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俗生态

2020-01-07 19:23王杨杨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农村

摘要:现代文明正在渗透和影响着少数民族,广西南丹县的白裤瑶,被誉为原始母系社会遗存的活化石,这里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但是瑶族女子的百褶裙以及那独特的头饰还保留着原汁原味。所保留的民俗生态是南丹的文化表征,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这种文化表征在现代人的眼里又将会以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文化展现形式,才得以在社会进程中认可和传承下去。本文从白裤瑶女性在新时代下农村大环境出发,探讨白裤瑶女性在制衣时的风俗民情、民俗生态,以及角色上一些转变和继承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并讲述女性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从而从白裤瑶女生活中体现出的瑶乡民族文化和有益的精神财富,是真实的描绘出瑶乡的华与美的象征。

关键词:白裤瑶女性;民俗生态;新农村;文化表态

一、南丹新农村时代面貌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载着广西文化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人文交流的载体。与此同时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区也在不停的发展,近期力争更多的项目加入到广西“十四五”的发展规划,注重广西南部发展的同时带动北部。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一带住着瑶族的其中一个支系白裤瑶。这里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民俗。在与时代发展的同时传承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主要包含服饰文化、陀螺文化、婚恋文化、丧葬文化、铜鼓文化、歌谣文化等内容,历史久远,魅力无穷。

我这次去了南丹河池,这里的变化让整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翻修旧屋,整治道路,修建学校,出行方便,环境优美,产生的变化也给少数民族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新农村下先后建立了各种陈列馆,生态博物馆,并在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博物馆充分展示了白裤瑶的民俗文化。这些变化也预示着南丹人民正朝着新农村迈进,与全国人民一起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实现从外在美、环境美、到内涵美、人文美的转变。当然承载着的白裤瑶的民俗生态也在变化,民族文化所呈现的艺术品也在与时俱进。但如何传承和保留原生态的文化表态,也是现在人需要考虑的,不能停止发展,时代更新民族也在进步,民族文化不发展只会消失。当然发展的战略实施,始终离不开我们敬重的传统文化,敬重悠久的历史。

二、白裤瑶女性的民俗生态

(一)白裤瑶女性服饰中所呈现的民俗文化表态

白裤瑶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那里的男性常年穿白色裤子。从名字来看服饰文化在这里就已经考察价值,尤其是白裤瑶女子的盛装上衣“两片瑶”和百褶裙的制作,需要进行复杂的印染工艺。白裤瑶的女子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在新农村这个环境下,白裤瑶的服饰制作的服饰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服饰传统印染技艺不仅呈现白裤瑶服饰的艺术精华而且保留白裤瑶这一民族的文化符号。

随着科技发展机械工业可以替代传统手工,机械化制造的一致性,使得民族失去了区别性。之所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非物质上的艺术行为不可复制,是精神财富一种动态文化才得以保存。例如南丹白裤瑶女性在在服饰制作的上的传统手工艺的这种民俗文化的展示,这种动态的文化表态更好的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于此同时白裤瑶女性在传播动态的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1、制作工序呈现的民俗生态

服饰制作的原材料取材于大自然,因此服饰的制作受到季节诸多因素的影响,制作步骤复杂且漫长,工序多,耗时长。所以在白裤瑶女性的一生中,会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服饰上,一年四季从未停歇过。

在开始制作衣服时白裤瑶女性就开始着手准备,过程步骤及其复杂,首先从采、扎棉花开始,再用过滤好的稻草灰水煮纱,然后经过清水漂洗之后挂起来晾晒。之后将山药捶成泥状,过滤加水,将煮好浓稠的药汁倒入纱线,这会让纱线更加有韧性,浸泡之后晾干。这些步骤做完就可以进行绕纱,立木桩,跑纱,疏纱,织布。从纱线变成布面需要花费瑶女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这还不是全部,为了让服饰变得更美观瑶女还对上衣进行加工制作。她们会到山里寻找粘膏树,凿取粘膏,和牛油一起熬至粘稠进行过滤,就可以用画刀在布面上进行绘制图案。一个白裤瑶女性一年大概能绘制2到3个图案来做衣服的装饰。还会用调配好的染料进行染布,进行脱胶,脱胶后的布呈现出绘制的花纹。 最后进行固色,使用薯莨,它的作用在制作衣服的工序里面起到了增加布的色度和亮度,起到定色的作用,通过反复浸透染好的布,让色彩得以更好地附着在衣服上。整个制衣的过程就是创作艺术的动态文化,通过剪裁和缝制,各式各样的服饰艺术品就诞生在白裤瑶女性的手中。

