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审美特征

2020-01-07 17:54项杨妹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傣族

项杨妹

摘要:孔雀舞是傣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孔雀舞作为傣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傣族舞中“孔雀形象”——这一审美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傣族文化和孔雀舞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审美特征;美学意蕴

傣族是我国一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以傣族舞蹈最为著名。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已经有汉代的史学资料已经出现了关于傣族的文字记载,可见傣族历史的源远流长。目前,傣族人大多聚集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区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傣族民族文化也日益兴盛,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久负盛名的傣族孔雀舞。孔雀舞不仅蕴含了舞蹈的肢体语言,更是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日益发展成为集宗教祭祀、武术、美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舞蹈种类。对于民族舞的发展应该秉持开放多元的态度,以傣族的《孔雀舞》为例,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充分吸收各类艺术种类的精髓和净化,不断实现自身在创作理念、舞蹈编排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进而带动更多的民族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展示的载体。

一、孔雀鱼的美学特征

孔雀舞具有的明显的美学特征,这与傣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傣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孔雀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基本的范式和动摇规程并没有改变,这一点可以从表演者的装扮看出来。传统意义上的孔雀舞,舞者标准的装扮是头戴金盔和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配合音乐呈现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一标准装扮像是一种魂,一直支撑着孔雀舞的充满勃勃生机。

二、孔雀舞的意境

作为拥有悠久发展史的舞种,孔雀作舞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对每一个脚步、每一个指法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有乐器相伴。肢体是感情表达的载体,通过有序的肢体动作,可以充分將舞者内心情感畅快淋漓的表达,孔雀舞舞蹈语汇丰富,易于变化;舞姿流转,犹如飞舞雕塑。从围观动作分析,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的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有三道弯舞姿造形;手形及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孔雀雀舞舞风清新脱俗,动作行云流畅,已经深远宏达,这些美妙的感情正是人们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良好愿望和寄托。人们希望通过一种合理的艺术手法去反映他们内心的情感和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比如说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 、晒翅、展翘、抖翘、亮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这些充满想象意味的动作蕴含着人们最美好的感情。另一方面,孔雀舞算是群舞的一种,通过众多孔雀簇拥一只孔雀,最终绽放出最美丽的弧线和姿态,从更深层次也代表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三、从审美特征看傣族舞蹈中的“孔雀形象”

傣族孔雀舞作为民族舞蹈的一个重要支流,从舞蹈本体语言来讲,也有其十分鲜明的艺术特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傣族孔雀舞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动作体系和成熟的动作程式,从肢体动作表现来看,孔雀舞更加注重舞者膝部柔韧的起伏,这是孔雀舞区别于其他舞蹈最显著的特点。这种起伏不单单是动作简单的重复,而是伴随着舞者内心情感的波动不断变换动作的幅度和角度,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通过千变万化的动作,展现舞者内心得情绪。除了膝盖的动作变化以外,孔雀舞舞者上肢的变化也非常具有观赏性,手腕、手臂以及手指或柔或刚,或快或慢,将柔美与刚健完美结合起来,不仅表现出孔雀舞美丽温顺的性格特征,更表现出孔雀顽强生命力的一面,而后者往往是傣族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方。变化莫测的动作展现,看似凌乱和繁杂,但是内在却有着极为严格的程式规范,这是孔雀舞最大的动作特征。舞蹈室肢体的动作,孔雀舞的所有动作都来自于孔雀最原始、最本能的动作。在一系列动作中,相比于上肢动作而言,孔雀舞对舞者下肢的柔韧度和协调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比如常见的舞蹈动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耸肩等等。这些高难度的动作需要舞者在日复一日的联系中不断的模仿和揣摩,只有经过漫长的联系,才能有效的协调下肢各个关节的动作,在不断变化的脚步中展现不一样的意境和美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总,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孔雀舞演员,他们通过深厚的功力和对孔雀形象的精准把握,通过诗意的肢体语言,将孔雀的形象完美的表达出来,比如在众多傣族舞蹈演员中,杨丽萍在傣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革新,主要用手指模仿孔雀头的造型,用手腕、手臂、肩膀、双腿蹬来呈现孔雀飞翔、旋转、觅食、栖息等动作特征,把孔雀的灵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灵动、祥和、吉祥的艺术意蕴。

四、傣族孔雀舞的深远影响

傣族孔雀舞早已经超出了舞蹈的范畴,更多是一种社会文化,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代表,在诸多国际大型交流活动中,以杨丽萍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民族舞蹈演员向国内外友好人士展现了孔雀舞的优美舞姿。在这方面,孔雀舞已经成为沟通我国和外国的桥梁、纽带,平添了几分政治色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女子集体《孔雀舞》美轮美奂的表演,让这只孔雀开始走进国人的视野,此阶段舞蹈更寄托着人们的情感诉求。文革时期,国内舞蹈普遍呈现哀鸿遍野的态势,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又创作了《金色的孔雀》,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上,加工、创新,使得这一舞蹈更加具有社会功效,兼具美感和可观赏性。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傣族的孔雀舞更是达到了自身发展历程中第一个鼎盛时期,在此期间,傣族本土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雀之灵》一经问世,便震惊世界,其传统民族舞蹈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让这一部传统的民族舞蹈迸发出耀世光芒,为整个世界艺坛所敬仰。进入21世纪,《孔雀飞来》又向人们展示了全新的孔雀形象,这一阶段的孔雀舞已经不会太追求舞蹈所承载的政治意味,而更多将创作角度对准舞蹈这一艺术的本体。在《孔雀飞来》舞蹈表演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舞者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和对孔雀之美的极致诠释。回顾孔雀舞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期国家文艺政策的变化以及这种政策如何对民族舞蹈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跟深远层次讲,对于孔雀舞的认可和欣赏,代表的是国人审美意识的觉醒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而对今后以及相当唱一段时期孔雀舞发展方向的关注,更多反映的是以傣族人民为代表的中国民众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

结论:

傣族的孔雀舞作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不仅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更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中,实现自身舞蹈体系的完善,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效。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内在的不断革新发展,前者是舞蹈事业发展的保障,而后者则是舞蹈事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前社会,我们具备了极好的舞蹈发展环境,如何实现民族舞长足的进步,如何更好的利用举国体制为民族舞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需要每个社会主体的深入思考,因为,民族舞是中华文化艺术宝藏中的瑰宝,每个国民都有保护和传承的义务。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傣族舞健身操的价值与发展策略研究
别样的风情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