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娣
【摘 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有你,真好》。教师要体现单元的整体效应,重视命题的特殊之处,引导构思逐层展开,注重现场的反馈自改,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情真意切地倾吐心声,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审题;构思;评改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有你,真好》。如何情真意切地进行“有你,真好”的心声倾吐,高效地达成本次习作教学的要求?
一、充分体现单元的整体效应
本单元篇章页中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名句,蕴意深刻。“生”与“死”不只是一个生理学上的概念,更应该有社会学上的定义。一个死了的人可以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那代表了情感上的不可割舍。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恰好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无疑正是《有你,真好》这一习作练习要达成的目标。
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虽然都是讲说鲁迅精神的,但与“有你,真好”的主题有着诸多内在的联系。如《少年闰土》可以看成是鲁迅先生写的“有闰土,真好”;《好的故事》可以看成“有这样的梦,真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有这样的伯父,真好”;《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臧克家写的“有为了多数人活得更好的人,真好”。当然,这些课文各有侧重,有侧重于人物的,有侧重于事件的,也有侧重于场景的。这对于学生学写《有你,真好》更是难得的范文,因为“有你,真好”的情感倾诉正是要通过回忆“那人”“那事”“那场景”来达成。毫无疑问,本次习作必然有机地置于本单元的教学场域之内,这样方能充分体现以教材的整体优势提升儿童写作素养之根本目的。
二、必须重视命题的特殊之处
习作首在审题,题明方有文合,这是通识。但本次习作的题目还有其特殊意义,必须特别予以关注。这是因为对于《有你,真好》这样的命题,学生可能还是第一次遇到,它有三个特点。
一是学生惯见的题目或叙事,或写人,或写景,或议论,不仅常见,而且多以直接浅显的词组或短句表达。如《我的好朋友》《暑假里的一件趣事》《兰亭游》《应该怎样过好双休日》等等。而《有你,真好》这样的题目,虽然意思也明白,但题式有点怪。“有你”,“你”是谁?“真好”,“什么”好?中间又为什么要加个逗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这些问题像“拦路虎”一样,给学生当头一棒,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题目选材的范围很广。其中的“你”是本次习作要表达的对象。可以是同学、朋友。下学期是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同窗六年,不久就要分别,学生自然会有很多的回忆、留恋和牵挂。这个“你”也可以是老师,是家人,是亲友,等等。关键在于有没有体现“你真好”的很真切感人的故事。
三是这篇习作的语体也有一些特殊。如:它是回忆性的,回忆往往是成片段的,每个片段的人、事、场景又必须是清晰生动,富有情感的。
三、深入引导构思逐层展开
审明题意之后,教师应启发学生逐步进行构思。在这方面,用好教材,充分发挥“课本”乃“一课之本”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材中有四个提示,其实就是学生构思的具体步骤。
(一)“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
这是构思的第一步,旨在帮助学生锁定写作的对象,也就是明确这个称得上“真好”的“你”应该是谁。教师要提醒学生,从熟识的人里选出一个很容易,关键在于“有你,真好”的那个“你”必须称得上“真好”。这就要十分慎重,避免决定写谁时仓促定人,写着写着又觉得没多少“真好”可写,想另换一人,这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先多选几个人列举各自的“好”,再比较之后锁定写作对象。如下表。
(二)“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
在锁定了写谁之后,要进一步细化“真好”的具体内容,明确写作对象到底好在哪里。这里不光有帮助过自己的“好”,还有影响过自己的“好”,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到不仅对自己好,还对别人好,对集体好,到了因为“有你”才有了大家可以共享的那份美好和温暖的境地。
(三)“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
要说“有你,真好”,可能想到的事情会比较多,不可能也没必要全写上,因此要善于选择,即要挑最感人、最有意义、最生动的事来写。可以说,选材的好坏,决定着习作质量的高低。在丰富的素材面前,应当“沙汰其枝叶,而约取其本根”。小学生比较缺失选材的能力,往往想到就写,不妨先多收集一些材料,然后进行比较,这样选出来的材料肯定会比较好。所以,在这次习作训练中,选材应当是关注的重点。
(四)“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这次习作不仅是要有人,有事,更要有场景,即对事情发生时的现场环境的细节描写。一般地说,写人、记事,学生会比较重视,当然也不会落下,但对场景的观察和描叙,却往往忽视了。六年级学生应当明白怎么克服这个弊端。缺失了对场景细节的描写,往往会影响文章的现场感和生动性。所以教师不妨在学生的草稿里,着意去发现这方面的好坏文例,并做现場的比较指导,这是最能见效的引领方式。
四、十分注重现场的反馈自改
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赋能自改。这不仅体现了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自觉主体,做到“我的习作我做主”,还凸显了习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好作文是反复改出来的。因为反馈是学习心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原点:学习者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控制调整,才能使学习力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在本课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提倡学生的现场反馈和自改。如在“审题”环节,教师要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审题,并现场交流各自对题意的理解,在互相讨论比较中,奖优汰劣,再辅以引导。进入“构思”的环节时,教师也应当先让学生各自画思维导图或独立填写表格,再交流、比较,发现优秀的构思供大家借鉴,之后修改自己的构思。在起草阶段,既可以让学生在草稿完成后做小组反馈,讨论后再各自修改,也可以由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草稿,在投影仪上集体修改,还可以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改,等等。必须明白,在课堂现场做这样的反馈自改,是习作练习必不可少的过程。
五、随机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
“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原则,在进行习作《有你,真好》时,同样要注意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我们把鲁迅先生写的《少年闰土》设想成《有你,真好》,那么这个“你”应当是谁?那当然是闰土!鲁迅是怎样介绍闰土的?“真好”,又可以分写哪些事件?如“雪地捕鸟”“瓜田刺猹”“沙地拾贝”等等。鲁迅又是怎样把“那人”“那事”“那场景”结合在一起写具体写生动的?……由此,学生对习作的认知更加深入。
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也可以看成是另一篇《有你,真好》。有“你”的“你”是谁?伯父。“真好”又是怎么表现的?分别写了五件事:(1)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2)笑谈“碰壁”抨击旧社会;(3)除夕夜放花筒;(4)热情救护黄包车夫;(5)关心女佣阿三。同样,作者周晔又是怎样把“那人”“那事”“那场景”结合起来写具体、写生动的?……这样对刚学课文进行回忆对照,不用花多少时间,就可以唤醒学生的全部阅读记忆,为写好习作树立了可学榜样,开启了写作思路。
(浙江省绍兴市树人小学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