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学校体育扶贫的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平川初级中学为例

2020-01-09 01:13向忠国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课体育教师

□向忠国(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体育扶贫作为我国新时期扶贫的一种新思路, 在我国的扶贫战略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扶贫在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中重要但却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将学校体育扶贫作为一项单独的扶贫政策纳入国家扶贫战略。本次研究选取平川初级中学为对象, 该校地处贫困山区, 承担着该镇的绝大部分初等教育任务。学生结构多为山区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扶贫难度较高也是刻不容缓的,对该校体育扶贫开展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学校体育扶贫提出的背景、内涵及现实价值

1.1、学校体育扶贫提出的背景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提出的的一种新理念、新政策。“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我国贫困农民中,因学致贫的占10%,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以2013 年精准扶贫为时间节点, 在我国实施扶贫事业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扶贫也得到了相应的开展。

1.2、学校体育扶贫的内涵

学校体育扶贫, 是通过体育的方式对贫困地区学校进行多方面的体育帮扶,以促进该地区持续脱贫的扶贫模式;“教育+体育”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合理协调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贫困地区在健康和文化脱贫的同时,实现经济上的脱贫。

1.3、学校体育扶贫的现实价值

学校体育扶贫的现实价值就在于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教育价值、促进身体健康的健身价值、改善和提高未来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的经济价值。

2、平川初级中学体育扶贫开展现状分析

2.1、学校因地制宜制定的相关举措及实施情况分析

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 结合当地浓厚的民族文化优势,创编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课间操《采棉舞》和《纺织舞》,对7-9 年级的180 名学生进行调查,非常喜欢和喜欢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课间操的人数有168 人, 占调查总人数的93%(图1),由于该校山区和少数民族学生比重较大,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课间操相比较原来的课间操, 这种新编排的民族特色课间操学生们更乐意接受。此措施不但增能强学生体质,而且能扶持和促进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开展, 维护和保障了民族地区学生参与体育的权益。

图1 喜欢程度

2.2、开展体育扶贫过程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体育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 配套的器材设施是必须具备的。据调查,该校在2017 年前的体育场地设施是非常匮乏的,只有水泥式篮球场地3 块和乒乓球桌一张,而且也是水泥石桌;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和标准400m 田径场的数量都为零,也无专门的体育器材室(表1),体育课上的体育器材只能由体育老师提供的1-2 个篮球, 因此学生平时的上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极其难以开展的,而且由于没有标准的400m 田径场,中考体育的训练只能围绕着3 块篮球场地进行, 测试和正式考试只能找一段相对平直的沥青公路来进行, 所以说由于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高度匮乏,使得体育教学和体育考试训练得不到有序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的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表1 原有体育场地设施情况(N=4)

但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等一系列国家方针政策的全面展开,学校办学投入得到不断增加,(图2)显示体育硬件设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据调查,为改善和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由平川镇人民政府出建设资金公开招标建设运动场,包括标准400m 塑胶跑道,改造了原有的篮球场并且还新增了2 块篮球场、2 块排球场、1 个羽毛球场、4 张乒乓球桌和一个器材室(表2),可以说,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体育扶贫得到了极大的开展, 对改善和提高乡镇中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环境有质的帮助。

表2 新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N=15)

图2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2.3、开展体育扶贫过程中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体育教师的稳定是实现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保障。现代体育教学要求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以及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平川初级中学的专职体育教师仅有4 名,高学历者较少(表3),很难系统的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专业的中考体育训练,许多班级的体育训练都是由班主任负责,这样学生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很难提高运动成绩, 而且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整个学校体育扶贫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

表3 体育教师学历结构(N=4)

2.4、开展体育扶贫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度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通过对调查群体的180 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得出:有83%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他们热爱并渴望进行多种多样体育项目的锻炼, 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大,但由于受到场地器材、体育运动项目单一和缺乏专业指导等因素的影响,有27%的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学校难以开展体育活动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体育课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扶贫力度。

2.5、开展体育扶贫过程中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课余活动与比赛的组织情况

实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和达到教学效果主要途径有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七年级和八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 但由于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局限性以及体育师资质量的不高。因此体育课大多呈现的是“放羊或随意”的状态;九年级由于要参加中考体育,所以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其上课内容主要围绕中考体育项目的训练开展,但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以及硬件设施的支持,其训练成绩不是太显著,体育课的规范性极差。在调查中发现,该校组织的体育传统比赛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和课余体育活动,由于场地设施和裁判资源的有限是几乎没有开展的, 而对于常规的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在标准400m 田径场建立起来后才逐步开展起来。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1)对于学校体育扶贫的政策,显现出的现象有:措施相对单一、方法缺乏科学性、缺乏健全的保障政策,“轻体育,重文化”;

(2)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等“硬件”是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基础, 要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训练所需还有一定的距离;

(3)体育教师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软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体育师资的匮乏,及专业技能水平是有所欠缺的,这是一个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4)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学生及家长的体育意识较差,不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意识。

3.2 建议

(1)体育扶贫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的、学生乐于接受的特色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们的体育活动和文化生活;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场地器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场地条件,学校要提高对体育扶贫政策的重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体育扶贫保障机制;

(3)加强各专项体育教师的的系统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议引进相应的专职体育教师和特岗体育教师,同时完善相应的教师保障制度;

(4)开发特色体育课程、组织各种课余体育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只有从思想上来改变和提高人们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思想贫瘠的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从意识到经济的脱贫。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课体育教师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