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2020-01-07 03:43
石油化工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金属气瓶气体

石墨烯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8 月28 日记者获悉,由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制的TG110 型石墨烯改性涂层油管,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西峰油区圆满完成首次下井试验。这标志着石墨烯材料在我国石油石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将有效提升油气井管材在高温、高压、高盐等苛刻钻采工况下的服役寿命和安全性。

相关试验评价表明,这种新型石墨烯改性涂层可显著提高油管的抗高温老化、耐磨损、耐氯离子环境损伤等性能,延长油气井管柱服役寿命30 %至50 %,并降低管材全生命周期成本30 %以上。目前,管研院已起草完成了我国首个石墨烯涂层CSTM 选材设计标准,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 件。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7676 期)

宝丰能源年产50 万吨烯烃项目开工

9 月23 日,作为自治区召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第一次推进会后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宁东基地宝丰能源年产50 万吨烯烃项目开工建设,同步规划建设50 万吨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通过扩容烯烃产业链,促进宁东基地煤基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宝丰能源年产50 万吨烯烃项目及50 万吨C2-C5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聚烯烃产能100 万吨,公司聚烯烃年产能提升至220 万吨,甲醇年产能增至640 万吨,一体化、规模化优势将更加突出,创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高端煤基新材料领军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50 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中包含25 万吨/年EVA的高端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发泡材料、电线电缆、功能性棚膜、光伏封装膜等领域。目前,国内EVA 产品对外依存度高达60 %。项目投产后,25 万吨/年装置将刷新西部地区EVA 单套规模纪录,打造高端化、差异化竞争优势。

(摘自宁夏日报第22377 期)

中科院开发双钯金属基纳米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通用型纳米反应器新技术合成钯基双金属催化剂。

该技术将液相中的种晶生长法成功运用到固相中。研究人员通过化学配位作用将钯纳米簇种晶和第二元金属前驱体均匀地引入到固相载体中,在还原过程中实现双金属的固相种晶生长,最终获得双金属纳米粒子尺寸及组成可控、负载均匀的双金属催化剂。新技术操作简易、过程简单、易于放大,可以合成多种钯基双金属纳米催化剂。

进一步研究表明,与相应的单金属相比,钯基双金属催化剂在甲酸分解产氢中显示出增强的催化性能。此外,该技术得到的催化剂载体具有珊瑚状结构,易于成型。成型后的催化剂对甲酸分解产氢仍具有良好的活性,重复使用5 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摘自中国化工信息2020 年第17 期)

智能化为气体设备安全保驾护航

9 月10-11 日,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设备、技术及应用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行业内的多家大型气体公司集中展示了他们在气体充装设备、检测、纯化、供气、阀门配件等方面的技术装备和应用成果。

在同期举办的中国气体协会消防气体及工程分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一致认为,气体设备安全对于气体行业发展尤为重要。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气体行业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会开幕式上,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强华强调,全球气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带动了气瓶行业的发展。气瓶逐渐向安全性能好、压力高、重量轻、内表面洁净度高、运输成本低的趋势发展。同时,工业气体的运输方式也逐渐向着低温液体和组成液体化转变。因此,作为气体储运的包装容器,气体储运设备的安全对于气体行业的安全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消防气体及工程领域中,因消防气瓶管理、使用和运输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中国气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洑春干建议,行业要不断完善消防气瓶安全管理相关标准法规,完善消防气瓶、消防气瓶瓶阀及相关产品安全注册,推进消防气瓶运输普通货车化,建立消防气瓶检验、充装、运输及使用平台,助力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同时,气体行业还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行业知名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安全管理,促进行业本质安全。

黄强华认为,行业与企业等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以安全标准化为手段,进一步提升气体储运的安全状况和气体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行业企业应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基础上,守住行业底线,加强行业内技术交流,发展配套支撑产业,共同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

江苏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志锋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气体行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钢瓶不合格。气瓶质量不符合消防要求,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二是气体不合格。如药剂以次充好,药剂含水量高,易发生电化学反应,容易腐蚀瓶体。三是存储不科学。消防气瓶运输、检测、充装过程中,环境潮湿、露天、阳光直射,气瓶及其组件容易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已出台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均要求相关企业要从技术上保证气瓶数据不可篡改和防止数据毁损,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推动监管创新,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史志锋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开发可信区块链消防气瓶公示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存证平台,倒逼生产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完整上传真实信息,减轻监管压力。”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通过各类物联网设备自动控制充装流程,通过压力、重量、温度等参数结合控制阀,实现对充装全流程的智能化数据采集和控制,不合格钢瓶、不合格气体自动提示。

展会上,记者看到智能化气体充装设备琳琅满目,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询问。走到四川新途流体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展台前,气瓶自动充装系统映入眼帘。

据介绍,该系统具有自动计算、安全检测、连锁控制、故障自诊断、自动判断等功能,可以充装包括高纯气在内的单质气体以及各类混合气,能够同时充装几十瓶,仅需一人就可完成全部的充装值守任务,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据测算,通过使用该系统,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5 %,泵使用寿命延长30 %,生产效率提升25 %,人工效率提升50 %,配送效率提升35 %,质量合格率100 %。

济宁协力特种气体有限公司采用称重法标准气体全自动智能配制装置,实现了配制过程人机完全分离,全过程自动进行,操作简单便捷,配制结果准确可靠,最小可配制ppb 级别标准气,外加装防爆外壳保障安全。在钢瓶烘干方面,该公司研发了钢瓶自动烘干设备,采用节能效果和加热效果好的电磁加热技术与稳定可靠的PLC 自动化控制方案,可自动对钢瓶进行烘干、抽真空、置换、垫气处理,每批只需2.5 小时,每瓶只需电量2 千瓦时,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能耗。

杭氧展示的“杭氧小储宝”具有1 立方米、3 立方米和5 立方米三种尺寸,专门用于气体用量少、场地规划有限的企业。该设备不仅可满足快速充装气体要求,而且保温功能极佳,可极大减少气体损失。该设备还具备智能液位警报系统,防止气体用完,方便客户管理气体余量。

(摘自中国化工报2020-09-23)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建成投产

记者20 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 油田群顺利建成投产。

流花16-2 油田群高峰年产量可达350 万吨,可满足400 多万辆家用汽车一年的汽油消耗。

中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流花16-2 油田群处于南海深水区。中海油开展了多个工程方案的论证研究,先后攻克了深水钻井、水下智能完井、深水流动安全保障等难题,并首次自主完成了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的总体设计和安装工作。

流花16-2 油田群水下生产系统主要包括水下采油树、生产管汇、海底电缆、脐带缆及远程控制系统、海管与柔性立管等,大多数水下生产设施都是国内首次应用。

这位负责人表示,流花16-2 油田群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技术体系。

(摘自宁夏日报第22374 期)

猜你喜欢
双金属气瓶气体
高效析氧反应双金属催化剂FeCo-MOF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谈我国早期的金银嵌套双金属纪念币
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分析与讨论
浅谈双金属温度计特点及其检定方法
双金属支承圈扩散焊替代技术研究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