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创作

2020-01-03 06:23韩希
人物画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公共艺术艺术创作

韩希

摘 要: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生态需求。生态学下的生态美学是在当代社会的延伸,主要以自然美、生态美及社会美构成,主张环境人与自然及生态环境的融合。生态美学理论在生态公共艺术的研究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效地提高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公共艺术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美学;公共艺术;艺术创作

一、生态美学的内在含义

18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发展迅速,从而促进了公共艺术的理念的产生,强调公共艺术的生态化。19世纪50 年代,西方生物科学家吧把生态学的定义概括为生物有机体和外部社会,以及生存条件之间产生关系的学科。20世纪50年代世界面临着社会、自然环境、地球资源气候等问题的现实挑战,生态学的概念扩大到人类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等在内的社会过程。之后将人类与其他生命放在整个有机系统中。生态美学的建立是在人们的高度理性和人与地球和谐共生的现代思考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环境、社会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生态平衡的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人类生态环境进行美学探讨,主张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生态伦理与美学研究的统一,追求审美层次上的天人合一。

二、生态美学理念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必要性

(一)城市的生态需求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思维已经走进大众的认知观念中,公共艺术由最初的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和开放性两个角度上,逐渐走向开始延伸到生态美学领域的道路,进而推衍出生态公共艺术的理念。生态公共艺术把城市生活和自然环境关联起来,给大众提供了视觉和心理审美愉悦的感觉,用来调节城市化对大众生态环境的破坏产生的视觉和心理压力。生态公共艺术作为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了生态美学的艺术创作要求,建立了现代城市一种新的文化景观,成为城市形象向公众传播公益绿色环保理念的的重要载体。

(二)公共艺术领域的转型

近年来,生态问题是社会大众关注视野中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层出不穷生态。问题的出现,如何解决生态问题以及改善当代大众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当代公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之一。在自然和人类之间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社会背景下,公共艺术的领域范畴拓展到了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作品开始关注生态的问题,运用更节能环保的材料,通过作品向大众传达保护生态的理念。生态问题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社会议题,对于拥有社会意识的公共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维护场地的生态环境,是艺术家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创作方式。公共艺术从空间转向生态的形式变化影响着生态公共艺术家艺术创作作品的产生,浓缩了人对自然的最精和对生态的反思的关怀与反思。

(三)大众的生态意识需求

在选择丰富的社会环境下,公众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文化需求、环境需求以及社会参与上,是当今社会大众的三大需求。在满足了大众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在生活环境的生态化上。生态环境越来与恶化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利用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壞。“绿水青山”逐渐成为人们衡量理想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行为代表着人们对生态需求日益凸显,推动了与大众紧密相连的公共艺术的发展,只有大众传达出这样关注生态问题的需求,社会才能创建出优质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体验艺术带来的心灵审美享受的同时,引起人们对生态的反思和共鸣。

三、生态美学理念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在当代艺术中,生态公共艺术不只是向大众在观念上传播生态美学理念,还在创作表达上也体现出了当代生态观念艺术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常规艺术创作表现模式,迸发出了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给环境空间营造出了崭新的艺术氛围和精神内涵。以艺术家博伊斯为例。博伊斯提出了“社会雕塑”的概念,他主张人人都是艺术家,创造力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天生的生命力以及创造力。艺术绝不止艺术家的创作,而是所有人通过生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所形成的物品或者理念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许多人在传统观念中认为艺术是视觉上看到的物品,但是艺术根本的性质应当是人性中理性思维中触及不到的那一部分,激发了一种无法用理性解释的状态,进而提升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态美学理念也开辟了公共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公共艺术的创作语言,形式以及边界也将在不断拓展,生态美学理念为公共艺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和内在意义。

(一)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构成生态公共艺术作品形态的基本元素,生态公共艺术的主要原则是维护人与自然的生态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创作的过程中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并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材料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天然环境中天然无污染、可降解的材料。合理的使用天然材料, 减少长途运输中能源的消耗,在生产实施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建设生态公共艺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求艺术家和设计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和相关的基础设计知识,在创作根本上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激发作品更多的生态性,从而将生态理念根植于观众心中。

(二)创作语言

生态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除了在创作理念和材料的选择上发生转变,在创作语言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不断尝试了新的语言表达呈现视觉方式。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工业文化的无处不在、商业与媒介不断的干预着大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环境的改变和商品工业化所产生的污染都在引导人类的天性发展。

四、结论

随着工业化革命出现带来的社会问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知逐渐开始清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生态艺术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活动的集中表现,深刻意识到保护自然重要性,并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此观念是此文传达的理念。希望在可见的未来能够有更多生态公共艺术作品走进我们的公共空间,使生态理念更好的融入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建立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茜茜.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包装设计,2021(1).

[2]张劲松.生态美学视野下生态城市设计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20.(9).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公共艺术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