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带给我们的思考

2020-01-08 17:57肖希明
图书馆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东莞图书馆

肖希明

农民工吴桂春先生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很难得地让图书馆成为一个新闻事件的主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上一次图书馆登上热搜大概是八九年前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进馆读书的事。两个故事的主题、主角其实大体相同,都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弱势群体之间温情互动的故事,都很感人。感动之后,作为图书馆人,我们还应该思考点什么呢?我想到了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我在《图书馆论坛》2011年第6期发表《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1],核心观点就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图书馆的工具理性正在被弱化,而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理性则正在被彰显。这种价值理性,就表现为追求图书馆终极的价值目标,积极寻求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来满足人们情感的、伦理的、审美的需求。公共文化空间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的结合体。人们就是借助这样一个“真实”的公共场域开展交流与互动,满足自己的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吴桂春”们就需要这样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这让他们能在劳作之余,享受恬静、文明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为此,政府应该增加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则要十分重视“场所”的建设,图书馆的建筑和设备要先进、方便、适用、美观,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的环境要体现出宽松、开放、温馨、亲切,富含文化意蕴,充满灵秀之气;图书馆的资源要数量丰富、质量优良、结构合理、方便实用。

第二,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社会信息公平制度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平等获取知识信息的制度安排。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今天,建立这一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吴桂春”们才能再也不用担心身份限制,自由进入图书馆,“有空调”“不要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和设施,自由阅读图书馆的书报杂志,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吴桂春”们才有机会通过阅读,长知识,明事理,提升素质,改变命运,至少能让他们充实业余生活,健康休闲。这不仅对他们个人,对社会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试想,今天社会上还有多少机构能够像公共图书馆一样为社会公众平等、公正和无偿地提供资源和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制度,要坚持,更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图书馆滋养心灵、启迪民智的作用不可低估。吴桂春是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工,他的工余时间,完全可以像许多底层民众一样,打打扑克麻将,刷刷抖音快手来打发,然而他选择了泡在图书馆读书。据采访报道,他刚开始要借助《新华字典》才能阅读一些简单的报刊、小说,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现在他已经能够阅读较为艰深的“大部头”。他看《春秋》《资治通鉴》《东周列国志》,他把《红楼梦》读了四遍……[2]知识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赚钱养家,而是渴求在书中拓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或许有人会说,他读了书,不还是个农民工吗?但是我想,我们不能对“知识改变命运”做过于功利化的理解。吴桂春12年的阅读习惯已让他成为一个有底蕴有修养的人,他接受采访时说,每次到图书馆都是他无比珍惜与难忘的时光,图书馆改变了他的精神世界,让他变得更加“富有”。这种精神上的富有感、幸福感,难道不是命运的一部分么?而这种富有感、幸福感的获得,难道不是图书馆的作用么?

第四,图书馆职业真正做好服务就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吴桂春的留言,无疑是对东莞图书馆形象最好的宣传,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层次。这可以从上至最权威的官媒社评,下至各种社交媒体的留言看得出来。东莞图书馆是靠自身的优质服务赢得读者的热爱和尊重的。能让读者做“万般不舍”“余生永不忘你”这样的深情表白,该要图书馆把服务工作做得如何优秀!圈内外的人都知道,东莞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一张闪亮的名片。这里是全国地级市最大馆舍面积的图书馆,这里出现过国内最早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里有良好的阅读服务设施、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浓郁的城市阅读氛围,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莞图书馆以“学习成长、智慧奉献、业务创新、服务惠民”作为核心价值观,打造了一支“平和、亲切、富有智慧、受人尊敬”的图书馆员队伍。不是有人总在抱怨图书馆社会地位不高,图书馆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吗?读读吴桂春的留言,看看东莞图书馆的服务,应该不难找到打开心锁的密码。

最后,作为一名从事图书馆学教育和研究的工作者,我还想到一个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在努力与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和教育接轨,引进了国外的很多理论和方法,发表了不少SCI、SSCI论文,这确实是值得肯定的成果。然而,怎么把我们的研究做得更接地气一些,怎样立足中国现实的国情,面向我国图书馆事业真实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用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在图书馆学研究和教育中出现了“去图书馆化”的倾向,似乎只有与图书馆切割,研究才上档次,学科才能发展,培养的人才才有前途,这实在是一种错谬。吴桂春的留言和随后引爆的舆论,应该能让人们看到图书馆是如此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是如此真实地需要图书馆。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和教育的人们,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她做点什么吗?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东莞图书馆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图书馆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去图书馆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