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

2020-01-03 10:06唐春霞谢丽琴李昱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唐春霞 谢丽琴 李昱

摘 要 高职院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组建特色专业群,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专业群,聚焦现代产业集群培养数量足、结构优、质量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促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之间有效衔接,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湖南70所高职院校138个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特色专业群布局,打破校际壁垒、实施特色专业群融合发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进特色专业群错位发展,对标世界一流、打造特色专业群国际品牌等发展策略,推动高职特色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产业集群;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3-0055-06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纽带”,在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立项建设的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机理,分析当前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客观不足,提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策略,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提升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逻辑

高职院校“专业群”发展理念源于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提出[1]。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厂商及其他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一定意义讲,产业集群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其目的是通过区域产业集聚,优化生产要素,共享优质资源,降低产业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要求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协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

(一)特色专业群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剧,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传统的单一专业建设和发展模式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专业群建设既是职业院校应对内外部环境急剧变革的诉求,更是专业建设走向成熟和现代化的重要过程。它促使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调整并快速优化专业结构,在资源配置上实现共建共享,在办学特色上形成优势品牌。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又是职业院校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更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3]。

(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外在逻辑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攻坚期,传统行业持续内部优化、现代工业和制造业技术不断升级、新兴行业蓬勃发展,均要求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做出贡献。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类型教育,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与传统行业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深度植入第一二三产业,单一专业专业化发展模式难以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适应;另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推动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要求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即产业转型需要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专业群建设应主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变化,由“单人单岗”的单一输出渠道向“多人多岗”的打包供给转变[5]。

(三)特色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办学实力强的若干个专业共同组成,群内各专业间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相近的技术基础,相似的服务群体,且以资源和条件好的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专业[6]。与单个专业发展仅能满足产业链的某个/某几个环节相比,专业群建设能服务整个产业链,这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市场适应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形成合力,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引领辐射作用,有利于形成专业品牌特色增强社会影响[7]。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核心内容[8]。高职院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托专业群聚集产学研资源,按照主导产业发展的要素、模式和特点来布局、优化和建设专业群,依据国家在新时代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定位推进内涵建设,为适应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逻辑

湖南省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9]。为推进新时期高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湖南省于2014年实施了“職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提出三年内高职各建设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设置深度融入产业链,培养适应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2015年,湖南省实施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20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就业优势突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强、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领先的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带动职业院校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型”。2018年,湖南省启动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从“教师队伍、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教研教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方面遴选建设120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和1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在专业群建设实践过程中,外部对接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构建与湖南优势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体系[10] ;内部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组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建设带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南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资源优势。

(一)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专业布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应性

湖南省高职院校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对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的19个专业大类,全省高职院校各大类现有专业布点如图1所示。涵盖专业数在200~300个之间的专业大类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涵盖专业数在100~200个之间的专业大类有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涵盖专业数在50~100个之间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涵盖专业数在50个以下的专业大类有能源动力与材料、水利、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新闻传播、公安与司法。2018年立项建设的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所属专业大类布点如图2所示,布点数位居前列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其次是农林牧渔、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资源环境与安全;最少的是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與化工、轻工纺织、水利等。可以看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专业大类在已立项建设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中占比较大,这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建设目标高度契合。

(二)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地域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根据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湖南各地市可分为三类地区:第一类指位于京广线上的东部较发达地区,包括长沙、岳阳、湘潭、株洲、衡阳和郴州;第二类指地处中部地带的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第三类指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和张家界。从湖南已立项的138个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地域分布来看,70%的一流特色专业群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他区域的一流特色专业群占比依次为:洞庭湖(岳阳、益阳、常德)地区13%、大湘南地区(郴州、永州、衡阳)13.5%、大湘西地区3.5%。相应地,湖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地区GDP总量及其占比分别为:长株潭地区42%、洞庭湖地区23.6%、大湘南地区27.4%、大湘西地区7%[11],14个地州市中一流特色专业群数量与其所在区域经济GDP总量之间关系见表1。可以看出,省内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是紧随区域内经济发展,呈高度集中的发展态势。由此可见,湖南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地域分布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推进湖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建设目标高度同步,将有助于为壮大长株潭核心增长极,扶持大湘西、湘南、洞庭湖地区开放、生态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三)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整体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融合性

