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泥微生物处理技术获新突破

2020-01-07 03:43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油区油泥长庆油田

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创新研发的智能大棚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泥技术,在安塞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厂试验获得突破。检测技术数据显示,智能大棚温度、湿度、含氧量控制适宜,微生物石油降解菌群生化反应正常,高效达标处理含油污泥230 余吨,环保数据达到石油行业标准,全面实现了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泥效率和处理量的双提升。

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生产井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各个油区,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底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饱和量增大的趋势。油气工艺研究院致力于全油田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泥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过在生产现场不断实践,自主研发了含油污泥微生物处理及配套技术,针对含油率小于10 %的油泥和尾渣,通过对黄土塬区土壤微生物DNA 的提取,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态性分析,构建高效的石油降解复合菌群,研发了7 种菌属为主,适应不同油区的菌剂体系,形成了“堆肥法、预制床耕作法、生物反应器法、电动力耦合法”等油泥处理新工艺。

为全面深化和切实降低各种含油污泥和底渣处置成本,长庆油田技术人员根据底渣的理化性质,重新筛选优势菌株,构建菌群。同时,将现代农业引入,今年在安塞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厂构建了微生物阳光智能大棚,配套了前端预处理系统、自动实时监控系统、后期维护翻抛设备以及VOC 去除设备,一方面使微生物处理底渣的环境得到改善,温度、湿度、含氧量等指标得到控制,另一方面使机械化替代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时率。技术人员经过试验跟踪发现,采用新技术后,油泥处理周期缩短30 %,处理量增加了近2 倍。在智能大棚内80 吨落地油泥和150 吨含油污泥厂底渣,经过两个月的生化发酵处理,均达到国家颁布的《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控制限值》的标准数值,现场试验事半功倍,提升了含油污泥治理技术水平。

长庆油田结合地面工程建设需求及当前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经济条件,将处理后的渣土作为路基填料铺垫油区道路,安全环保。该项技术的规模化、工业化应用,每年将有效改善千余个井场土壤,无害化处理3 万余吨油泥,同时节约各项费用2 100 万元,为当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和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目前,这项技术已获发明专利7 件,制定企业标准3 项,并获得国家环保部、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已成为长庆油田处理落地油泥的主体技术。

猜你喜欢
油区油泥长庆油田
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研究进展*
江汉油田破解老油区开发密码
汽轮机油油泥模拟试验研究
油泥调剖技术在中高渗砂岩油藏的应用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探索
新时期如何创新油区巡逻防控模式思考
深化机制 整合资源 创新推进油区治安巡逻工作
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
如何完善平安油区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