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0-01-08 21:06杨玲玲邵壮超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卫勤信息系统信息安全

杨玲玲,邵壮超

海上卫勤保障目标通常距离远、所处环境复杂[1]、信息传递跟踪难,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网络,有利于海上卫勤保障更加快速、精准、高效。

1 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随着海军战略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迅速转型,海军卫勤保障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1)保障范围扩大,保障区域跨度更大、距离更远;(2)战时保障需求增加;(3)组织指挥更趋扁平化;(4)军民融合与卫生资源共享更加广泛、深入;(5)物联网的应用使数据产生、更新较快,数据量庞大;(6)保障活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增强。

2 新形势下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在海上卫生工作管理、远程会诊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1 发展相对缓慢且不均衡 当前,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目标是使卫勤保障的速度与现代高科技战争相匹配。与作战领域相比,卫勤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同地区地方医院横向比较也存在差距。陆上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投入相对充足,人才编配合理,在“军卫1号”上扩展了许多功能,引进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手术麻醉、重症监护等基础系统[2]。海上和偏远岛礁卫勤信息化水平较低,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短缺的现象。另外,信息化系统平转战能力不足。平时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对药材物资、病案、财务等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加,战时信息系统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成果近期价值不明显,大多只在战时或演练中才能体现,较少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出,很容易造成平战时信息化建设不均衡。

2.2 数据管理意识不足 海军平时卫生工作和战备训练中积累了丰富的卫勤信息,目前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不足,对信息的管理、挖掘不够,信息所蕴含的价值未被充分利用。与其他军种相比,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专业、部门较多,对数据标准化程度要求高。当前的信息化研发多是指令性或具体的装备或软件项目,系统的顶层设计、标准、规范相对欠缺,不同专业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受到一定限制。

2.3 信息化成果转化与更新不及时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信息系统研发多止步于研究成果,对后期应用跟踪不够,缺少对研究成果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更新。例如,依照当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一个指挥机构汇总所有单位的卫勤信息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卫勤指挥扁平化空间较大,可解决半机械化战争时代产生的卫勤组织指挥问题[3],目前对组织指挥系统的优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卫生装备信息化是卫勤信息化的主要标志[4],已有的信息化成果在装备研制与管理方面的价值未充分体现[5]。

2.4 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有待加强 卫勤保障范围的扩大,远程医疗活动的增加,使海军卫勤系统产生了非常庞大的数据集,对存储、传输等基础设施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6]。信息人才是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前,人才来源不稳定、数量不足[7]、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突出,需要更多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卫勤保障活动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军队信息人才福利待遇相对地方较低,加上岗位调动、转业、体制调整、发展受限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在基层单位尤为突出。

2.5 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卫勤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等[8]。卫勤信息系统作为后勤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受攻击的可能性大。当前卫勤系统中国产信息化硬件覆盖率不高,信息安全技术较主要发达国家也有一定差距,部分设备、网络防护级别有待提高,数据异地备份不足,在战争、灾害突发时,很可能造成硬件损毁或数据的不可逆破坏,卫勤信息安全问题突出[9]。

3 几点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 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应服从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注重全军卫勤信息的互联互通,并着眼未来海上战争,平战兼顾,陆海兼顾。结合未来海上军事卫勤保障特点,远海医疗后送、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力量部署运用、特勤人员保障等方向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宜建立并完善组织指挥、资源管理、战备训练、方案预案与综合评估等多种数据库[10]。数据库架构充分论证,并形成常态化数据更新机制,加强数据库维护,注重保障效能提升。

3.2 重视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优质人才引进力度,配齐配强信息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以卫勤保障需求和信息技术发展为牵引,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做好信息人才的在职培训。保证信息人才的待遇,逐步解决人才发展受限等瓶颈问题,使信息人才队伍形成稳定、持续的保障能力。基础设施与人才保障效能的发挥相辅相成。未来应加强偏远海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投入,建全医疗机构办公、诊疗和远程医学网络。注重战时信息系统设备性能提升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系统在应急条件下的有效连接和顺畅运行。

3.3 优化研发模式,注重成果转化 研发前期重视需求和可行性论证评估。研发机构之间保持经常性信息交流,避免重复研究,同时打破隔阂,注重优势资源的融合,开展科研攻关。信息化建设应加强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融合,积极吸引地方资源参与。同时,强化科研项目管理,做好统一规划。加强卫勤仿真研究成果转化,探讨建立应对全威胁、完成全谱卫勤任务的卫勤保障模式[11]。优化海战伤病历、舰艇艇员生理监测系统、海上远程医疗系统等阶段性科研成果。改造传统装备和新购通用装备,使其具有通信、定位、可视等信息化功能,实现装备与卫勤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12]。重视科研成果评估,把提升卫勤保障能力和优化保障关系做为成果评价的重要指标。

3.4 加强体系化信息安全建设 保密安全是平战时卫勤保障的重要工作之一,信息安全理念要贯穿于信息化建设与成果应用的全过程。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增强网络的抗干扰和抗毁能力,严格执行入网审批和信息发布等规章制度。重要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监控,采用授权查询方式。做好信息系统损坏后的应急预案,以确保系统快速恢复和数据完整。

综上所述,积极推进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是未来海上军事斗争的迫切需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海军卫勤信息化建设特点,有助于信息化建设成果向卫勤保障能力的快速转化。

猜你喜欢
卫勤信息系统信息安全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