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义不容辞

2020-01-08 17:57
图书馆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包容性东莞农民工

陈 超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期间,农民工吴桂春先生在东莞图书馆的告别留言在网络刷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也让全体图书馆人倍感自豪。一个来自湖北的普通农民工、一段流畅的真情告白、一个图书馆12年的忠实读者……这样一个具有稀缺性、戏剧性和励志性的真实故事完全满足了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价值条件,于是瞬间上了热搜,成了网红。

对许许多多的人来说,这种纯粹的热爱阅读的行为触动了内心柔软的部分。对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而言,在为东莞图书馆点赞自豪的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一视同仁地提供阅读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现代公共图书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天然的使命就是平等无差别地服务每一个读者——无论贫富贵贱、不管男女老少,而最基本的服务就是促进识字写字、培养读写能力,如今还要消弭数字鸿沟、提升信息素养。因此,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服务于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

这是一个农民工读者与一个城市图书馆共同制造的一段佳话,新闻价值愈大,愈加说明一些现实问题需要重视与反思。比如,农民工的图书阅读率低,很多基层图书馆普遍遭冷遇的现实困境,还有经典阅读、深度阅读在公众生活中正日渐缺席等问题。因此,从全局看,公共图书馆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服务可能还远远不够,而创新服务、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还有很多的挑战与困难。除了向东莞图书馆对标看齐,各地图书馆更要结合地情馆情,积极探索各馆包容性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方式。上海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包括“智慧(intelligence、包 容(inclusiveness)、连 接(interconnection)”的“3i”转型战略,现在仍在继续探索实践。

图书馆人要从更高的站位来认识包容性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包容性发展依然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挑战之一。在经济增长和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席卷地球村的过程中,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地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固化、社会割裂、环境恶化、教育失衡、数字鸿沟加剧等一系列包容性发展问题。因此,2015年联合国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设置了17项目标,述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需求,强调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本质上这些都是包容性发展目标。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用来解决包容性问题的重要创举之一,通过提供包容性的阅读和阅读推广服务,可以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这是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也是所有图书馆人应有的初心。因此,包容性发展应该是公共图书馆永恒的战略。

这个刷屏新闻留下的思考还不应止于此。“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不写点东西都对不起图书馆”“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从这位农民工读者的留言与采访中,不难看出他对这个图书馆、这座城市的感情——强烈的认同感!他的这段“奇遇”,其实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温情互动,这种良性互动让我们深信: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只在于对所谓高端人才的吸引,也在于对普通人甚至小人物的关照。这种关照的温暖离不开包括图书馆在内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是“人文城市”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要义。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黄浦江边——杨浦滨江考察时,深情道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集中体现[2]。2020年“七一”前夕,上海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全国第一个实践“人民城市”理念的范本文件,上海为自己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图书馆可以为城市的温暖添柴加油,应该为“人文城市”“人民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东莞图书馆这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最佳实践样本。

公共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义不容辞,推进公共图书馆包容性发展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包容性东莞农民工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