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某地区铁路在岗职工慢性病检出及分布特征分析

2020-01-08 06:31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慢性病均值边缘

梁 茹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疾病预防控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1 概述

铁路职工倒班作业、连续工作时间较长、不规律生活习惯等,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已经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对某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辖区内2016 年职工在岗期间体检资料的统计,分析慢性病及其分布特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以某辖区50 209 名体检指标无缺失的在岗职工为研究对象。收集2016 年体检资料,开展横断面调查,按照性别、年龄、工作性质及地区统计分析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情况。其中,工作性质划分为乘务工作(包括机车乘务员和客运乘务员)、户外工作(线路工、信号工、桥梁工等)、室内工作(包括售票员、调度员和计工员等)、其他工作(各级干部)及不明工作(职业漏填人员)。

采用Excel 2010 和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连续性资料进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岗50 209 名职工体检资料中数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46 295 人,有效率为92.20%,研究对象年龄为18 ~ 60 岁,平均43.86± 10.20 岁;男性39 742 人,女性6 553 人,男女性别比为6.06 : 1。以性别分组不满足正态分布(P< 0.10),男女在各年龄组、工作性质组和地区组中分布数据如表1 所示。

2.2 异常检出情况

46 295 名研究对象中肥胖检出率14.93%、糖尿病检出率7.67%,Ⅰ级高血压检出率24.33%,Ⅱ级高血压检出率7.71%,Ⅲ级高血压检出率1.94%;不同类别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是总胆固醇(TC)边缘升高为24.55%,TC 升高为8.75%;甘油三酯(TG)边缘升高为16.69%,TG 升高为22.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13.5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边缘升高为13.91%,LDL-C 升高为4.99%。

2.2.1 异常检出率

肥胖、糖尿病、Ⅰ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Ⅲ级高血压及各类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在性别、年龄、工作性质及地区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20 岁以下人员比例较小,故本次与21 ~ 30 岁组合并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数据如表2 所示。

2.2.2 指标均值统计数据

慢性病指标均值统计数据如表3、表4 所示。

表1 基本情况综合分析表

表2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检出情况 %

续表 %

表3 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指标均值统计

从表3 可知,体质指数均值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年龄、工作性质和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均值在年龄、工作性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级、Ⅱ级和Ⅲ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在不同年龄组间,Ⅰ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在性别、工作性质间,以及Ⅰ级和Ⅱ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表4,血脂异常均值在各因素间的差异不同。在不同性别间TC 边缘升高、TC 升高和TG 边缘升高、TG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间TC 边缘升高、TG 边缘升高、TG 升高及HDL-C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工作性质间TG 升高和HDL-C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地区间除TG边缘升高和LDL-C 边缘升高和升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4 血脂异常指标均值统计

3 分布特征分析

3.1 性别分布特征

疾病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部分慢性病指标均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吉林、济南、广州、成都、乌鲁木齐、郑州和哈尔滨等铁路地区的研究相一致[4-11],男性作为铁路工作的主要人群,更应关注自身的健康。

3.2 年龄分布特征

疾病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不同疾病在各年龄组的分布不完全一致。18 ~ 30 岁组除了HDL-C 降低外其他指标检出率均是最低,可能与年轻人健康状况较好、活泼爱动、代谢好有关。31 ~ 40岁组中肥胖和HDL-C 异常率最高。51 ~ 60 岁组除了肥胖、TG 升高和HDL-C 降低外,其余指标检出率均为最高,考虑与年龄增大代谢水平减慢有关。年龄对各指标均值的影响不同,21 ~ 30 岁组的空腹血糖和Ⅲ级高血压的舒张压均值最高,可能与该年龄人群生活方式不健康,并且未充分认识高血糖、高血压的危害,尚未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有关;舒张压均值在Ⅰ级高血压人员中41 ~ 50 岁组最高,在Ⅱ级高血压人员中31 ~ 40 岁组最高。

3.3 地区分布特征

不同地区间慢性病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均值除血糖、Ⅲ级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G 边缘升高及LDL-C 边缘升高和升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级、Ⅱ级高血压检出率最高的均为B 地区,但各级收缩压和Ⅱ级、Ⅲ级舒张压均值B 地区最低,说明在B 地区高血压检出率较高,但程度尚不严重,分析原因可能与徽菜以咸鲜为主的特点有关[12],日常饮食应注意减盐。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在各地区间的检出率均不同,说明除了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以外,还需要开展综合因素研究。

3.4 工作性质特征

由于铁路系统工种复杂,按照工作性质分析可知,除肥胖和高LDL-C 检出率乘务工作最高、Ⅲ级高血压检出率室内工作人员最高外,糖尿病、TC、TG 和HDL-C 及Ⅰ级、Ⅱ级高血压异常检出率以户外工作者最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户外工作者生活、作息不规律;乘务(机务)工作者实行轮班制,处于缺水、夜班、缺乏体力活动、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大的状态[13];室内工作者偏于伏案作业,活动量较少。

4 结论及建议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多数慢性病指标检出者并无身体不适,多数人员也未重视,更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性。但是,高体重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其他一些慢性病密切相关[4-5],肥胖被WHO 认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6]。多项研究表明,通过饮食及运动干预控制体重取得的效果明显[5-6,14]。因此,将体质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延缓或减少其他慢性病的产生,建议对肥胖尤其是乘务人员采取控制体重等措施,加大个体化干预工作力度;重点针对21 ~ 30 岁高血糖、高血压人员的生活方式、是否规律服药等情况开展追踪调查,以便于通过专业的健康干预使高血糖和高血压得到改善和控制;此外,还应关注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室内工作人员,分地区开展血脂异常人员的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调查;注意区别血脂代谢的不同阶段,针对血脂异常的不同分型和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通过调查验证,慢性病危险因素众多,但多与生活、工作方式不健康相关,除了性别、年龄为不可控因素外,在不同人群中针对可控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检出率,提高铁路在岗人员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慢性病均值边缘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浅谈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