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战上海》的文本细读

2020-01-07 14:07北京杂技家协会
杂技与魔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绳梯白兰杂技

◎文︱(北京杂技家协会)

◎图︱本刊提供

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出品的杂技剧《战上海》成功之处在于用杂技(魔术)的语言,声情并貌地讲述一个非常严整规范的解放上海的主旋律故事。它融戏剧化与电影化实践为一体,采用“大人物退场”“小人物登场”的模式,选取了地下党员和爱国人士舍身取义,不惜牺牲生命去保护上海电厂的故事,使主题更加突出,人物情感更加鲜明,英雄形象更加真实。

《战上海》严格按照整合型叙事原则,叙述轨迹很清晰。故事开始,大屏幕中运用电影常用的语言,采用回忆性视角,通过解放军小战士、故事的亲历者庆生的“眼睛”来“回望”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人,引出“战上海”的故事。故事采用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一条线索是解放军的正面攻城;另一条线索是以白兰为首的地下党和爱国人士深入敌人内部获得重要机密,并把机密安全送达解放军手里,使部队及时保卫电厂安全。两条线索的人物交织是江华与白兰这对恋人关系令故事有了柔情蜜意。

该剧的重点不在于对人物角色的内心进行分析,因为这是杂技艺术的短板。它的意图很明确,就在于展示人物行动,由行动来展示杂技技巧,有时候显得如同作秀。为了达到叙事的连贯,小战士庆生并非完全“在场”,他的叙述只停留在开头和结尾,其他段落都是用全知的视角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讲述这段历史,这样不会给观众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更好地欣赏戏情之外的杂技艺术。换言之,《战上海》在讲述上海解放的故事时,杂技编导刻意把戏剧所追求的复杂性、深刻性剔除掉,只留下最有诗意、最易理解的杂技语言来叙述故事。

本剧共有八个场景。场景一:七杀之令。在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驻守上海的国民党高级军官正在密谋利用城市的特殊地形,阻挡拖延解放军攻入上海的时间。国民党军官尔虞我诈的暗中较量、一触即发的矛盾冲突和毫不掩饰的暴躁残忍,用“男子集体造型”这个难度较高的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张力的杂技肢体语言充分传达了国民党内部的焦虑、恐惧和狠毒的情绪。

场景二:血战外围。利用电影交叉剪辑的方法,展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男主人公、解放军某部连长江华带领战士英雄作战,杂技的男子翻腾、钻圈技巧难度不高,灵活敏捷的动作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经受住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在搏杀中冲锋陷阵,令观众感受到解放军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和爱国情怀。

场景三:智取密件。国民党军官带着特殊目的邀请上海电厂经理白庭洲出席宴会,而这正是窃取情报的最佳时机。白庭洲的女儿、上海地下党员白兰为了窃取情报,特地陪着父亲赶赴鸿门宴。宴会上的杂技“男女杆技”表演,打破演员着装规矩,穿上旗袍和高跟鞋、西装和皮鞋。宴会进行中,在场所有人突然定格,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刘副官手中的密电变成玫瑰花。虽然魔术技巧非常简单,但却与剧情完美契合,观众立即领悟到这个密电藏于玫瑰花中。宴会继续,刘副官趁跳舞之际把玫瑰花交于白兰手中。国民党保密局别动队巴队长正在费尽心机地寻找泄露的密电。一群身着华美晚礼服的女性瞬间换装,全部变成白兰穿的白色礼服,在舞会中心不停地旋转着,舞女们齐心协力掩护白兰逃离,巴队长则在眼花缭乱中丢失目标。

场景四:暗巷逐斗。白兰和宴会中表演杆技的进步青年虹坐上黄包车迅速逃离,在弄堂里与紧紧尾随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借用黄包车来完成的男女倒立蹦顶、前后空翻的动作,虽然没有武汉杂技团《炫技黄包车》节目的难度高,但与剧情非常契合。穿插在上海弄堂里,一个“呆萌滑稽的老太”、一群“凶神恶煞的杀手”、一根“上海特色的挑衣杆”,富有变化的杂技技巧表现了人民的无穷力量,也暴露了国民党刽子手的凶与蠢。

