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院系“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新探

2020-01-07 21:15金向华方年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院系师德课程思政

金向华 方年根

1.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 311121 2.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明确要求,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普遍实行了校院(系)两级管理。高校二级院系已成为学校的一线教学科研管理单位,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高校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时代新人的培养。如何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应成为高校二级院系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1 高校二级院系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途径。课程思政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承载的是一种教育责任,注重的是一种教育方法[3]。推进课程思政,对于引领教师传道授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校立德树人、保障国家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强化教师“传道授业”责任的客观需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信道;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推进课程思政,不仅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引领教师强化“传道授业”责任的客观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科内容更具深度,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4]。

1.2 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责任的根本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当中的优秀分子,是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推进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就是引领大学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增强他们“成长成才”的责任担当,从而坚定理想、坚守信念,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1.3 履行学校“立德树人”责任的有力途径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5]。推进课程思政,核心内涵就是在专业教学中积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盐”润物无声地溶入课堂,给学生思想上补钙壮骨,引领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1.4 担当国家“后继有人”责任的战略选择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6]。推进课程思政,从长远来看,就是为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领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2 高校二级院系课程思政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高校二级院系在推进课程思政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应努力加以解决。

2.1 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能力不足 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有知识没想法”。很多专业教师在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认为教师只要把专业课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够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有组织低实效”,即有的教师虽有课程思政的想法,却不知如何去开展;有的教师心中虽有课程思政的思路,却难以组织到授课过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虽能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但是收效甚微。

2.2 在校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 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约占80%,思政课程约占20%,分别发挥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程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思政课程老师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此能够保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引领主流价值观的中流砥柱。然而,大学生普遍对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兴趣不大,对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有些反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为此,通过推进课程思政来补“盐”就成为了客观必需。“课程思政”在一定意义上补充了“思政课程”的相对“不足”[7]。但是因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能力不足,使得通过课程思政来实现补“盐”的工作显得压力山大,教师开展起来力不从心。

2.3 二级院系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不力 高校的体制机制决定了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二级院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二级院系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落实不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课程思政的思想重视不够,顶层设计不足,导致二级院系无意推进课程思政,教师对课程思政不知所措;二是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教育政绩观不端正,无心推进课程思政,在工作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术轻思政、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三是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而二级院系又缺乏激励约束机制,造成专业教师无力推进课程思政,出现课程思政有要求无行动、有要求慢行动或有要求乱行动的问题。

3 高校二级院系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鉴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和现状问题,高校二级院系只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上级关于课程思政的文件要求,做到规定动作不变形、自选动作有创新,方能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并取得实效。

3.1 加强顶层设计,实施课程思政 要让课程与思政相得益彰,就需对课程思政进行全面部署,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育人责任。要按照学校课程思政的统一部署,明确专业课程育人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途径方法、措施要求和课程思政的工作目标、实施范围、主要内容、组织保障等,提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二级院系应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全面挖掘、梳理蕴含在每一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理念、目标、方法进人才培养方案、进课程教学大纲,直至转化为任课教师丰富生动的教案讲义与教学实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3.2 覆盖全部课程,推进课程思政 二级院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突出课程思政的“全面性”,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每门课程都要认真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编制2~3个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写课程思政案例集、录制课程思政微课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同时,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校级课程思政专项项目、教学团队及示范课程,开展院级专业课程思政的专项教学改革,实施院内立项资助,开展中期工作检查。为精准掌握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情况,二级院系分管教学院长和教学督导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全面了解教师课程思政情况,及时反馈教学督导信息,促进师生立行立改、边整边改。

3.3 强化专题培训,助力课程思政 二级院系要重视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培训,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专题培训之外,还需针对部分教师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有组织低实效等无心无力无意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积极组织院内外思政教育专家进行培训指导,帮助教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培训,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方法,明确课程思政的重点是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水平,助力他们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4 推进师德建设,保障课程思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重视师德建设,强化师德学习教育。校院两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来引领教师成长发展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既要依托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教育,也要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与每位教师签订 《师德承诺书》,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始终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切实保障教师师德不断优化提升,促进教师爱党爱国知师德、爱校爱院树师德、爱岗爱生守师德,确保课程思政的正确方向和工作成效。

3.5 发挥理论指导,引领课程思政 实践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指导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是推进课程思政中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一个由青年为何要修德、青年要修什么德、青年如何来修德三部分内容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精神实质是“教育青年立志、指导青年成才、引领青年报国”。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精神实质高度统一,可以将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融入课程思政实践,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为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什么和如何课程思政等问题,让每个教师深刻领会推进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为课程思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6 坚持问题导向,倒逼课程思政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把握问题方能对症下药。通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现状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公德意识缺失、尊重意识缺失、诚信意识缺失、学习意识缺失、仪容意识缺失、法纪意识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部分表现在课堂当中,部分表现在课堂之外,倒逼二级院系教师在课堂上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思政,要求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积极引领学生崇德修身、向上向善,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3.7 主动转换话语,促进课程思政 将理论话语、政治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文化话语,有利于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育德,要针对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德育元素比较抽象的问题,创造性地将文件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把这些课程思政德育元素转换成另一种新话语,回答好“育什么德”的问题。课程思政中要重点引领学生育好“八德”:水滴石穿的柔韧之德、奔流不息的进取之德、源头活水的创新之德、甘心处下的谦虚之德、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德、因地制宜的自律之德、泽被万物的奉献之德、流水不腐的清廉之德[8]。有了这个标准话语“秘方”,让教师从此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做到心里有数,走上讲台游刃有余。

3.8 倾斜绩效分配,激励课程思政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没有利益驱动,一个教师连课都不愿意去上,又谈何课程思政?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激发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源动力。因而二级院系要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教师的绩效待遇,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完善二级院系绩效分配办法,对教学工作予以倾斜激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教师愿意上课、愿意推进课程思政,从而达到乐教善教、乐为有为的目标。

4 结语

实践证明,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课程思政的重点在思政,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的重心在院系,课程思政的成效在学生[9]。高校二级院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专业教师的直接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课程思政的现状问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才能逐步解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从而有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和走向成功,使其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只要高校二级院系管理者勇做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就能将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彰显出课程思政本身应有的内涵价值。

猜你喜欢
院系师德课程思政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将互联网+理念引入高校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