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20-01-04 07:05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科学合理密度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农作物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在中国,玉米是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加工以及酿酒,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决定着中国的粮食安全。本文就当前中国玉米栽培技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提高中国玉米质量及产量。

1存在问题

1.1选种不合理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品种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选种能够保证玉米更好地适应环境,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然而,从目前中国玉米栽培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种植户只对种子价格较为关注,而忽视了种子质量,导致玉米质量及产量较低,玉米种植效益不明显。

1.2土壤处理不科学

若土壤质量或性质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实际需求,容易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影响种植经济效益。例如,在种植玉米前,要对土壤进行翻耕,使得土壤环境适合玉米生长。

1.3土壤肥力不足

土壤肥力狀况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一些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没有结合土壤实际特点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常常因土壤内某种元素短缺或超标而引发土壤养分不均衡的问题。与此同时,没有严格把控土壤酸碱度也会导致玉米产量的降低。因此,在保证科学合理施肥的同时还需对土壤酸碱度严格控制,以防烧苗。

1.4种植密度不合理

种植密度也是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种植密度越大,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就越多,理论上玉米产量也更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玉米植株之间距离过小,使玉米植株的生长空间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单株玉米的产量受到影响。种植密度过大还会影响玉米对阳光的吸收,常因无法获取充足的光照导致玉米植株的质量受到影响。

1.5病虫害防治不科学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若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玉米减产,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当前,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绝大多数种植户采取的是化学农药防治措施,虽然防治效果良好,但长期或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土壤的性质以及玉米的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随着生态型农业理念的提出,化学农药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已经逐渐被淘汰,种植户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病虫害的流行特点,选择更加科学并且更加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改进措施

2.1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做好玉米品种的选择工作,能够为玉米栽培实现优质高产奠定基础,因此种植户应科学合理地选择玉米品种。首先,选种前,种植户应充分调研当地玉米生产环境,细致分析种植条件,以因地制宜作为基本原则,保证所选择品种对种植地点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其次,需对市场上玉米品种进行充分的调研,尽可能选择具备较强抗灾害能力、较高抗病害能力、较广适应能力以及能够实现高产稳产的玉米新品种;最后,当地主管部门还需引导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一线为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保证种植户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玉米栽培品种的选择工作。

2.2认真翻耕,适时播种

玉米是一种根系发达的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在土壤内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玉米根系的生长。一方面,应当尽可能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抗洪能力较强的地块;另一方面,在翻耕中保证翻耕深度不小于12 cm,为玉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还需结合不同地理位置选择最为适宜的播种时间,例如在平原地区普遍日均温度较高,可以选择在初春时节进行播种,而在高纬度地区,由于日均温度普遍较低,需要适当将播种时间推迟,以防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

2.3科学施肥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施肥量不足极易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就必须科学施肥。一些种植户对秸秆还田工作缺乏足够地重视,导致土壤内有机肥有所流失。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土壤实际条件进行施肥,不得盲目选择肥料;也可以选择农家肥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另外,还需对合理补肥以及追肥工作加强重视,尽可能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方式。

2.4科学控制种植密度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所选择种植密度与玉米产量以及质量密切相关,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种植户需要结合当地光照以及温度等实际情况,以“因种而种、量地选种”作为基本原则来确定种植密度;其次,种植户还需对种植地块环境特点以及土壤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以“当疏则疏、当密则密”作为基本原则,科学的管理种植密度,在此基础之上对所选择玉米品种的高产特性充分发挥,进而实现玉米栽培的优质高产;此外,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如果种植密度过大,种植户还需要对其适当调整,保证各个玉米植株之间具备适宜的距离。

2.5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合理,极容易导致玉米植株大面积死亡,与此同时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栽培过程中,种植户需要转变观念,使用新型的绿色防治措施。首先,种植户需要充分调查当地病虫害流行状况,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做好玉米种子拌种处理工作,有效提升种子抗病虫害能力;其次,放弃化学防治措施,严禁采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农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或者物理防治措施等各种环保措施来代替化学防治措施,以防栽培土壤、附近水源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种植户还需严格落实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有效防治病虫害,尽可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综上所述,高度重视玉米品种选择、翻耕播种、施肥、种植密度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使玉米种植产量以及质量得到保证,进而促进中国农业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甘凤娟)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科学合理密度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才激励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