在这场巷斗中,一个令人叫绝的魔术出现了。凶狠的巴队长已经逼近,无路可逃的白兰躲进电话厅,然而当巴队长打开电话厅的门时,走出来的却是镇静自若的刘副官,他的威严镇住了巴队长。浪漫色彩浓郁的魔术手法简单易行,地下党员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凸显出来。

场景五:青春誓约。该场景通过男女“双人滚环”“对手顶”“双人绸吊”三个以柔美抒情见长的杂技技巧讲述了白兰与江华之间浪漫炽烈的爱情。为了国家、人民、理想,他俩却因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不得不离别,一个身处险境与敌人暗中周旋,一个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正面交锋。这个抒情段落是两条线索重要的交叉之处,也是全剧唯一使观众内心充满柔情的时刻。

场景六、场景七:铁骨攻坚和雨夜飞渡。上海攻城到了关键时刻,黎明前的黑暗,也是最困难的时刻。杂技“集体绳梯”和“梅花桩”的展示与之前“血战外围”所传达的精神完全一致,却没有使用重复的杂技技巧。攻坚那场的绳梯对杂技演员来说也是一种创新。可以说,以前没有这么表演绳梯的节目。过去,绳梯在表演中只是作为攀上攀下的工具,这次以绳梯来表现攻坚战,和剧情贴得很近。由“南狮”变化而来的“梅花桩”开合有度,大型实景视频再现了攻破苏州河的艰难。然而,杂技技巧的难与不难似乎已经不重要,17天的上海攻坚战,解放军战士们突破艰难险阻、前赴后继的精神,就是在攀与跃的技巧中完美地展现出来。杂技剧《战上海》讲述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统一。

场景八:生死黎明。这个场景是由两段戏构成:一段是爱国人士、上海电厂白庭洲和纠察队的工人们同舟共济,共同保卫电厂;另一段是解放军终于攻破上海城,及时阻止电厂被国民党反动派毁灭。“跳板蹬人”“蹦床”的杂技技巧在这个场景中得以展示。我认为,解放军在电厂厂房中与敌人搏斗的情节和“蹦床”技巧的本体表达贴合得更紧密,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江华为抢夺定时炸弹、保卫小战士英勇牺牲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而“跳板蹬人”则与进步工人护卫电厂的剧情契合度并不很高,杂技手法运用稍显突兀。

尾声:碑。我相信,最令观众感动,催人泪下的一定是这个看似与剧情没有直接关系的尾声。“男女造型”演绎“纪念碑”的独特设计,使人真正体会到“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的英烈们,他们的理想不灭、他们的信念不灭、他们的精神永存。”这些英烈们既有英雄的伟大与崇高,又有普通人的真实与亲切,他们立体而生动,独具人格魅力。最后,一只象征和平的白鸽安详地飞到了纪念碑顶端那个小女孩的手上,点晴之笔升华了剧情,也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杂技剧《战上海》以大开大合的杂技技巧、气势恢宏的场面和精雕细琢的景观为主要风格特征和审美追求。作为戏剧,它融入杂技、舞蹈、音乐;作为杂技,它又融入戏剧、舞蹈、音乐。在戏剧化的讲述中使观众既感受视觉震撼,又在欣赏中感受细腻的肢体语言表达。《战上海》让杂技演员把杂技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不是杂技本体难度的极致,而是剧情传达的极致。不可否认,演员们还未能通过他们所擅长的肢体表达而达到情感传达的极致,但这是一个方向,是杂技演员的方向,是杂技剧的方向。■

猜你喜欢
绳梯白兰杂技
心上的白兰树
涨潮的时候
乘风破“难”开新局 白兰姐妹伴身边——晋江市妇联改革创新见实效
童年的白兰鸽
绳梯训练法在小学体育课的运用及效果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绳梯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