“十三五”期间,湖南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部署,重点开发区域,适度拓展产业空间。依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省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与区域内20多类产业直接对接,包括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医药健康业、现代农业、轨道交通等,见表2。由表2可知,对接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最多(31个);其后依次是装备制造产业(20个),医药健康产业(1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个),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9个),现代农业、教育与体育产业(各8个),新能源装备产业(5个),智能制造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各4个),生态和旅游产业、化工新材料和建筑产业(各3个),新媒体和工程机械产业(各2个);养老、动漫、石化、能源电力、水利、安全、地理信息、金融服务、司法、农业机械产业仅1个专业群与之对接。从一流特色专业群及其专业布点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的融合性来看,第一产业包括生态农业、农业机械产业等3个产业领域,设置有12个专业群、61个专业点,其产业结构占比为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第二产业涵盖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等13个产业领域,设置有55个专业群、275个专业点,其产业结构占比为3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4%;第三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10个产业领域,设置有71个专业群、358个专业点,产业结构占比为5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表明产业结构占比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正相关性。

湖南省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具备以下特色:一是湖南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现代工业转型,90%以上一流专业群为其服务;二是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型,所对接的一流专业群以提高农业技术与生态发展密切相关;三是整体上省内一流特色专业群紧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创新密集型转变。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一流特色专业群布局较好地支撑了区域产业发展。第一,装备制造专业集群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同频共振。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高职专业群设置对接装备制造业比例最高,新能源装备、航空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对应的专业群设置数量较多,服务面向集中,均属于装备制造大类。这说明省内一流装备制造大类的专业集群服务于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撑湖南工业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湖南“制造强省”的战略定位[12]。第二,社会服务类专业群助力湖南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产业结构调整最为鲜明的特征[13],湖南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网络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信息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快速推进,与现代服务业直接对接专业群的服务面向宽泛,涵盖31个专业群。第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加大农、林、牧、渔专业群与其他相关专业群的深度融合。2016年1月30日,湖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湖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在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高效安全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互联网+传统行业”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应用与推广、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区域集群发展、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相关专业群集群发展的主攻方向。此外,部分一流专业群对接的产业领域与所属专业大类基本持平,如水利类专业群对接水利产业,生物与化工专业群对接石化产业,等等,这是由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和供需关系决定的。

同時,湖南高职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区域内特色专业群布局整体规划欠优,支撑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能力不足。比如,现代服务类专业群数量虽多,但基数和占比不大,有的专业群只有一个或两个,社会服务产业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市场服务类人才缺口较大,如健康养老、母婴照料、营养保健、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行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二是区域内特色专业群由高职院校自主建设,校际间教学资源共享融合不足。比如在湖南已立项建设的138个一流特色专业群中,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专业群有10个,涵盖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数字媒体、移动互联、通讯等专业,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自主建设、自主使用各自的教学资源,资源共享度低。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程度不深,产教协同发展动力不足。已立项建设的138个一流特色专业群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整体规划,有的产业仅有1~2个专业群与之对接、专业布点数量少、在校生规模小、合作资源有限,加上合作机制缺乏,产教协同发展有些乏力。四是区域内高职院校国际化影响力不强,服务湖南重点产业走出去的水平不足。目前,湖南在工程机械、现代农业、轨道交通、能源开发、路桥房建、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海外湘军”,但当前湖南省特色专业群在国际化办学如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化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成效不明显、经验不够、成果不多,在服务湖南省重点产业走出去所发挥的作用不够。

