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华法林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效果对比

2020-01-02 06:26陈敬强
药品评价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华林

陈敬强

江西省万年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江西 上饶 335500

研究发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的致残率、致死率,高于非房颤相关性脑卒中患者的5倍,因而房颤已经成为公认的、引起脑卒中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必要加强对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预防性干预。现阶段,医务工作者主要采取传统抗凝药物防治脑卒中,常见药物如法华林,其疗效肯定,有循证依据,但本药物起效慢、出血风险大、治疗窗窄、容易受饮食和其他药品影响、需要反复检验凝血功能等弊端,因而不适宜老年患者应用,要求探索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药物[1]。利伐沙班是一种凝血因子Xa抑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且不受其他药物、食物和体重等因素影响,用药后无需反复检测病人凝血功能指标,应用方便,且已经在预防静脉栓塞、冠状动脉栓塞等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在脑卒中预防中应用价值如何?能否维持其上述优势?能否取代法华林?尚未可知,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笔者从用药安全性、有效性两方面着手展开本次分组对照试验,即对一组具有中高危险性脑卒中的房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纳入房颤患者62例,纳入时间是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据病人所用脑卒中防治药品不同分成法华林组、利伐沙班组,均31例。法华林组患者应用法华林治疗:男15例,女16例;年龄为58~74岁,平均年龄为(65.97±4.18)岁;房颤病程1~6年,平均房颤病程是(3.65±0.78)年;合并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13例;利伐沙班组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57~74岁,平均年龄为(65.59±4.76)岁;房颤病程1~5年,平均房颤病程是(3.77±0.61)年;合并症:高血压17例,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除用药外,房颤病程、合并症、性别分布以及年龄等病历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动态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房颤,且房颤发作时间持续1年以上;②疾病发作6h内入院治疗;③经颅脑CT检查确定无梗死部位;④患者临床数据完整无缺。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发作史;②存在其他类型出血性疾病;③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外瓣膜病变者;④对利伐沙班或者法华林药物成分过敏;⑤依从性较差或者出院后失去联系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参与研究期间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控制血压和调节血糖等,期间遵医嘱进食、作息,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食物。①利伐沙班组:服用利伐沙班(通用名称:利伐沙班片;规格型号:10mg*5s*1板;执行标准: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 080077;生产企业:Bayer Pharma AG;批准文号:H20140132),每次10mg,每日1次,7d是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②法华林组:服用法华林片(通用名称:华法林钠片;规格型号:3mg*100s;生产厂家:Orion Corporation;批准文号:H20171095),每次2.5mg,每日1d,参考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将INR维持在2~3范围内,稳定后延长到每个月检验1次。

1.4 观察指标①参考房颤患者中风风险评估(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years,Diabetesmellitus,Stroke;CHADS2)系统[2],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后的出血、血栓栓塞的风险,总分为6分,0~1分者为低危风险,3~4分者为中危风险,5~6分者为高危风险,评分越高,表示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②随访至今,统计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③观察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1.5 统计学方法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利伐沙班组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低于法华林组(P<0.05),详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脑卒中发生率两组患者均31例:利伐沙班组中发生脑卒中者1例,其脑卒中发生率是3.23%(1/31),低于法华林组的9.68%(3/31),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605)。

2.3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伐沙班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法华林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据报道[2],缺血性脑卒中以及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等作为房颤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风险来源,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抗凝干预,加强防治工作,特别是CHADS2评分≥2分者,作为具有中度以及高度脑卒中风险患者,应作为重点观察人群,早期予以有效治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房颤患者因心房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左心房扩大,血液流动容易瘀滞,在左心耳部位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可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根据房颤患者脑卒中发作机制可知,血栓形成是脑卒中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进行抗凝治疗。新兴口服抗凝药物有疗效突出、起效快、无需常规监测INR、调节剂量等优越性,其中代表性药物为利伐沙班。利伐沙班属于Xa因子抑制剂,其在预防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中的疗效广受肯定[3]。笔者为充分了解利伐沙班在抗凝治疗中的有优缺点,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本品是国内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在2011年批准的、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中。而国内应用品本的适应证则局限于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中,用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而限制了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中的应用。近期,国内医学专家对于利伐沙班在预防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应用价值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制作了规范化指导,此外已有多项实验证明,利伐沙班在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4-5]。因此,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治疗中的可行性毋庸置疑,但与法华林相比孰优孰劣,尚无一致结论。本次课题研究结果提示:利伐沙班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3.23%,低于法华林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小有关,因为结果中直观体现了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治疗中的优越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利伐沙班组低于法华林组,关于脑卒中风险CHADS2评分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利伐沙班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法华林组的32.26%,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可见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预防性用药期间的安全性较高。陈建康等[6]在预防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高龄患者脑卒中实验中应用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同样应用法华林参考,结果提示:利伐沙班组仅1例发生脑卒中,而法华林组发生2例,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效果优于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据更高。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华林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研究
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利伐沙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利伐沙班组合物的专利研究浅析
华林 向爱而行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华林 一企千人助万家
华林 行稳致远
FDA批准口服抗凝血新药依度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