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红薯秧

2020-01-03 17:08赵长春
农家参谋 2020年7期
关键词:垄沟对准苞谷

赵长春

翻红薯秧多在雨后两三天,暑天雨多,红薯秧得三五天一翻。

入伏了,天就热了,雨水也多了。有光有热,苞谷、高粱、芝麻、黄豆,都趁势呼呼地生长。草就长不起来了。农活儿好像少了。其实,还有一样:翻红薯秧,看似不轻不重,也可累人。这个时候,红薯坐稳了地盘,藤蔓绵延,从地垄上四处游走。藤蔓上次生根很多,很旺,随走,随扎根。人们说,这样会分散主根的养分,降低红薯产量。于是,就得翻红薯秧。

那时候家家都种红薯。秋深到来年春天,红薯管半年的饭,有着彰显的主粮地位,马虎不得。翻红薯秧就成了一项很重要的活儿。

翻红薯秧不需要技术,需要的是耐心、耐热。上地时,草帽一顶,还可以带上小板凳,翻棍儿一根,即可。

翻棍儿,也叫翻杆儿。五六尺长,拇指粗细,光滑、柔韧,多是枣木、桑木两三年生的枝条。从主干上截取,刮皮,晾干,打磨一番即可使用。这是最标准的翻杆儿。那时候,家家都会有几根翻杆儿,翻红薯秧时从墙角取出来,过了这个季节再放好。

用翻杆儿的多是男劳力,头顶草帽,进地,瞅准一棵红薯,杆头顺秧苗挑起,断掉次生根,顺往身后一个方向。用的是巧劲儿,一棵棵红薯,一条条藤,顺藤挑,如此前行。看过去,藤顺成了一个方向,藤尖与人前行的方向相反,被藤掩盖的垄沟就显露了出来。草苗被随手薅下。一垄过去,一垄回来,垄与垄之间的藤秧方向刚好相反,不影响下一步的生长、蔓延。不用翻杆儿的,多是女劳力、小孩子。坐小板凳,或者不坐。蹲骑在垄上向前,藤秧翻向身后。草芽抛在垄沟里,一垄过去,一垄回来。翻红薯秧,看似不累,其实挺累,太累腰。无论挑秧前行,还是顺翻后拢,头上是太阳,周身是暑气,汗珠儿顺脸顺胳膊顺腰,湿漉漉的,叫人腻歪。

翻红薯秧多在雨后两三天。暑天,三天一场小雨,五天一场大雨,红薯秧也得三五天一翻,防止藤秧趁墒扎根。人勤地不懒,人懒的话,藤秧趁势长,长得很快。按照当时的经验,糊满了地,影响产量。

我翻红薯秧的记忆,定格在贪玩的少年时代。蚂蚱,蟋蟀,已经成虫,青青的,黑黑的,可飞可跳。翻动了红薯秧,它们就从秧下的潮湿中蹦起,翅翼摩擦出短促的轻鸣:嘘嘘嘘……嘘嘘嘘……我就忙着起身去捉,因为急切,被红薯秧绊倒,趴在垄沟的泥水里,泥巴的腥味儿入口扑鼻。

某年夏天,从爷的工具箱里,我翻腾出一个独柄放大镜,偶然地发现了它的聚焦功能,就带到了地里,对准青嫩的红薯叶。阳光透射下来,红薯叶变白,变黄,一点白气,黄豆大的一个圆洞烧出来。又试着对准一只蚂蚁,蚂蚁疾走中动不了了。嗤嗤,蚂蚁伸腿,冒烟,仿佛听见一声绝望的尖叫。还对准黄豆。黄豆正嫩。还有苞谷棒,去掉青衣,露出一排嫩澄澄的苞谷粒,放大镜聚焦上去,一粒粒的苞谷就烤熟了。如此,耽误了活计,糟蹋了庄稼,就挨了父母的批评。后来,那个放大镜,也不知道弄哪里去了。

翻红薯秧得持续好长时间,基本到了中秋过后,才不翻动。后来,上面来了技术员,指导生产。人家有研究,在广播里说,红薯秧不翻更增产。对此,人们有的信,有的不信。信的,作为一种偷懒的理由;不信的,经年老辈子都翻红薯秧,地里才规矩好看。父母是后者,他们是勤谨的人,地里活儿很紧地干,像是和谁家竞赛,憋着一股劲儿,总怕别人说我们家的庄稼没有长好。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一辈子都这样,直到今天。

猜你喜欢
垄沟对准苞谷
NIKON NSR 步进重复光刻机对准原理及典型故障修复
垄沟种植及其施肥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背苞谷
晃动基座下正向-正向回溯初始对准方法
有杆式飞机牵引车穿销辅助对准系统
对准提升组织力的聚焦点——陕西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液态地膜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与推广前景
皱 纹
生活趣事
我生命中的苞谷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