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推进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

2020-01-04 07:06翟梓均
辽宁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社区建设

翟梓均

〔内容提要〕时代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增加了拆迁安置小区数量。拆迁安置小区作为城乡基本组成部分,保障社区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地高效率推进是维系社会大环境和谐稳定的需要,同时与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有直接关系。反思现阶段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状况,存在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弊端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就如何高效推进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对优化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有指导借鉴价值。

〔关键词〕拆迁安置 社区建设 治理工作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使得城市规模向周围不断扩张,不少人因此成了“拆迁户”,并且被集中安置在城市新建社区内,这些居民的个人文化水平、思想理念、生活习惯、收入来源等与传统城市居民有显著差异。同时,这部分居民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后会出现诸多不利于社区治理工作的行为。如何高效推进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是现阶段需要广泛研究的问题。因此,结合居民实际探索适合社区治理模式,打破当前僵局,更好地融入社会大环境,提升城市社区的稳定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剖析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现状

(一)居民身份难以有效转变

1.居民融入过程难度系数大。拆迁安置直接转变了农民的身份,但是受到先前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等的影响,使其在短时间内将思想随着身份的转变而转变非常有难度。被安置地居民對安置社区的认同感低,日常互动仍然集中在原村集体范围内。同时,对公共设施、公共秩序等的维护意识薄弱,对社区建设工作、物业管理工作的支持程度低,时常出现电动车随意摆放、自行开辟土地种菜等不良行为。

2.对政府的依赖度过高。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以汤联社区为例,分析该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与理想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居民的整体社区自主意识以及社区建设意识薄弱,不愿意积极投身于社区管理工作中。

(二)管理规范难以切实落实到位

1.社区行政职能多,难以发挥管理成效。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分配好工作时间,大部分精力用在行政事务处理方面,从而影响社区自我事务管理水平。以汤联社区居委会为例,各种政府行政事务处理、开会、上级检查几乎占据一半的时间。同时,社区活动开展环节,政府方干预太多,限制了活动形式和流程,导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居民参与这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物业问题多。当前暴露出来的物业问题愈发凸显。由于经验少,再加上“熟人社会”的影响,使得物业公司在绿地养护、日常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到位,社区居民一遇到事情喜欢直接找居委会解决,久而久之对物业的需求减弱,物业管理根本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3.配套设施严重缺失。根据物业管理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物业用房严重短缺,具体调查情况见图1。停车位需要增加供给,车位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社区居民挤占绿化用地、小区道路、安全通道等停车的现象十分普遍。具体抽样调查情况见表1。

(三)保障力度十分薄弱

1.规模和人口构成之间的矛盾突出。没有深入研究小区适宜规模和人口的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不少安置小区容积率过大,规模过大的尴尬境况。以杨舍镇为例,抽样调查的40个拆迁安置社区有33个超出标准,此类规模超标的小区会出现分期建设、分批交付、公共设施无法跟进,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少,导致治理工作难度大大提升。

2.收支无法实现平衡。当前,拆迁安置小区的管理费用基本由政府财政拨款,还有一部分是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收入,但是显然收入与支出不平衡。以汤联社区为例,每年需要的8.5万元管理经费由杨舍镇拨付,年度为居民服务经费需要20万元,其中杨舍镇承担14万元,市级财政承担6万元,通过项目形式拨付。对比经费来源,社区经费支出更多,如居家养老支出,社区环境治理、扶贫慰问等存在严重的收支不平衡情况。

二、反思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传统观念影响,身份转变慢

1.观念严重滞后。大部分农村阅历少,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养无法跟上物质层面的转换速度。虽然土地征用转变为非农业户口,但是仍然无法转变农民身份的思想,从整体层面导致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认识到位。居民对社区内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价能力薄弱,同时对社区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严重不足。

2.双重身份影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村民进入社区后仍然保留原来户籍,也就是人户分离,正是由于安置社区居民双重身份的存在,使得他们既可以享受安置社区提供的基础社会服务,同时遇到土地分红等和户籍相关的事宜还能以村民的身份回到原来的村社。

