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语文教学育人价值的尝试

2020-01-03 10:12陈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4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

陈军

【摘要】当下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较以往增多,尤其在疫情期间及之后。语文学科在这种现状下,更应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说的“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文章以统编教材九上语文教学为例,具体阐述语文教学有效落实教材育人价值的尝试,力求对学生心灵产生正向影响,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九上语文统编教材   育人价值   学生人格教育   语文学科特点

一、厘清语文学科育人功能误区,有效发挥其对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于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有人以为只要把语文课上好,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育人功能自然就实现了;也有人误以为教学小结时引领学生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或是带领学生朗读一些正能量作品就是育人功能的体现;甚至有人误以为语文教师的育人功能就是通过自己的口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些都是对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不当认识。当语文老师把育人功能视作学科教学的“赠品”时,其育人价值往往收效有限甚至适得其反。

当然,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也不能超越学科教学,成为独立的存在。正如王本华所说,在教学中要能够“有机融合、自然渗透、润物无声,结合语文特点凸显出语文独特的育人价值”。学生对教材的探究兴趣是育人功能的起点,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并不是通过说教来完成的,而是通过让学生浸润在文本之中,感受到文字传达的魅力和力量,自然而然产生思想情感变化,从而实现教育功能。

因此,语文学科发挥其育人功能,不能随性为之;也不能撇开教材,另起炉灶。正如石鸥在《教科书的记忆:难忘的故事》中说的“教科书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寻常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选择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过程与功能。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知识,呈现给学生,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统领学生的知识领域。”知识如此,价值取向也是如此,教师应当主动深入挖掘文本本身所蕴含的独特育人价值,在语文教学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认知,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二、教材人文价值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很多人认为只要教好语文这门学科,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水到渠成的事。事实上,语文学科育人功能不能仅仅依赖教材本身的教,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育人功能进行有意识地思考,语文学科对学生人格教育将会发挥更大的影响。

以统编版九上语文教材《孤独之旅》的教学为例。《孤独之旅》编入九上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人文价值在于,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小说,“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2020年就读九年级的学生经历过疫情期间的长时间隔离(疫情期间也有不少家庭发生一些變故),回来面对的学业繁重的九年级学习,空间的隔离和心理的压力,使他们内心的孤独感远远超越以往任何一届九年级学生,他们对“孤独”的认识需求也较以往更为迫切。而统编教材九上语文中的《孤独之旅》恰好主人公的年龄和他们相似,对孤独的感受也有和他们共通的地方。于是,笔者尝试在《孤独之旅》的教学中渗入育人功能。

笔者通过学生对课题《孤独之旅》的误解出发,设计了整堂课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孤独之旅”题解——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关于《草房子》,很多学生都读过,可是让学生说一说“孤独之旅”这个标题的含义时,很多学生都望文生义,简单地理解为“孤独的旅程”。学生们围绕描写周围的环境、自然景物(如鸭群、苇荡)、杜小康的心情等文字进行品读分享,印证这是一次孤独的旅行。

教师追问“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集中在对课文前34段文字的品读,似乎之后的文字和孤独的旅程关系不大。那么可以删去吗?”学生们再次研读课文第35—52段,发现这部分是在描写杜小康发现自己家的鸭子被风吹散时,对家庭的责任感超过了对暴风雨以及和父亲失联时孤独的恐惧,他勇敢地在漆黑的夜色中走向苇荡,找到了最后那十几只鸭,最终收获长大和坚强。在教师继续追问和引导下,学生发现课文一开始叙述了杜小康面对孤独的感受,但最终强调的是在勇于承担责任的时候,杜小康战胜了孤独,从而赢得了心灵的成长。此时,学生再次回顾全文,修正了之前对“孤独之旅”的理解;他们发现,课文标题之所以命名为“孤独之旅”,是因为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孤独中的成长之旅,他在与孤独的相处中,经历了恐惧——适应——战胜的过程,从而获得的精神力量的成长。

学习任务二:“孤独之旅”对杜小康的意义

在深入文本文字解读孤独之旅后,学生结合杜小康的人生经历探究这次孤独之旅对其人生影响。

学生们将《草房子》中杜小康刚刚经历家庭破产、自己失学时,面对孤独的强颜欢笑和悲伤痛苦,和杜小康从苇荡放鸭回来后,即使再次遭遇绝境,却也只是悲伤并无绝望,甚至毫不卑微坦然地向曾经的师生推销生意的表现作对比,在前后对比中,学生小结道:即便是孤独,如果能够勇于承担责任,战胜孤独,就能获得成长的力量,从而战胜生活中更多的挫折。

