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构建微粒观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0-01-07 00:55侯世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6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教学模式

侯世彪

【摘要】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对物质构成以及生活现象认识的有效渠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微粒观,学生不仅仅要认识理解化学知识,而且要能够熟练应用化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微粒观的培养具有广泛性、间接性以及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微粒观要将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与革新:在实验教学模式中,要运用实验强化记忆、运用比较分析法促使学生理解记忆、运用分析串联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要逐渐形成微粒观,并且有效地运用微粒观;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中,要激发学生微粒探究动力。

【关键词】微粒观;教学模式;模式探究

世界中的不同事物的构成都是来自于分子、原子以及离子等粒子。而通过微粒眼光审视整个世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现象本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而且使他们在感受宏观世界的缤纷多彩时,透过粒子体会微观世界的神奇美妙。培养学生微粒观要将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与革新,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填鸭式教学转为主动学习与感知,将抽象事物转化为具象直观展示给学生,无趣变有趣,单一变多样,以此来使学生构建微粒观。

一、实验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元素内涵

在化学教学中,老师要站在微观学视角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层次挖掘出化学知识中的微观意义,从物质认识到了解再到理解最后到分析。另外为了能够使学生化学思维更加活跃,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形成微粒观基本框架。由宏观转变化为微观的思维变化,此过程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化学问题思考、分析、解决引导,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去挖掘化学元素微观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加深了记忆。

(一)运用实验强化记忆

在初中化學教学中,实验是极其常用的方法,特别是针对于那些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理解,并且不能准确掌握的知识点,运用实验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于微观世界有一个深入的认知,进而将微粒的存在推断出来。比如说将浓氨水中放入酚酞,对溶液进行观察中会发现其由开始的无色转变成了红色,在学生思维意识中便会得到此结论:氨气分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二)运用比较分析法促使学生理解记忆

微粒不仅是运动的,而且微粒间也会相互作用,存有间隙。老师运用实验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微粒间间隙体会,例如:水与酒精融合前后容积的比较,沙粒中加入石头等,这些实验都能够使学生对微粒间相互作用及间隙有充分体会。

(三)运用分析串联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初中化学教学微粒知识是基础,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并且可以做到准确运用,将其演化为能力与素质,在此过程中是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工作的。首先以理论为切入点,对微粒理论讲解,帮助学生理论掌握更加扎实,比如老师可以从微粒知识起源入手讲起,加深学生印象,使其讲解初期就能够有微观意识;然后老师运用分析串联法,进一步对学生微观知识巩固,使教学效果更佳。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揭示问题本质,建构“微粒观”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很多化学知识,为此将化学现象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紧密相联,能够从中找到很多的原理,为此化学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引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以及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构建微粒观。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化学现象,比如将白砂糖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短时间内糖便消失了,但是水变的甘甜;雨后太阳出来,马路上的水便会消失等等,这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如果仅仅只是停留于宏观层面,不对其所蕴含的深层次化学原理进行了解与认识,也就无法将现象的本质挖掘出来。

(一)微粒观的形成

而在化学教学中,老师要将这些素材充分的运用,给予学生引导,其他们在思考中体会化学原理,通过现象看本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了物持,而且其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微粒间是存在间隔的,并且会受到温度、压强影响,随其变化而变化。在分析生活现象过程中,寻求答案,认识本质,培养学生物质微粒观。

(二)微粒观的运用

在学生微粒观刚刚构建以后,对于一些化学现象只是知道是什么,但是无法通过微粒观来准确的进行解释。比如说一些学生觉得在水壶烧开的时候,之所以壶盖会被水顶起,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慢慢的变大,使得水体积不断的膨胀,所以壶盖被掀起;也有的学生认为春天柳絮飘,夏天闻花香,秋天树叶落,冬天飘雪花都可以体现出分子的运动,这种片面的认知说明学生仍然存在认知误区,为此化学老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多思考,纠正其错误的微粒观认知。

三、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激发微粒探究动力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微观认知形成的关键阶段,而老师运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构建化学微粒观思维能够使学生由宏观物质逐渐向微粒观转变。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微粒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理论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设计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实验找答案,同时运用实验检验理论中的真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微观思维,进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化学思维体制。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基础,将其热情激发,引导学生以微粒观为切入点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教学效率、效果才会大幅度提高,而这同样也是学生发散思维非常有效的方法,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都要求老师给予学生更好的引导与启迪,使学生以微粒观为切入点,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微粒观来对实际问题解决,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化学知识。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而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而且有利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将微粒观培养作为切入点,构建化学微粒观教学模式,对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体系进行深层次挖掘,将抽象且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可以清楚的认识以及观察到不同的化学现象间所存在的关联性以及差异性。

【参考文献】

[1]陈俊芳.通过“写”“做”“画”建构微粒观[J].化学教学,2019(08):38-41.

[2]沈芳.促进初中生建构物质微粒观的教学设计——以“见著知微、见微知著”复习课为例[J].云南化工,2018,45(S1):29-31.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校英语教学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