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2020-01-07 02:14
科学咨询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中生解题知识点

张 茹

(江苏省扬州中学 江苏扬州 225001)

对高中生,尤其是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是直线上升的。数学这一学科不但是部分高中生的难关,而且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些策略。数学教学若差之毫厘,有时就会失之千里。数学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一、结合实际,做好课堂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1]。说到底,数学的整个理论框架都是一代代伟大的数学家们从生活实践中挖掘出来的宝藏。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知识引入的时候,要多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引入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既不能脱离课本进行自由式空想教学,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干巴巴地为了讲解某知识点而讲,其结果往往只能是学生对知识结论的短时间记忆与模仿套用,很快就会遗忘,更不用说灵活运用。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擅于与实际结合,做好课堂导入,尽可能将知识点以最高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

例如,必修二“空间几何体”一课是典型的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入课堂,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还可以将生活中大量形象的例子(如教室就是长方体,某些建筑物是旋转体等)加入课堂知识链接中,促进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最后给学生时间去发现,让他们来举例说明。当然,这个过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探究几何体是如何产生的(平面图形通过沿某一方向的平移,实现二维到三维的生成)与几何体的归类(多面体与旋转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提炼,找到对形态更本质的阐述。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理论介绍,结合实际感知,能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

高中生的思维是活跃而又缜密的。教学某些知识时,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出发,对提升课堂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有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二、一题多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数学课堂是以数学知识开始的,那么,数学题目就是数学课堂的延续。解题能力是教学效果最直观的体现[2],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数学题目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的关键,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的重要因素,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问题。这个“解题”过程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是枯燥的。但其实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可以开拓自己的大脑,活跃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解题是有吸引力的。学生解开第一道数学题目后,自信心会大大增加,会更加渴望去征服更新、更难的题型。同时,其他学生也会不再满足于死板的参考解法,而是去寻找新的思路,寻找新的解题路径。教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一题多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推理与证明”一课中,在学习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后,学生往往会对同一题目产生各种思考,形成各有“特色”的证明策略。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对每个思路都给予充分展示,逐一点评;再让学生去总结哪种证明方法相对较好,或相对好理解;最后,让学生自主归纳什么题型该用什么证明方法(如证明唯一性问题用反证法较好等)。

用一题多答的策略来教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相应的教师辅助,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本事,去开拓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三、取长补短,实现课堂上的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个道理在课堂上也是相当有用的。数学课堂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合作,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也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还会出现教材和教师、学生的多方合作。合作的模式千万种[3],但重点都是促进教学知识点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及时掌握与运用。合作学习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想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数学教师要有耐心。理解数学知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合作。其次,数学教师要有信心。教师的解疑与引导是学生满怀信心探索的动力。再次,数学教师要有勇气。当解答到一半解不下去的时候,学生往往想要放弃。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参与,与学生合作,让其产生勇气,迎难而上。最后,数学教师要细心。题目有时是一步一个坑,一点不同就能改变解题方向,学生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进坑里。因此,教师想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与学生在各个方面合作。同时,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而教师或多或少都有固化的思维方式。有时候,学生的大胆设想也可以拓展老师的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合作共赢。

例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相关知识可以和其他多个模块链接,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可以体现学生的多项数学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直接分成几个小组,让大家一起寻求解题途径,再给每个小组规定不同的解题方向,让他们完整解答问题,并面向全班展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调动积极性,而且可以在小组合作中突破学生个人学习中的困境,提升整个课堂的进度与深度。

再如,教授“正弦定理”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合作,带着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个定理的出现过程,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在公式拓展时,教师可将“这个比值究竟是什么?”等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合作讨论并解答,增强学生间的交流。这种课堂对某些反应不是很快、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可能体验度较低。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从同学身上也能学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某些时候,学生的讲解语言比教师的讲解语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更容易被理解。另外,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相互反驳与补充,自觉实现“取长补短”。

高中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中课堂可以应用学生合作模式。只是这个模式是比较小型的,完全可以向课外延伸。另外,相较低龄学段,高中生的理解力较好,老师在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主动与学生合作,层层铺垫,能充分实现课堂各个层面的合作,达到共赢,优化课堂效果。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想学得好也是困难的。它需要学生努力学习,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浇灌”。无论是知识讲解课,还是之后的解题训练课,或是试卷评讲课等,都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生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