学习任务三:“孤独之旅”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小结课文后,回忆自己人生中感到孤独的时刻,分享那时的心情和学习本文的启示,谈谈如何面对自己人生的孤独。

整堂课围绕对“孤独之旅”课题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有疑问的地方深究,发现“孤独之旅”的真实内涵,并联系整本书阅读,挖掘“孤独之旅”的人生意义,从而观照自我,获得启示。在这样文质兼美的文本熏陶下,在教师有意识的学习任务组织中,学生对于“孤独”的理解必然有所变化,从而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三、形式多样与主题选择相结合,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的双线组元结构,本身人文主题就是为了满足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需要而设立的;九年级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是了解人生,砥砺思想,培养情怀,增进社会责任感,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丰富而开放的实践建议。教师在围绕教材进行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学情,通过对对主题的选择,形成一条人格教育的暗线,通过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笔者目前执教的学生为年级中的中等生,他们心理较为敏感和脆弱。其中一些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容易放大,常常因为陷入消极情绪而对生活、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容易放弃。

因此在设计九上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活动时,笔者对诗歌朗诵会的设计进行了调整。

以往常常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朗诵会,侧重的是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活动设计时考虑更多的如何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会把设计焦点放在任务所需的综合能力上,如策划诗会主题、挑选诗歌朗诵配乐、准备演示文稿、拟写邀请函等。此次考虑到学生当下的精神状态及育人所需,将诗会主题限定为“当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你选择(创作什么样的诗歌)哪首诗与你相伴”,让学生结合九年级名著阅读中的几本诗集,朗诵或自创相关诗歌,聚焦人生挫折。

在活动中有学生选择艾青的《礁石》,在朗诵后和同学们分享其选择的理由时,他说道“如果我遇到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希望我能像艾青笔下的礁石一样,无论生活给予我多少无休止的打击,也无论这打击让我如何痛苦,即使象刀砍过一样,我都要战胜这些打击,乐观地笑对生活。我要像礁石一样坚持到底,笑对生活。”这是一个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在离异过程中因为孩子的抚养权、房产等问题,前后争执了将近一年。这个孩子也从原来单纯开朗的男孩变成了一个郁郁寡欢沉默不语的孩子。我相信也许在他再次感受痛苦的瞬间,“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首他倾情朗诵的《礁石》或许会给予他一丝安慰甚至改变他冲动下的某个决定。

还有一个学生选择改写了泰戈尔的《海边》作为自己诗歌朗诵会的分享作品,最后一段写道“当天空变蓝时,孩子们会汇集在沙滩上/呦,是哪个调皮鬼发现了这尊/从没见过大海的/没有面容/却有两道深深泪痕的石像/伙伴们,快来看呀/多么可笑/他手里竟然握着一枚分文不值的鹅卵石/天蓝蓝的,我来了”。他说“我对于原作中大人们变成孩子以后就失去了曾经的快乐感到不满意,我觉得即使成长为大人,童真的快乐也不会丧失,即便别人并不了解。那石像的泪痕并不是伤心的泪痕,而是因为曾经那枚鹅卵石带给他的喜悦的泪水”。也许,这个孩子创作的诗歌是稚嫩的,但他在改写过程中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这首认真研读并改写朗诵的诗歌会给他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当他感到人生昏暗时,也许他会想起这首诗,想起他曾经对人生的光明追求。

关于面对挫折的人格教育,还可以利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积累拓展”第五题“请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为论题,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学习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的观点”。教师在布置这一练习时,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素材作为辩论资料,训练学生使用学习到的驳论文的知识,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同时,在“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搜集“自强不息”的名言和人物事迹后,教师限定“论不屈不挠”、“不可知难而退”作为演讲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聚焦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树立起“不可知难而退,要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信念。

教师引领学生围绕“挫折”和“自强不息”进行学习,朗诵、辩论、写作,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之中,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提升抗挫折能力。

以上是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有意思結合学情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所做的一些尝试,这些尝试都努力在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同时挖掘其内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也能逐渐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思辨性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本华.统编教材建设与立德树人教育[J].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10):25

[2]石鸥.教科书的记忆:难忘的故事(1978—2018)[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182.)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强化小学数学育人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教材育人价值的关联与反复
少先队标识育人价值实现的对策重构
发现童话之美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网络德育的育人价值实现途径探析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乡土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