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2020-01-07 02:14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重难点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李 星

(江西省宁都中学 江西赣州 342800)

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导致学生的成绩有高有低[1]。虽然是同一个教师授课,教授的也都是相同的内容,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会体现出阶梯形差异——由高到低。教师采用的分层教学法切合实际,迎合了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程度与理解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被许多家长认为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但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旨在推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促进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一、按考试成绩分层

考试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2],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阶段性的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名,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将排名在前20%的学生划为A类;将排名在A类之后的20%划为B类;将排名在B类后的60%划为C类。在分析了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后,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与教学内容。对A类学生,课上教学内容应侧重于重点、难点的学习与思维的扩展;对B类学生,课上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基础知识与难点的学习;对C类学生,课上教学内容主要应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每次考试后,学生有机会调整自己的层次。比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努力,熟练掌握了阶段性知识,发散了自己的思维,由B类提升至A类,便可以学习更难的知识;学生如果不勤奋学习,就可能从A类下降至B类。这种分层方式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数学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考试分层教学法丰富了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内涵,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按课前预习分层

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也不尽相同。逻辑思维敏捷的学生需要的是重难点的讲解与拓展,而其他学生需要的是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总结。高中生应在课前按分层教学的方法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优等生不仅要梳理基础知识的框架,而且要尝试掌握下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中等生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在教材中勾画出重点,准备上课时提问。学困生在课前要学习基础知识,并练习基础习题。

例如,在预习“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运用预习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优等生。优等生逻辑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应侧重于重难点的掌握。优等生要结合自身情况,梳理等差数列这一节的知识框架,对等差数列公式进行推理与计算,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公式的应用与变形。第二类为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他们的预习内容主要是考试的要点。中学生要能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学会运用公式解题。第三类是学困生。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自律性不强。教师要引导他们总结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浏览等差数列的公式与定义。课前预习分层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按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练习是巩固和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情况的不同,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优等生掌握的知识较为扎实,教师留的练习题就应侧重于重难点的掌握与思维的发散;中等生的课后作业主要应是基础难度和中等难度的习题,使他们有余力去夯实基础、拓展思维;学困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要帮助他们复习和熟练基础知识,并在课后设置较基础的例题供其参考与练习。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不同学生的数学素养分层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方法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力保障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这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不平等,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利用考试成绩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后练习分层的方式,科学、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推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掌握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