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还可以控制慢性病的发展、促进病人的康复、减少药物的用量,从而巩固疗效、减少住院率[16]。因此,应定期组织对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培训,尤其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其能力建设,强化其对慢性病的防治作用。

3.2 加强营养教育,提升全民营养素养

《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17]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慢性病防治素养为18.96%,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营养素养被视为健康素养的特定形式之一[18],其强调与营养有关的技能,代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健康饮食的能力[19]。重视营养科普教育并提高营养教育的效果是提高营养素养的重要手段,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措施。需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和临床一线的慢性病营养教育的力度,扩大慢性病营养教育的范围,普及慢性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促进慢性病相关的健康行为,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3.3 倡导人文营养干预

食物不仅能够满足和影响人的身体(生理)需求,还可以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心理需求。身体需求侧重客观需求,是人体基本需求;而心理需求侧重主观需求,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信仰、健康素养、就餐环境等的影响。慢性病营养干预过程中:一方面,应基于干预对象的身体需求的客观营养评估来制定营养干预方案;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干预对象的人文特点,通过主观询问,了解干预对象的社会性心理需求,实现身体、心理的全方位慢性病营养干预,使干预效果达到最佳。

3.4 推进“营养+”创新干预模式

营养+运动:慢性病的发生与缺乏运动同样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也存在协同作用[20]。因此,将营养疗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营养+互联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明确提出要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的共享利用,积极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服务和促进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21]。应建设健康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平台,采集、融合、存储、管理和分析慢性病相关数据,开展慢性病营养咨询、评估、干预和管理等。

营养+物联网: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建立慢性病相关的各项身体指标的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依靠精确的医疗器械和医疗型可穿戴设备,360°全方位采集慢性病患者相关健康数据、医疗数据、生物数据,并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善患者电子病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个人慢性病专病档案,有助于临床医生、营养医师或营养师多维度掌握慢性病患者最新健康情况,为制定精准化个性化诊疗方案奠定基础[22]。同时,设置终端交互系统,通过手机APP等移动终端,居民可以获取相关数据,更加方便地了解自身的营养健康状况。

3.5 统筹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慢性病营养干预

从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养老机构、家庭各个场所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医学领域资源,共同参与慢性病的营养干预。①在医院,临床医生是慢性病临床一线营养教育的传播者,对慢性病的防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医生要重视营养干预对慢性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建立营养师、临床医生和护士干预小组进行综合干预。②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角度出发,积极贯彻国家对慢性病管理和防控的战略,加强对社区慢性病营养干预的组织和管理。③在社区,对社区医务人员尤其是全科医生开展临床营养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实践、传播、倡导和推动营养健康理念真正主力军,承担起慢性病营养干预的重任。④养老机构应强调医养结合,因地制宜采取医养融合的恰当模式。全方位的实施干预措施,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取足够营养干预慢性病的知识、技能和自信心,对居家自我管理有能力、有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健康状况,减少住院率以及医疗费用的消耗[23]。

4 慢性病的营养干预技术

4.1 慢性病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

通过主观询问法或人口调查现成资料收集慢性病患者的有关信息,包括:患慢性病的种类,慢性病患者的就医情况,慢性病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饮食史、饮食习惯和嗜好、膳食调查(食物频数法或连续3天的24小时膳食回顾法)、餐次和分配比例、有无偏食史、烹调加工的方法、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程度、信仰、生活方式、供水情况、就餐情况等。

4.2 慢性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客观测量

通过客观检查获取慢性病患者相关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以及营养缺乏症体格检查等;同时促进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鼓励慢性病患者利用物联网相关的创新工具进行客观指标的测量,如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对每日食物摄取种类及数量进行量化来估计每日能量摄入量,通过计步器等运动测量设备测定每日运动消耗量等。

4.3 慢性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对慢性病患者每日食物的摄入量进行计算,评价膳食结构是否合理,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是否不足或过剩,能量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以及各餐能量的分配比例;对慢性病相关的客观测量的指标进行评价,对所存在的营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4.4 营养干预计划

针对干预对象选择可行性干预措施并进行具体的活动安排。不仅结合干预对象的生物学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其人文特点。

4.5 营养干预

通过营养教育和营养咨询以及配制个性化营养食谱等手段实现慢性病的营养干预。

4.5.1 开展营养教育

以社区为基础,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营养科的医务人员或高校的营养教研团队等资源,采用集中授课、举办活动等形式对慢性病病人开展营养教育。

4.5.2 开展营养咨询

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异常指标及具体情况,分析疾病状况及饮食情况,给予健康咨询和饮食调整,并根据需要进行随访。

4.5.3 配制个性化营养食谱

基于科学的证据、膳食原则以及慢性病病人的身高、体重、理想体重、患病情况、每日体力活动量、饮食生活习惯等,以营养医师或营养师为主体,为慢性病病人配制个性化食谱并指导其日常饮食,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从而进行饮食干预。

