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20-01-07 00:16赵秀杰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脑组织

赵秀杰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急性脑梗死现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患者约200万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本病具有年轻化、复杂化、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因此,第一时间开通梗死区域的血管,及早建立侧支循环,抢救缺血半暗带,控制脑组织缺血区的范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显得尤为重要[2]。我院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 0 1 8年06月~2019年06月期间住院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 6例,女1 4例,年龄5 2~7 8岁,平均(59.7±8.6)岁,发病时间(2.9±0.8)h;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6岁,平均(58.7±9.2)岁,发病时间(2.8±0.7)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内容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

2.2 对照组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独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治疗开始1分钟内静脉推注10%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之后改静脉泵,于1h内输注剩余量,总剂量计算方法为0.9mg/kg,最大量以不超过90 mg为宜。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2.3 观察组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L静滴,2次/d。

3 疗效判定标准

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及7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评价。

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5 研究结果

5.1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为(18.87±7.36)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9.43±8.3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5.2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6h、24h及7d后,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02±6.21)分、(9.14±4.25)分、(6.10±3.57)分;对照组N I H S S评分分别为(1 5.0 3±6.7 3)分、(13.08±6.86)分、(12.03±7.02)分。观察组同时间段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急性阻塞后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3]。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现已成为威胁国人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溶栓可最大程度挽缺血半暗带,促进血管再通,最大程度恢复脑组织梗死区的血供[4]。

阿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物,其可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成为复合体,具有较强的溶栓功能,达到恢复血运,抢救缺血半暗带区域内的脑组织,使脑神经得到恢复。

丁苯酞现已成为治疗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线用药,其治疗机理具有双重机制:一方面可以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代谢,降低脑自由基及增加抗氧化酶在体内的活性;另一面可重构血液微循环,加快缺血区的再灌注。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脑组织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