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休耕政策运用的几点看法

2020-01-08 03:16张书存杨莉刘清华刘慧森
河北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季节性节水作物

□文/张书存 杨莉 刘清华 刘慧森

衡水市桃城区地处华北地区东南部,属于黑龙港流域,土壤质地偏碱性,历史上受滹沱河、滏阳河冲刷淤积、洪水泛滥等多种因素影响,属于典型的地下水薄弱区。冬小麦是桃城区主要农作物,又是华北地区最耗水的农作物。多年来,随着麦田产量的提高,地下水灌溉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使得地下水逐年下降,形成严重的地下水漏斗区。再加上大陆季风性气候的原因,春季干旱多风,降雨较少,因此桃城区地下水的超采治理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水利部门勘测,桃城区农业地下水开采量占当地总开采量的78.82%,冬小麦的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适当进行季节性休耕有助于地下水的修复。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并在严重干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沧州、衡水、邢台等地),实施“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季节性休耕制度。桃城区作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实施了季节性休耕制度,每年实施面积2 万亩,给予农户每亩500 元的补偿。按照先实施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程序,验收合格后,将补贴款通过“一折通”或“一卡通”兑现到实施休耕的农户。实施四年来,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

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

通过开展季节性休耕制度,宣传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理念,改变种植习惯,深刻理解“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两茬变一茬”耕作制度的实质意义,提倡农户只种植雨热同季的玉米、油料作物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等,减少地下水用量。让紧张、疲惫的耕地得以缓解,让生态得到修复。

在实施季节性休耕的同时,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改进施肥、用药、灌水等传统习惯,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等技术模式。在化肥减量增效上,重点改进施肥方式,推进机械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少化肥施用;在节水增效上,加快推进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形成节水的生产技术模式。通过近几年连续推广,耕地季节性休耕项目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80 立方米;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50立方米。

经济作物更丰富家庭收入更稳定

桃城区河沿镇一户农民承包流转土地10亩,实行季节性休耕后只种一茬作物,还能领到每亩500元的季节性休耕补贴。原来收完小麦种玉米,现在只种玉米。以前种两茬的时候,除去作物的种子、化肥、农药、水电、人工以及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租金等费用,每年每亩地的纯收益420 元左右。现在只种一茬玉米化肥从100 斤减到了80 斤,玉米亩产量由往年的600 多公斤提高到700 公斤左右,化肥减少,产量提高,收益增加。该农户还种植了辣椒、杂粮,还与附近的养殖户签订了青贮玉米收购协议。季节性休耕不仅让农户享受国家补贴,还能够有效节水节肥,收益更稳定了。

一季(小麦)休耕、一季(玉米)雨养,在充分利用玉米雨热同期、减少地下水开采的同时,提升了土壤中的氮、磷、钾以及有机质含量。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旱地作物与水田作物等轮换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藏粮于地”,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

放下传统包袱锻造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地下水超采项目的实施、季节性休耕工作持续进行,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空闲下来。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识更加强烈,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城打工来达到改变生活现状,农业生产已成为一般农户非主要劳动力从事的一些辅助性活动,农户的作物种植也以节约劳动的作物为主,倾向选择管理相对便利的、收入较高的作物品种。农村改革就是更大程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培养造就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善于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解决的就是农村未来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养鸡的问题,如何运用机械化种地、机器人喂猪喂鸡的难题。新农民概念的提出,更符合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素质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水平都超过传统农民,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农业专业技术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包括从传统农民逐步转变而来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外出务工或学习之后获得各种农业技能的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或回乡务农的大学生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初衷就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权益、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就是,城市补偿农村,然后再反过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多年来,农村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局限,很多向往发展前景较好的大城市,导致农村人才外流,人才匮乏。新农村建设可以更好的留住年轻人,吸引他们回家创业;土地流转可操作性增强;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农民更具有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发扬乡土传统文化,吸引人才和资金回乡创业,解决当今大城市过度拥挤、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和谐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共同目标,深入推进农民就业社保、卫生计生、教育文体等综合性农村社区服务,加快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让现代化城镇矗立在美丽乡村的土地上。

猜你喜欢
季节性节水作物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粕类季节性规律:豆粕篇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牛疾病的影响及预防分析
节水公益广告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