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早熟抗病棉花品种辽棉44 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0-01-08 07:49王巍赵志强高艳平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0年8期
关键词:皮棉果枝品系

王巍,赵志强,高艳平,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辽阳111000)

1 选育过程

2010 年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高产优质新品种辽棉16[1]为母本,以新培育的抗病高产品系辽KH12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同年在海南种植F1, 之后在所内人工病圃和非病区进行交替选择, 冬季南繁加代。 在病圃筛选抗病性,在非病区对生育期、品质、产量等性状进行选择。 经过5 年9 代定向筛选,于2015 年选育出稳定的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系辽5291。 该品系2015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试验,2016 年进入辽宁省品系比较试验,2017 年进入辽宁省区域试验, 因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18 年同时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各项指标均达到Ⅱ型常规棉新品种审定标准。 2020 年通过辽宁省农业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辽棉44, 审定编号:辽审棉20200001。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辽棉44 生育期126 d,长势强,塔形,株高79.6 cm。 第一果枝着生高度28.8 cm。 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铃卵圆形,吐絮畅,纤维洁白。单株结铃10.24 个,铃重6.2 g,衣分39.52%,籽指10.2 g,霜前花率达到92.7%,含絮适中,易收摘且不易掉落,烂铃率低,僵瓣少,纤维色泽洁白,有丝光。

2.2 产量表现

2017―2018 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8 点次增产,4 点次减产。 2 年平均,辽棉44 的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082.28 kg·hm-2、1 216.75 kg·hm-2和1 132.63 kg·hm-2, 比对照辽棉23 号[2]分别增产4.16%、3.72%和4.28%;2019 年参加省生产试验,辽棉44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 428.66 kg·hm-2、982.95 kg·hm-2和881.31 kg·hm-2,比对照辽棉23 号[2]增产3.04%、4.11%和3.38%。 皮棉增产点比率100.0%。

2.3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辽宁省区域试验取样委托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安阳)检测,结果平均:辽棉44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7 mm,整齐度指数85.7%, 断裂比强度31.5 cN·tex-1,马克隆值4.6,伸长率6.9%。 纤维品质综合指标达到Ⅱ型常规棉新品种审定标准。

2.4 抗病性

2017―2018 年辽宁省区域试验委托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辽棉44 枯萎病病指5.95,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指19.27,抗黄萎病。

3 适宜种植区域

辽棉44 适宜在辽宁省特早熟植棉区种植。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辽宁省特早熟植棉区春播在4 月20-30 日为最佳播种期。

4.2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以10.5 万~11.25 万株·hm-2为宜。

4.3 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施农家肥60 m3·hm-2以上,复合肥用量1 050~1 200 kg·hm-2, 尤其注意增施磷、钾肥。 初花期重施花铃肥,后期喷施叶面肥[3]。

4.4 化学调控

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适度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打顶后用量适当增加,每6~7 d 结合防虫重控一次。

4.5 合理整枝

6 月初现蕾后打去果枝以下的营养枝,果枝以下保留2 片叶,同时抹去赘芽。 7 月上中旬打顶[3]。

4.6 病虫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要注意棉蚜、棉铃虫和红蜘蛛的防治。蚜虫防治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三氯杀螨醇1 000~1 500 倍液或死螨净2 500~3 000 倍液喷雾;棉铃虫发生时,每百株卵量20 粒或百株幼虫8~10 头时,用35%硫丹乳油1 000~1 500 倍液喷雾防治[3]。

猜你喜欢
皮棉果枝品系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密植条件下陆地棉不同果枝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差异研究
南疆矮化密植骏枣建园前期空间结构及产量分布初探
不同生态环境下陆地棉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海岛棉不同果枝类型杂交F2代产量品质性状分布规律
棉花果枝节间伸长规律研究
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