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1-07 00:16郭学峰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有效率

郭学峰

(淄博市高青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 淄博 256300)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五岁以下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手足口病会使患儿出现手部、足部、口腔部位的溃疡和皮疹症状,患儿同时会出现肢体抽搐、高热等症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其会出现脑炎、脑水肿等严重的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威胁,需要对患儿实施合理的治疗[2]。本文主要研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4)、观察组(n=54)。

对照组:年龄5个月~5岁,平均(2.58±0.22)岁;男性患儿32名、女性患儿22名。

观察组:年龄5个月~6岁,平均(3.07±0.28)岁;男性患儿31名、女性患儿23名。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能正常交流;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慢性疾病患儿;血液疾病患儿;脏器功能不全患儿;先天性缺陷患儿。

两组患儿资料比较,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干扰素治疗,治疗方法为:给予患儿肌肉注射α-2b干扰素,剂量为100万U/次,1次/d。

观察组接受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干扰素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炎琥宁的使用方法为:将10 mg的炎琥宁与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d。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统计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患儿用药24~48 h后,其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和溃疡面积缩小70%以上;有效:患儿在用药48~72 h后,其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和溃疡面积缩小30%~70%;无效:患儿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整理和分析文中研究结果数据。检验计数资料用x2,行百分比(%)表述,P值评定两组差异,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患者28例、有效患者24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52/54);

对照组中显效患者24例、有效患者20例、无效患者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48%(44/54)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以口腔黏膜、手部皮肤、足部皮肤发生病变的一种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3]。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较轻,预后较佳,但是部分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会引起患儿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的治疗,因此要对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4]。

本次研究对患儿实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干扰素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阻止受感染病毒细胞的复制,增强患儿的抗病毒能力,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炎琥宁是穿心莲的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清热的效果,并且可以提高患儿体液免疫能力,抑制病毒的复制,对改善患儿的病情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儿接受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有效率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很有效率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