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高等教育转型中的样板作用

2020-01-03 10:06曹晔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3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摘 要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研究》一书提出高等教育转型的要义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同时专章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较早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样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达成转型目标和提升转型质量的主要路径;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三性统一”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把高等教育转型视为“教育升级”,必须充分认识和肯定“技术技能”是教育的天然基因;面对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与挑战,高等教育转型需要有新思维、新格局、新范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3-0044-03

由江苏理工学院吴济慧、陈朝阳、董存田所著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书问世后,余有幸读了这部专著。该书高屋建瓴地提出高等教育转型的要义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作者在该书中循着时代发展和教育升级之必然、走向融合之应然、路径选择之实然的逻辑脉络,深入探讨教育升级之内涵,理性分析教育融合之依据,对我国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知行合一”的系统探索,可以说是促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一部力作。

基于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该书专章系统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过程。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与职业学校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通过“服务职教,研究职教”获得了“引领职教”的能力,并且自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较早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高等教育“应用型”改革的一个“特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的样板。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作为典型参考,对当今的高等教育转型有诸多启示。

一、师资队伍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主导力量和关键要素是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达成转型目标和提升转型质量的主要路径。作者以案为鉴,系统阐述了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研究成果。

关于“双师”的能力结构,作者认为,教师素质能力与工程师素质能力相互增益而非折损;相互融合而非割裂。他们是善于沟通、专长于技术传播的工程师;是善于项目教学和现场教学、专长于教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教师。这是对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教师培养开出的摒弃“唯学历、唯论文”误区的对症之方。

关于“双师”的类型,作者认为“双师”中的“工程师”是泛称,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专长的人士中可以分为设计师、工艺师、技术师、技师等类型,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师资以后两者为主。这就阐明了“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内涵,对评价教师和教师的追求目标提供了方向参照。

关于“双师”团队,作者认识到“双师型”难以在所有教师身上体现出来,要靠团队来体现。书中提出允许一些人选择“单师”成才路径,尤其要大力培养一批偏重于技术师、技师(现场工程师)等师资,改善目前的团队结构。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师德,书中提出的标准除了通用的为师之道外,特别指出了“了解学生的个性,积极开发学生潜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悉心帮助解决疑难”;“瞄准双能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养成实践习惯,训练扎实功底”;“深入社会生活,读好无字之书”;等等。这些要求已经被众多教师践行,对学生评价、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培养规格的新标定

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三性统一”反映了本科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融合的产物,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走上讲台是教师,走进车间是师傅”亦即“双能型”专业师资,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一次创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来临时,此类院校幸运地避免了“阵痛”,显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

基于长期实践,作者认为:正确处理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是提高技术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技术性和师范性是这一类型教育学术标准的核心要素。所谓“技术性”,就是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偏向于技術技能方面,着力培养“技术师”类型的工程师,专长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其实现途径是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详细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和考核制度,教学手段与方法上更偏向于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同时,更加注重校企结合的实际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等。所谓“师范性”,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尤其是能够从事职业教育管理、技术示范和指导创新实践。其实现途径是接受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教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的教育,接受严格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经受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育技术、教育实习等训练。

作者分析道,在有些院校的探索中实现了“三性统一”的上乘目标,“三性”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原因有三:一是定位准确,整合发展(心态平衡),效率提升;二是对口单招,优中选优,中高互进;三是隐性课程,师心匠心,人文情怀。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的、最早的尝试,在全国本科教育还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醒得早、起得早,探索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成功之路,最为典型的是“本科+技师”培养模式。

三、培养模式的新变革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构及其组成的院校联盟,通过持续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大力吸纳国际教育成果,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教育的精华,经过积极艰苦的教育实践,顺应和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索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的“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统一的培养模式,创建并有效实施了“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合格证书”三证书制度,确立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实现了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在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办学道路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彰显自己的鲜明特色[1]。

实践证明,处理好“三性”关系,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发展历程。初始,“三性”是相互兼顾的关系,在教学计划中划好学时比例,有“降低”学术性以突出技术性,“牺牲”专业学习以加入师范性的设计,此消彼长;進而,追求“三性”并行不悖,深入透彻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术性,其内涵是技术性,而从师范性延伸开来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在有些院校的探索中,实现了上乘的目标,“三性”没有此消彼长,不仅并行不悖,而且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培养出了大批好用、管用、当用的优秀毕业生。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较早注意到隐性课程建设,培养两代“师表”。学生的“师表”行为养成,靠教师的“师表”作风的垂范,这是第一隐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内容包括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敬业精神、师德修养、文化素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教学风格、工作作风、负责态度、言谈举止等。隐性课程的建设突出两点:第一,树立“全员教育”思想,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员工都要把“立德树人”放在心上,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和加强个人修养,用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第二,要形成“全程教育”的体系,把学校生活当作教育、影响学生的整体,认识到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同等重要。

从作者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提炼中,我们看到:须把高等教育转型视为“教育升级”,必须肯定“技术技能”本就是所有教育的天然基因,“技术性”不仅是高等教育升级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等教育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培养层次的新布局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面临着职业教育需求侧的变化,必须正视本科毕业生难以到职业学校就业的现实情况。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其发展中建立了与职业教育的“血亲关系”,获得了引领职教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针对现实与需求,作者提出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布局的三项任务。第一,培养升位:学制延长,学历提高,切实保证英才从教,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支撑“三性统一”。普通高考选拔,经“4+2”年学习,保证“技术性”训练周期,适应产业和职教双升级;“师范性”素质培养,延续到研究生阶段。第二,标准升高:现代职业教育,期许教师教育专门化,需建立职业教育师资专门标准,即体现职业教育师资特征,兼顾“三性”,体现“双师”。准入坚持较高标准,坚持“三证书”,严格考核过程;增加学校用人自主权,全面考察专业、岗位、经历、潜力。第三,培训升级: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将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重点是面对多元化来源的新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入门”培训;面对在岗教师业务提升和转岗培训[2]。

据此,我们得到启示:首先,知识时代高等教育普及化、知识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人力资源结构将高位扁平化,即多数劳动者居于高知识层,他们会在研究、开发、推广、管理、执行中协作、互动、交换、融合。其次,面对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与挑战,需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纵向贯通,建立起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通道,打破制约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天花板”[3]。最后,基于劳动强度逐步降低,劳动时间逐步缩短,应用型人才会不断丰润自己奋斗者的情怀、奉献者的风格、学习者的态度、劳动者的习惯和创新者的胆识。

坚持高等教育“转型”方向,不仅是一批院校,更有一些专业,还有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学生的分型培养,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成为一种风尚,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和主责[4]。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要成为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注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课程样态、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操作层面问题研究,而借鉴职业教育成果是其捷径。

参 考 文 献

[1]曹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三性”办学特色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9-13.

[2]朱林生.“新职师”带领职教师资建设走入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9-10-22(9).

[3]平和光.为何强调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9(4):3.

[4]董存田.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学业管理制度创新[J].职教论坛,2013(33):13-17.

作者简介

曹晔(1963- ),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教师教育(天津,30022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