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0-01-06 03:51焦芳舟
就业与保障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人力

焦芳舟

科技与信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人力资源在社会各家企业中的地位。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也建立了一定的发展模式和课程体系。但是在其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定位不清晰、发展目标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专业技能较差,无法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高校人力资源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所开设的人力资源专业课程教学重点在于课程的系统性与统一性,却忽略了课程的适用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缺少足够的专业特色,与新时期社会和企业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符。

(二)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各高校在设置人力资源的课程时,没有深入社会和企业开展相应的调查,在此情况下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高校课程设置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校在人力资源课程的设置方面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味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践操作,无法有效提升其专业技能。

二、社会和企业对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的基本需求

为了深入分析和探究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现对某一地区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人力资源相关岗位及其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并总结。如表1所示,人力资源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其重要性均值皆在5分以上;重要性均值中得分最高的是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

表1 重要性排名靠前的5项模块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一)基本思路

我国各地区高校要想建设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深入分析和调查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将其作为主要着力点,将就业作为基本发展方向,按照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类型确定岗位工作任务的发展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划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结果,高校应当建立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并遵守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工作和任务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另外,高校还应根据社会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人力资源专业课程中适当添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课程。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和认知,高校还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清晰、深刻地认知职业的发展历程,提升学习动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的重点、目标和技能,以就业为导向,力图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完善考核办法

对于教师,根据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力度进行考核;对于学生,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习和研究,增进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充分带入教学活动当中。

综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社会和企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由此高校应当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深入企业调研和探究,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切实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