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认知冲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性

2020-01-09 02:56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南泉小学史修江
天津教育 2020年15期
关键词:冲突教师应设置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南泉小学 史修江

认知冲突是现有知识基础同社会客观情境之间由于对立而产生的矛盾,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理论与实践相互对立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储备无法完全应对现实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道德与法治作为密切联系实际和生活的应用型课程已然偏向于强调学生自我意识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认知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教学主体若仍旧采取传统的复制化教学解决问题,必然造成学生三观塑造偏差,因此应合理把握认知冲突,切实解决问题。

一、注重设置,强化引导

认知冲突是个体现有知识基础无法解决所遇问题的心理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结合,是连接基础理论和深入学习的桥梁和纽带。处在认知冲突状态下的学生会在心理落差影响下提升自身对新知识和新领域的探索欲望,同时也会增强对未知视野的好感。也就是说认知冲突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主体塑造更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学主体应重视对认知冲突的利用,在规划教学过程中将认知冲突设置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认知冲突的要点,并对其加以突破。大致措施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期带入

课堂的起始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点和关键,也是调动学生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作为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关卡。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困惑进行总结,以此作为认知冲突的切入点,通过多样化问题的设定激发学生理论同实践之间的矛盾。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较为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较高。因此冲突式引入课堂的设置也可以帮助其集中思想和精神,避免出现思维涣散现象。而学生在思想集中状态下往往更能专注于自身学习,更灵敏地捕捉问题关键,进而开展下一阶段的探索。

(二)集中主题

教学主体应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章节重点,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与核心,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冲突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重点的联想和思考。主题课堂是学生发现认知冲突、解决认知冲突的核心阶段,也是学生不断反思和总结现有理论的过程,更是学生突破自我、实现思想升华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学主体应明确主题课堂的重要作用,要在这一阶段学习中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认知局限,达到新的均衡状态。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章节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你们的课余生活都是怎么计划的?”在这里教师应明确大部分学生课余生活都是由家长进行安排和规划,所以得到的答案也主要以“因为我太小,所以都是妈妈帮我安排的”为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以继续向学生询问:“可是你们心里有没有想过自主选择呢?”而这时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课外生活究竟由谁安排这一认知冲突,教师就能以此为契机为学生具体解释自主选择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明确自主选择是他们身为个体拥有的正当权利。

(三)随堂总结

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学主体也应重视对课堂的总结与升华,而这一操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实践。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末尾设置出更深层次的冲突性问题,以此作为教学结尾,让学生在课下自行思考。同时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重点要强调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发挥。

二、深度利用,随机应变

由于认识冲突的产生需要心理状态和现实生活的互相结合,因此其出现时间点也具有十分明显的随机性,意味着教师设置的认知冲突往往具有先导性,并不能完全涵盖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要求教学主体随机应变,要按照课堂节奏的发展带领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应对不同的认知问题。大致措施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答疑解惑

道德与法治课堂相较于其他基础学科而言具有更明显的社会性,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并且也和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互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更多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而身为引领者的教师也应辅助学生梳理重点和难点。例如在《选举产生班委会》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班委会的概念、工作和用途等抱有疑惑,教师应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从根源处理解课堂内容。

(二)分析矛盾

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前,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已然奠定其部分行为方式和思想习惯。若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书本学习,难免出现理论内容同自身原有认知冲突的现象,发生生活与课堂的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主体就要着重分析学生矛盾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基础改革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方法,以此有效化解认知冲突。例如,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一章节学习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技产品同古代科技产品必然产生较大的偏差,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新型物品的影响降低自身学习效率。而教师这时可以按照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年代为学生解释有关概念,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

(三)新旧调解

教学主体应明确学生固有价值观念对其自身的影响,同时也要找出新观念和旧观念之间的差别,这一操作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摒弃旧有的思想,而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理念的调节与平衡,以此实现知识的融合。许多传统道德和法治观念尽管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但他们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完全适用于高科技发展的现状,这也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教师也应抓住这一机会,帮助学生构建新型的理念体系和知识框架。

三、设定策略,提升效率

正如上文所说,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更加侧重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冲突,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大致途径可以列为以下几点:

(一)思辨

思维和辩论是调动学生发表自身观点和意见的有效途径,也是鼓励学生阐述思想的良性措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思辨这一形式帮助学生化解认知冲突,在课堂上设置特定主题的辩论会,或者根据课堂内容总结中心问题,并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阐述自身立场。

(二)情境

情境设置是激发个体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适当设置特定场景,场景具体内容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总结,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经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共鸣。而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下也能将自身经历和知识联系到一起,进而产生相应的认知冲突。学生也可以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发散自身思维,提升能力。

四、结语

认知冲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是必要且合理的,是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学生突破自我的应有之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学主题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认知冲突的基本原则,要明确认知冲突的本质内涵,同时也要以此为基石调整自身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认知冲突的利用是一项发展过程,教学主体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冲突教师应设置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