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珠峰高程登顶测量成功 等9则

2020-01-06 19:57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5期
关键词:珠峰北斗卫星

关注◎

2020珠峰高程登顶测量成功

5 月27 日11 时整,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 名攻顶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

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GNSS 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并在珠峰周边海拔5200 米至6000 米的6 个交会点,同步开展峰顶交会测量和GNSS联测,获取珠峰高程测量数据。

据了解,2020 珠峰高程测量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在珠峰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水准测量、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加密测量、GNSS 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还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登顶测量和交会测量的成功完成,为本次珠峰测量任务的外业测量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峰顶测量完成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

交通部推进北斗三号车载终端应用

4 月29 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作用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要推进车载终端装备升级,积极做好道路货运行业北斗三号车载终端的测试和研发工作,制定实施推广应用北斗三号的技术政策,充分发挥北斗三号民用示范作用,推进实现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的平稳过渡;要加快单北斗终端研发推广,深入开展新一代单北斗定位终端的技术研发,推动基于北斗三号的单北斗终端应用,稳步推进全国货运车辆单北斗终端的换代工作,推动建成基于北斗的重载货车数字化动态监管体系,推进道路运输成为北斗系统的民用重点领域。

全国首个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地方标准发布

近日,由山东省大数据局组织推动,山东省科学院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持编制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 3890-2020)》系列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套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

本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包括市级、县级、社区3 项地方标准。其中,市、县两级标准涵盖数字惠民、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保障措施、地方特色6 项一级指标,并根据市县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工作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市级49 项、县级44 项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又分为1 ~5 星5 个层级;智慧社区指标涵盖基础设施、社区服务、社区安全和服务创新4 个一级指标和24 个二级指标。标准紧扣“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与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深度结合,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标准支撑。

科技◎

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式入网工作

近日,第45 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流程,正式入网工作。

第45 颗北斗卫星属于北斗二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于2019 年5 月17 日发射。该卫星将接替2010 年1 月17 日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属于北斗二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有助于提高北斗二号系统运行稳健性,支撑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系统平稳过渡。接替后,第3 颗北斗卫星将处于在轨维护状态。

据悉,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近期发射。发射成功后,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完成星座部署,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根据后续建设计划,2035 年,我国将建成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开展先导性论证。

国内首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植被专著出版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孟庆岩研究员所著的《城市绿度空间遥感》,作为国内首部从遥感视角全面、系统、多维度研究城市植被的专著,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在介绍城市绿度空间内涵、科学与应用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城市植被二维、三维信息提取技术,城市绿度空间二维、三维度量技术和多尺度感知技术,同时探讨城市绿度空间遥感评价技术。城市绿度空间遥感通过探索“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的技术优势,构建城市植被多维信息提取-绿度空间度量-多尺度感知-空间优化配置-遥感综合评价的完整技术体系,促进城市植被研究由二维向三维立体观测发展,实现对城市植被数量、质量和人文感知量的定量度量。

大连理工将发射世界首颗亚米级高分微纳卫星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宣布将发射世界首颗20 kg 量级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卫星采用12U 立方星结构,体积为20cm×20cm×30cm,质量为21 kg。全新研发的某型电推进装置,能够为卫星提供大于100W 的电能。该星以仅21 kg 的质量实现优于1m 的分辨率,代表了目前国内外同重量级别遥感卫星的最高水平。

卫星计划于2021 年发射。作为这所大学的首个科学卫星项目,该卫星将在轨开展海洋科学观测、海上交通监测与分析等科学任务,并验证新型电推进技术。完成首飞之后,卫星平台及相关技术将被应用于海洋环境科学研究、高精度对地遥感、海洋船舶交通信息管理、新技术验证和深空探测各领域。

数字◎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3450亿元

5 月18 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0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 亿元,较2018 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1166 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33.8%。

截至2019 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在14000 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 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国卫星导航专利年度申请量持续增长,截止到2019 年12 月31 日,专利累计申请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7 万件,保持全球第一。

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成功计划建成由80颗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

5 月12 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01/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行云二号”01/02 星是“行云工程”α 阶段的两颗技术验证星,在国内低轨星座中首次采用星间激光链路技术,即在轨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实时性。此外,两颗卫星在国内首次采用星载数字多波束通信载荷,通过先进的通信协议,实现卫星海量短数据接入,成为国内最早实现运营、管理、服务一体化集成的星座系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将为智能集装箱监管、极地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气象数据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运输通信等多个行业提供应用测试,并为后续天基物联网的组网奠定基础。

266亿大市场!中国749个“智慧城市”试点已启动

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 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2019 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达到约228.79 亿美元,相较2018 年增长了14.09%。2020 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 亿美元,是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 年4 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 个。如果加上科技部、工信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 个。

猜你喜欢
珠峰北斗卫星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揭秘珠峰身高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