(二)基层自治缺失

1.机制流于形式。选举居民议事会成员时,并未有十分严格的程序方法,成员名单大部分由居委会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制订,这导致对部分居民议事会不信任,认为其代表居委会的意愿,因此对其工作的配合度不高。同时,社区自治是无偿服务,起初成员工作热情高涨,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环节出现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等问题,则会使议事会成员的工作热情大大减弱,甚至直接退出组织。

2.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影响安置社区治理水平。结合2014《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工作人员职数不得低于社区总人数的0.15%。以杨舍镇为例,40个拆迁安置社区达标的仅有7个,专业社工配备更少,导致社区忙于应付上级要求的工作,难以深入社区,为安置居民提供对应的社区服务。

(三)资源服务不到位,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

1.整合融合不到位。对内现有资源的挖掘使用不足,财政拨付资金的使用效率低。项目号导致资金专款专用,剩余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合。对外社会资源未能有效衔接,很多安置社区对政府拨付维持社区管理的依赖程度很高,对辖区企业未做到借人借力、赞助志愿。对共建单位未做到合办活动、共创品牌。

2.文化服务工作精准度差。服务空间严重不足,同时服务内容过于机械单一,社区文化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节日庆祝、老年人防骗保健等方面,类别少,形式单一。团队培育不到位,社区文化骨干使用处于非常不集中的状态,缺乏挖掘、培养、管理长效机制,宣传反馈力度薄弱,活动开展前期缺乏有效宣传,活动后期推广局限于宣传栏、网上居委会等平台。

(四)党建工作薄弱,无法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1.活动未能深入本质。党员待遇参差不齐,安置小区部分黨员组织关系不愿意转移到社区,从而导致社区党组织不能直接管理这部分党员,不利于党建工作开展。党建工作只是将上级推动作为主导,上级要求做什么就直接照搬,甚至打折扣。

2.工作形式流于表面。党建工作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未能结合小区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党建工作的亮点和品牌,无法体现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安置小区各项工作无法有序推进。

三、如何做好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

(一)做好基层自治组织定位工作

做好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必须保障基层自治组织定位工作高效推进。肯定政府对社区建设有力指导监督的同时,调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依托社区协商、民主议事等形式让居民积极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促进“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良好治理氛围的形成。明确社区职能,弱化行政属性,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转变社区居民认知,使社区回归其应有的自治模式。

(二)强效推进拆迁安置小区治理工作

放权的同时,紧抓社区管理,致力于高素质、高水准的社区服务团队打造,并结合城乡社区管理密度差,优化调整社区工作人员配置,增加待遇,保障社区服务效率提升。同时,深化全科社工、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理念,使得社区服务从被动朝着主动的方向变化,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另外,社区管理还需要物业的积极参与,吸收借鉴优秀物业的工作策略,在实践中采取居民打分为主、社区评分为辅的考核方法,调动物业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

(三)做好“进”与“退”空间的有机协同

财政保障社区公共服务基层上,为民服务经费由社区承担,实施内容、投资额度,完成时限公开透明。打造社区党建品牌,依托党建工作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水准,将社区党员联系到网格党支部,因地制宜地打造基层网格党群服务驿站。针对社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采取多重举措纠正。议事会负责制度完善,增强社区居民行为管理和约束力度,奖罚有序,做好典型事迹以点带面工作,强化推动效应,由业主共同监督,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给予严肃惩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拆迁安置小区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环节遇到重重阻碍,为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广泛关注,深层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并将解决举措落实到位,提升拆迁安置小区治理水平,维系社会大环境的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
高校融入“三社联动”社区建设创新发展探析
社会组织发展概况与提升路径探析
陕西新型农村社区生态机制构建研究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一农场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NGO参与震后灾区社会资本重建的路径研究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建立社区文化品牌的意义
驻校社工为乡村学校带来阳光
十八大视域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