4.6 效果评价

通过随访,评价慢性病营养干预的即刻效果、近期效果、远期效果以及卫生经济学效果等,以个人或社区为单位去评价慢性病有关的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慢性病的管理率和控制率、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慢性病引起的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等。

本文通过对慢性病营养干预策略与技术探讨,建议:对慢性病的营养干预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多学科交叉合作机制;从事健康领域的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推进“营养+”的创新干预模式,在干预过程中不仅结合干预对象的生物学因素,并且充分考虑其人文特点,以干预对象为中心,开展营养教育以提高营养素养。慢性病的防控需要统筹社会资源,尤其是当前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医学领域资源,共同参与慢性病的营养干预,以期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达到慢性病防控的目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dialogue on partnerships for sustainable financing of NC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eting report, Copenhagen, Denmark[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3] D'alessandro A, De Pergola G. The Mediterranean Diet: Its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priori dietary indexes in primary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J]. Int J Food Sci Nutr, 2018, 69(6):647-659.

[4] Abiri B, Vafa M. Dietary restriction, cardiovascular aging and age-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Adv Exp Med Biol, 2019, 1178:113-127.

[5] Hanson C, Bowser E K, Frankenfield D C, et a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2019 Evidence Analysis Center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J/OL]. J Acad Nutr Diet, 2020. (2020-02-17) [2020-03-0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 article/abs/pii/S221226721931696X. DOI:10.1016/j.jand. 2019.12.001

[6] Scoditti E, Massaro M, Garbarino S, et al. Role of die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OL]. Nutrients, 2019, 11(6):1357. (2019-06- 16) [2020-03-01]. https://doi.org/10.3390/nu11061357. DOI: 10.3390/nu11061357.

[7] Coussa A, Bassil M, Gougeon R, et al. Glucose and protein metabolic responses to an energy- but not protein- restricted diet in type 2 Diabetes[J/O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0. (2020-03-12) [2020-03-15].https:// doi.org/10.1111/dom.14026. DOI:10.1111/dom.14026.

[8] Maki K C, Palacios O M, Kramer M W, et al. Effects of substituting eggs for high-carbohydrate breakfast foods on the cardiometabolic risk-factor profile in adults at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OL]. Eur J Clin Nutr, 2020. (2020-03-09) [2020-03-15]. https://doi.org/10.1038/s41 430-020-0599-2. DOI:10.1038/s41430-020-0599-2.

[9]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 [2020-03-15]. http://www. 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EB/OL]. [2017-2-1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14/content_5167886.htm.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EB/OL]. (2019-7-15) [2020-03-15]. 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9-07/15/content_5409492.htm?trs=1.

[12] Ng M, Fleming T, Robinson M,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during 198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 Lancet, 2014, 384(9945):766-781.

[13] Singh A S, Mulder C, Twisk J W, et al. Tracking of childhood overweight into adulthoo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Obes Rev, 2008, 9(5):474-488.

[14] Hanson M, Gluckman P.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 population and public health im- plications[J]. Am J Clin Nutr, 2011, 94(6 Suppl):1754S- 1758S.

[15] 翁根龙, 沈宇. 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探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2):292-294.

[16] 黄海龙, 黄海燕. 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 18(3):3.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护理工作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8年)[EB/OL]. (2019-8-27) [2020-03-15]. http://www.nhc.gov.cn/xwzb/ 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189&gecstype=1.

[18] Krause C, Sommerhalder K, Beer-Borst S, et al. Just a subtle difference? Finding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n definitions of nutrition literacy and food literacy[J]. Health Promot Int, 2018, 33(3):378-389.

[19] Liao L L, Lai I J. Construction of nutrition literacy indicator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A Delphi Consensus study[J]. J Nutr Educ Behav, 2017, 49(9):734-742,731.

[20] Dietz W H, Douglas C E, BrownsoN R C.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tobacco avoidance,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for a healthy start[J]. JAMA, 2016, 316(16):1645-164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EB/OL]. (2019-8-27) [2020-03-15]. http://www.nhc.gov.cn/wjw/gwywj/2017 07/2155c7512dd145d3bcec88600604f2c6.shtml.

[22] 孟群, 尹新, 陈禹. 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6, 13(2):119-123.

[23] Fu D, Fu H, Mcgowan P,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programme in Shanghai, Ch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3, 81(3): 174-182.

Discussion 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of Nutrition Intervention on Chronic Disease

At present, th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ese residents are high, which brings heavy burden to the society and families.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of chronic diseases.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needs to b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more relevant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Chronic diseas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echnology

10.16117/j.cnki.31-1974/r.202002011

2017年重庆市社科规划重大应用项目重点项目(2017ZDYY24)。

蔡正杰(1996—),女,重庆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饮食行为学。

赵勇,zhaoyong@cqmu.edu.cn。

2020-03-15。

猜你喜欢
慢性病营养社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社区大作战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蔬菜与营养
影像社区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