三、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

(一)政府宏观调控,统筹区域内高职特色专业群布局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区域特色专业群建设规划的指导,联合当地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制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中长期和短期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整体布局,引导高职院校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特色,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特色专业群,实现特色专业群布局与区域产业布局相统一。

(二)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区域内特色专业群融通发展

在专业群与产业链的互动中,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始终居于主导地位。2018年印发的《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统筹推进三个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两山”“两带”特色创新高地,到2020年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培育形成15个千亿产业集群[14]。目前,湖南高职院校没有针对产业集群开设专业集群,专业群建设以学校为主、各校群间资源共享程度低[15]。从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现状可以看出,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基数不大,部分产业领域对接的专业群仅有一个或两个,不足以支撑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结合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优势,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托,准确把握区域产业集群结构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打破校际壁垒,对区域内的专业群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对接产业集群构建专业集群,实现校际专业群间融通发展,有效提高区域职业教育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能力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三)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进区域内特色专业群错位发展

职业院校、企业要坚持以价值为导向,遵循投入或产出相平衡的社会交换原则,构建共同体的生态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校企命运共同体以双主体育人为原则,依托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应与对接产业链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学校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实行“错位”发展策略,同质专业群分别侧重同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或聚焦不同产业链的同类岗位群,既围绕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又细化到各自的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和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建立由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组成的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对专业群建设的资金来源、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基地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流动、专业群内涵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6]。

(四)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区域内特色专业群国际品牌

中国高职教育要达到世界水平,高水平专业群首先要成为国际品牌。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区域重点产业领域,一方面,要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数字化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本土化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选择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外人文交流。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建立国际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职业学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办学研发机构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适合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各地区结合实际组建由政、行、校、企协同的职教联盟,整合中国企业全球化资源优势,紧扣专业群发展特色,建立跨国、跨行业、跨专业群的国际化合作机制,通过与“走出去”优质企业合作,培养培训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组织职业教育国际会议、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课程资源、产教融合资源及人力资源实现国际共享,展示国际对话能力;通过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等途径,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世界品牌。

参 考 文 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2]朱清慧,劉尚争,薛晓.服务南阳智能制造产业的专业集群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80-81.

[3]周建松.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EB/OL].(2017-03-17)[2020-04-20].http://m.sohu.com/a/341770931_284449.

[4]肖智清,徐娟.全方位对接长株潭产业集群发展的职业院校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2018(2):55-57.

[5]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6]刘娜.高职教育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的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2018(9):83-85.

[7]邓子云.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高职教育专业群布局的契合度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3):57-81.

[8]陈羡珍,曹玮.厦门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9(7):30-31.

[9]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激励措施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函[2019]5号,2019-03-20.

[10]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4-25)[2020-04-20].http://www.hunan.gov.cn/hnyw/zwdt/201604/t20160425_4760142.html.

[11]湖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3-19)[2020-04-20].http://www.hunan.gov.cn/hnszf/zfsj/tjgb/202003/t20200319_11815838.html.

[12]王诗颖.湖南智造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成工业增长重要引擎[EB/OL].(2019-09-14)[2020-04-20].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4/5974952.html.

[13]周玲.经济总量大跨越、经济结构大调整——改革开放4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EB/OL].(2019-12-18)[2020-04-20].http://tjj.hunan.gov.cn/tjsj/hnsq/ggkfssn/201810/t20181011_5117296.html.

[14]长沙晚报.湖南培育15个千亿产业集群提出“三步走”目标[EB/OL].(2019-01-23)[2020-04-20].https://new.qq.com/cmsn/20190123/2019012300 7239.html.

[15]朱清慧,刘尚争,薛晓.服务南阳智能制造产业的专业集群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80-81.

[16]马成荣,孙杨.“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24):12-17.

作者简介

唐春霞(1970- ),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长沙,410004);谢丽琴(1982- ),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李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业群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民政信息与智能化技术服务专业群为例”(2019JJ70005),主持人:唐春霞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