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020-01-04 07:06武丽媛
辽宁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互联网+互联网

武丽媛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水平,从而全面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交流,有效地推进高校管理工作常态化发展。本文通过实践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期能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人力资源

新时期,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因此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重视高效地运用互联网手段,探索更加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推进高校人力资源改革深入开展。

一、“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以高校的发展为背景,綜合运用招聘、薪资等管理手段促进团体与个人之间的协同发展,同时也是促进组织内部人才素质,实现个人发展规划的重要过程。基于数字时代背景,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互联网+”协同开展,是迎合时代需求的必然手段。以往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实施手段较为简单,难以按照预期发挥作用,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消耗。有“互联网+”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则能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资源数据库随时掌握人才的动态情况,更有利于提升人才管理体系的构建水平,从而提升高校吸纳人才的质量。

二、“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高校管理

“互联网+”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对高校人才提出了更为多元的标准,人才的流动性也随之增长。目前,我国的人才数据量加大,通过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开展分析难度较高,而运用“互联网+”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便可准确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量化。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式是针对个人建立档案信息,个人的全面资料通过纸质形式存放,整理过程较为系统和规范,但效率偏低,造成较大的人员浪费。另外,查询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网络背景下,管理人员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大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数据技术在人才的选拔和配置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功能性特征,运用专业化的计算机软件平台整理大量的人员基础信息,形成数据库,从而实现对人才的动态管理和追踪,这在工作流程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二)社交媒体的应用

网络技术能够将个人行为体现并记录在网络上,当下的各类社交平台为人们之间顺畅的沟通搭建了桥梁。高校员工可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和渠道了解学校以往和当下的各类信息,同时高校也可基于平台随时掌握员工的动态信息。员工的个人职业素养对高校的整体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员工可借助网络资源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高校也可通过多种网络渠道搜集信息,不断完善数据库资料,并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和特征形成更具实用性的管理方法,从而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社交平台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需紧密迎合当前的发展态势,积极挖掘和利用网络优势,使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合作

网络在信息发布、传播等方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互通的数据环境。可以说,在大数据环境下人们可结合具体的需求有目标地查询信息内容,并深入开展数据分析,为后续的计划和决定提供参考。因此,实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需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数据管理方面着手实施管理,同时完成数据的对比,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科学配置提供前提依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着重提升管理者与教职工配合的有效性,实施管理工作应从多角度出发,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职责,还要将广大职工纳入到管理工作的执行中,以此大幅提升工作的质量。但以往开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时,通常教职工是以被动的状态接受管理,与管理者未建立高效的沟通关系,而网络渠道能够为人们搭建更为顺畅的沟通渠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得人们能够大幅提升沟通的频率,进一步增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从而建立更为完善的工作体系。

(二)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工作常态化发展

目前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考核标准方面缺乏一定的建立依据,应具体集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和完善。一是高校需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工作作为高校整个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具体发展情况确定相应的目标,并按照规定的指标要求落实考核点。二是人力资源部门应将所有的任务和目标进行细化衡量,结合个人的工作状态及效果确定薪资水平,并将其作为个人提职等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构建良性的竞争机制,营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风尚。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实现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发展方向,当前我国高校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缺乏常态化的创新,因此需以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发展。一是高校需着力构建良好的管理氛围,通过设置科学的竞争机制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激发员工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献计献策,不断扩大工作创新的影响效果。二是对应用效果较好的创新手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实行长效落实,并将其融入日常的工作中,切实发挥其应用价值。三是需结合信息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创新规划,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三)创新理念,创建人才开发与培养长效机制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需更为关注教职人员的思想观念的提升,尤其是高校的管理人员需着重意识到高校发展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可尝试通过校园网站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积极地宣传推介,保证所有教师均可高质量完成基层的管理任务。管理者要重视教职工的思想反馈,及时了解其观点和看法,并对管理决策作出合理的优化。一是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依据。高校应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倡导教职员工积极深入到企业进行学习,考取专业资格,不断优化岗位理论和教学技能。二是设置更为完善的教学规划,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高校管理者可为教师设置培训体系,长效落实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倡导优秀教师发挥带动作用,以教师为核心设置不同的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高校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了高校各项工作效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深入总结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不断创建人才开发与培养长效机制,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希望结合以上阐述,能够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互联网+互联网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