2、新农村下服饰表态和传承

就女子服饰来说有夏秋两种,成年女子的头饰,用黑布包头蓄发盘髻,再用白布条裹紧。夏装上衣为前后两房方巾缝合而成,下身一年四季围着蓝色到膝的百褶裙,裙面是用树汁染成的四组环形图案,裙边是用红色无纺蚕丝片镶边。作画的图案丰富多彩,构成了当地白裤瑶女子独特的审美意识。这一系列制作衣服的民俗生态,蕴含民族传统习俗和审美习惯。

在新环境下,为了能够传承这种服饰文化观念,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受外界的影响和发展,与时俱进的白裤瑶优秀人民带领成立受教群体,并对爱好者青年妇女进行培养;在学校进行技艺传授,宣传服饰的魅力和民俗活动的重要性,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服饰制作技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新农村下白裤瑶女性角色魅力

新时代下白裤瑶女性生活也是有所变化的,在旧时社会风俗,由于男子体力优势,在生产力方面起主导地位,形成了不公平的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观念。白裤瑶女性这个民族则是一个崇尚女性的民族,从服饰上花纹我们就能看出“井”字文字,井字在古代被视作家园,有“背井离乡”这个说法。那井字就被看作白裤瑶女性地位的象征,母系时期文化的产物。但是之后井字纹发展成田字纹,土地和社会权益、地位和力量的象征,两者借鉴融合,男性的加入让整个社会更加的稳定,但还是仍然保留着很多母系社会时期的痕迹,不难看出思维方式的转变也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从书上了解,以前的白裤瑶女性夏天穿着无领无袖的背心,也即是原始野性白裤瑶“两片瑶服饰”,从不遮蔽双乳,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对母性和生殖上的崇拜。服饰在彰显出美得同时还反映出独特的经历历程和审美意识。随着便民生活的道路信息的发展,在人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其它地区一些文化的不同,新事物新思想的传播很快就被代替传统思维。很难再看到上文所说的两片瑶,这样穿着的大多都是中老年妇女。

现如今,新建设的环境下年轻的白裤瑶女性积极的学习知识,走出去又赶回来,带来新的想法,宣传自身民族文化生态。通过自己传统的民族手艺制作衣服并向外展示,将身上衣发展为展上衣,她们在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不仅仅是制衣这个环节,在其他的民俗活动中也是活动宣传大使,朝气的白裤瑶女性让农村焕然一新。乡村振兴中农村妇女的赋权和赋能不容小视,因为女性更细腻、更具美感、更富爱心、更有创造力、更能经营家的温暖,在参与美丽家园创建中具有独特优势,基层工作就是要激发農村妇女的这种优势,提高创建工作的工作品质和人文关怀,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妇女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达.南丹白裤瑶民俗生态化展示传承研究[D].广西:广西艺术学院.2017

[2]刘霞.白裤瑶服饰印染技艺与传承——以广西南丹白裤瑶女子盛装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

[3]胡彭.从白裤瑶女褂衣纹饰布局看其原始社会形态的嬗变[J]美术大观.2017.05

[4]雷文彪.广西南丹白裤瑶母性崇拜的文化表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2.03

[5]南丹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文化与自然遗产日2020.06

作者简介:

王杨杨(1996.07—2020.09),女,汉族,籍贯:安徽省阜阳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水彩画。

猜你喜欢
新农村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新农村建设下粮食贸易的发展
治国之道在于法 明法之道在于农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